在柴米油烟中守护诗和远方。

图片发自App

#​读书笔记​ #

读《如何做一个有趣的人》之二:在柴米油烟中守护诗和远方。

如果还没有照顾好当下,我们为什么要追求远方?因为好奇,所以探索,因为探索,所以发现,因为新的发现,导致世界更美好。他们未必带着解放生产力的任务,他们的本意只是想知道更多。

活在一地鸡毛的“当下”,徘徊于朝九晚五的打卡机,如果能让“诗和远方”融入其中,大概能摆脱几分无聊与乏味。

(一)

不妨先来聊聊当下的“有趣”。

这不仅仅是“你不懂”“你矫情”的问题,而是“我们以何种方式观察世界”的问题。

有趣的人有足够的柏拉图式的“理式”,即使很多是日常中无用的。有很多有趣的东西毫无用处,人就是喜欢这种不计成本的无功利性,所谓的无用之用。

源于深藏在人类心底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们想知道这是什么。我们觉得“知道很多动植物名字的人很有趣”,从而认为账号主人“博物君”是个很有趣的人。

这个世界的知识是无穷尽的,对理式的归纳和认知也是无穷尽的。人在不同领域会有不同数量级的理式积累,越是擅长的领域,积累的理式越多。一个人脑中的理式积累越多,眼中的世界便越分明。

(二)

审美,到底是审的什么美?审美没有绝对的标准。所有奇奇怪怪的审美,最终都可以归结到“秀优越感”上。上流阶层利用民众对上流的仰慕,垄断了美的标准。

为了和大众差别化,上流阶层便会发展出一套新的审美标准,让大众够不到。上流阶层可以界定什么是美,大众只能跟随——此为审美的话语权。

时代的变迁,阶级的起落,审美标准也就复杂多变。

审美的标准虽千变万化,亦有“不变”的永恒:“必要功能不可缺失”是一向的审美标准。

1.服从大众审美,做“变化的美”的跟随者。有趣是一种意外,人需要在不停的意外中获得新鲜感,所以大众审美必须变化,做足花样。

2.创造先锋审美,做“不变的美”的创造者。文化自信和经济优势有密切关系,总之你必须“阔过”且“足够阔”“阔得足够久”,才能自信。

(三)

“城会玩”,玩的是什么?

“城会玩”走红的背后,是人们对规律的日常生活的背叛,以及对新鲜娱乐方式的追求。如何实现“会玩”呢?

第一步,把日常生活解构。

第二步,把解构后的生活重新拼接、组装。

1.严肃与活泼的拼接,用严肃的艺术形式表现活泼的内容,形式上的高大上拼接内容上的接地气,江湖人称“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比如《我累得像只狗》金承志 词曲

我热爱工作 ,我真的好喜欢。工作让我进步 ,学习让我快乐。谁需要睡觉 ,多么浪费时间啊。谁需要吃饭,PPT是维他命。怎么样老板 ,这下你满意了吧?

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辞职以后拉黑他。

感觉身体被掏空, 我累得像只狗。不要加班 !不要加班 !不要加班!

……

这首歌一发布到网上就被疯狂传播。

2.幻想”拼接“现实”

用幻想拼接现实,“开脑洞”就是其中一种表现方式。马伯庸曾教人如何应对初为人父的心理建设,以幻想场景切入现实。

3.“较真儿”拼接“消遣”

这是用形式上的“接地气”表现“内容上的高大上”。折纸飞机是个消遣,但有个大学生玩出了大花样。

2014年,美国旧金山的一名大学生Luca Iaconi Stewart花了5年的时间,用卡纸和胶水打造一架1∶60尺寸的波音777-300ER模型。

还有人用牙签搭伦敦桥,用瓜子在地上拼蒙娜丽莎的微笑,拼到一定境界,都算得上“会玩”。“城会玩”还有另一种解释,就是具备非常人所具备的财力或是能力,来组织新的生活方式。

不论是哪一种方式,对“会玩”的欣赏,体现了我们对挣脱常规生活方式的渴望。我们通过对生活的解构和重组,以期待生活变得更有趣一点。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柴米油烟中守护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