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蝎子,你待在怀表里做什么?——《表里的生物》
我的寂寞是一条长蛇,冰冷地没有言语──姑娘,你万一梦到它时,千万啊,莫要悚惧!它是我忠诚的侣伴,心里害着热烈的乡思;它在想那茂密的草原──你头上的,浓郁的乌丝。它月光一般轻轻地,从你那儿潜潜走过;为我把你的梦境冲下来,像一只绯红的花朵!
——冯至《蛇》
这是冯至最著名的一首诗──《蛇》。在我们的印象里,蛇是一种冰冷、恐怖、会攻击人的动物,让我们感到讨厌、害怕。可是冯至却说自己是一条寂寞、忠诚,内心有热烈相思的蛇,用蛇的行动表达了自己对心上人的思念,倒写得蛇也有几分可爱了。在这篇课文里,冯至也写到了一种小动物,它本来恐怖、可恶,却在作者笔下变得有些神秘、可爱,可它为什么待在怀表里?它到底是什么?
一、“小蝎子”尾巴的发明者
在这篇课文中,冯至说父亲的表里有一只小蝎子的尾巴摆来摆去,“小蝎子”尾巴是什么?其实,它就是钟表的心脏——摆,它是由16世纪意大利的科学家伽利略发明的。
20岁的伽利略在比萨市学医时,经常到教堂做礼拜。有一天,他来到教堂,听见头顶上发出一阵轻微的动静。他抬头一看,原来是微风吹拂下天花板上的吊灯在微微摆动,一下,又一下,十分有节奏。伽利略出神地望着吊灯,心想:吊灯摆动一次的时间是多久?会不会摆动的幅度变小,摆动时间就变短了?他没有手表,不能用手表计时,但他想到可以用脉搏计时,因为在正常情况下,脉搏的跳动是稳定的。于是他数着自己的脉搏,专心致志地盯着吊灯,想计算出摆动的时间。过了一会儿,他惊奇地发现:即使吊灯摆动的幅度变小了,每次摆动的时间却不变。
既然摆动幅度对摆动时间没有影响,吊灯的重量、长度会影响摆动时间吗?伽利略赶紧回家设计了两组试验,一组是两只重量不同,但链条长度相同的吊灯;另一组是两只重量相同,但链条长度不同的吊灯。经过测试他发现:只要链条长度一样,不论重量是否相同,来回摆动的时间都一样;但链条长度改变了,摆动时间就会改变。最后,伽利略得出结论:摆的周期与它摆动的幅度无关,和摆的重量无关,只与摆的长度有关,这就是单摆的等时性。
伽利略因为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说”而得罪了捍卫“地心说”的基督教廷,教廷判决伽利略终身监禁,而且还禁止外界出版或重印他的任何著作。他很想把这项发明应用在钟表的制作上,但是还没有来得及实现梦想,只留下一堆设计图纸。
后来,一位荷兰科学家惠更斯替伽利略实现了他的梦想。惠更斯进一步研究,在不懈的努力下,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座摆钟。摆钟虽然是由惠更斯制造的,但是他的发明基于伽利略的单摆定律,所以伽利略被人们称为“摆钟之父”。
在实验中,伽利略使用了控制变量法,就是每组实验只有一处条件不同,而其他条件都要保持相同,这样就能测出这处条件是不是影响实验结果。那么,你能不能和小伙伴一起设计几组试验,检验摆锤的长度、重量、幅度对摆锤的周期有什么影响?
二、比恐龙还老的“大哥”
世界上有一种古老的海洋生物,它在地球上已经生存了4亿多年,比恐龙出现得还要早,与它同时代的其他生物,不是灭绝了,就是进化了,而它直到现在仍然存在,体形也没怎么改变,人送绰号“活化石”,它就是鲎(hòu),也叫马蹄蟹。中华鲎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严禁个人捕杀。
大家别看马蹄蟹的名字中有个“蟹”字,就以为它是一种螃蟹。它只是长得像螃蟹,其实,它是蝎子的近亲。
幼年马蹄蟹生活在潮湿的沙滩边,成年后它就迁移到海底生活。每到繁殖季节,马蹄蟹就会回到岸边交配,交配完再回到海底。它们还有一个可爱的名字,叫夫妻鱼,因为一旦配对后,雌马蹄蟹就会驮着瘦弱的雄马蹄蟹一起行动,并且再也不会分开,真是“如胶似漆”的一对夫妻。
如果按年龄来算,马蹄蟹可是恐龙的“大哥”。但它的优势不仅在年龄上,它全身都是宝。
马蹄蟹有四只眼睛。长在头胸甲前端的两只小眼睛能够感知亮度,长在头胸甲两侧的两只眼睛还有很多小眼睛。人们把它的这种大复眼应用到电视中,提高了电视的清晰度。
马蹄蟹的血液是蓝色的,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它的血液中富含铜,血液中的提取物——“鲎试剂”被用在制药和食品工业中,用来监测毒素成分含量。
三、人类能从猪身上得到什么启发?
受天空中飞鸟的启示,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看见鱼儿在水中悠游自在地漫游,人们模仿鱼类的形态造船。人类从大自然那里得到了很多启发,进行各种各样的创造发明。我们常常嫌弃猪又脏又臭又能吃,但是你们猜人类会从猪身上得到什么启发?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人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不惜使用化学武器。他们站在英法联军的上风向,利用风的传播向英法联军释放毒气,导致大量士兵中毒而死,那片地区的大部分动物也难逃厄运。可让人感到奇怪的是,同样生活在毒气环境中的野猪却安然无恙,没有受太大的影响。野猪为什么没被毒死?它是怎么做到的呢?
经过观察,科学家发现当野猪感受到毒气时,它们就会用嘴拱地。被它们拱过的泥土颗粒会变得松软,也因此更容易吸附和过滤毒气。因为,泥土过滤和吸附了毒气,所以野猪才能在毒气中“若无其事”。根据这一发现,科学家很快就制造出第一批防毒面具。它的形状像猪嘴,但里面的吸附剂不是泥土,而是吸附能力更强的活性炭。
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丰富的资源,还能启发我们的大脑,让我们从生物身上得到启发并进行许多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发明创造。
四、被子里藏着什么?
我们的被子里生活着一种生物,你知道它是谁吗?它体积很小,我们用肉眼看不到它;它吃我们残留在被子上的皮屑、头屑,在温暖、潮湿的环境里繁殖,还会引起我们皮肤瘙痒、过敏等不适感,它就是螨虫。
阳光高照的冬天里,我们常常把被子挂在屋外晾晒。其实,我们晒被子就是为了借阳光中的紫外线杀死螨虫。而晒过的被子有一股香味儿,这香味儿是从哪儿来的?
这香味儿是棉花混合空气的味道。棉花吸收了我们身上和空气中的潮气后会变得干扁。经过晾晒,棉花里的水分蒸发,棉被重新膨胀起来,同时棉花吸收了很多空气,也会散发出香味。
其实,被晒死的螨虫遗体也有味道。螨虫体内的蛋白质在经过照射后,会散发出一股焦味儿。但是被子晒后的香味儿却没有螨虫的分儿,因为螨虫烤焦后会发出一股焦臭味。
为了防止螨虫破坏我们的皮肤,除了定期(一般3个月晒一次)晾晒被子外,还有什么妙招呢?
这时我们就要学习懒人的好习惯——不叠被子。螨虫喜欢潮湿、温暖的环境。叠起被子,就等于把螨虫裹在湿润的温室里,反而给它们创造了绝佳的繁殖“住所”。所以,最好的方法是把被子铺开在床上充分通风,这样就能限制螨虫肆无忌惮地繁殖了。
五、当你被蝎子蜇伤,该怎么办?
在《表里的生物》一文中,“我”以为表里有一只蝎子发出“嘀嗒”声。其实,自然界的蝎子不会发声,也没有视力和听力。它们靠“毛”来感受周围环境变化。
蝎子是一种胆小的动物,它白天躲在窝里,夜里出来觅食,喜欢黑暗、潮湿、温暖的地方,还喜欢躲在旧墙缝里。如果你晚上走在黑暗、潮湿的地方,最好扎紧裤腿,因为蝎子说不定会顺着你的裤腿往里爬呢。
中国有句成语叫“蛇蝎心肠”,是说一个人的心肠像蛇、蝎般狠毒。为什么单单蛇、蝎中枪?这还真不是冤枉它们,谁叫它们自带毒液呢?蝎子尾部带钩的毒刺中含有神经毒素。人一旦被蝎子蜇伤,伤口会肿胀疼痛。沙漠的野生蝎子毒性尤其大,人被蜇伤后,若不及时处理,甚至会危及生命。
被蝎子蜇伤后,首先要防止毒液扩散。即使你被咬伤了,也要保持心境平和,因为心跳加速会加快血液流动,这样就会帮助毒液扩散到全身;其次在伤口以上3—5厘米处(近心端),用绳子或带子扎紧,迅速拔出毒刺,吸出或挤出毒液,并用碱水、肥皂水或者稀释的氨水清洗伤口;也可以用新鲜芦荟汁、大蒜汁、清凉油涂抹蜇伤处进行消毒,情况严重时要及时去医院救治。
为了及时吸出蝎子的毒液,国外还发明了一款毒液抽吸器。与我们平时使用的吸尘器原理一样,把抽吸器的吸嘴对准伤口就会吸出毒液。这款毒液抽吸器的生产厂家说,抽吸器能吸走27%的毒液。
才27%?那不就意味着还有73%的毒液留在体内?很多人都很担心抽吸器能否及时、有效地吸出毒液,毕竟它一次只能吸出27%的毒液且花费时间也不短,要知道毒素在十分钟内就会发作,要了我们的命!而且抽吸器吸力大,也会造成皮下组织受损,导致伤口难以愈合。
看来,这个毒液抽吸器只是听起来高科技,操作起来真有点鸡肋呢。我们还是靠自己的双手来自我解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