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领悟,如何有效学习

“人类从直立行走到2003年的四百万年间,,一共创造了5艾字节的信息,这个存储量相当于50亿部1G电影;而到了2010年,人类每两天就会创造5艾字节,再到了2013年,人类每10分钟就创造5艾字节;再到今天,人类每1分钟就创造5艾字节。

信息量的爆炸性增长我们每天都能直观的感受到,前几天在听《冬吴同学会》里面谈到我们时常会有‘学习性错觉’,让我们误以为每天都在阅读,每天都在学习,继而心安,感觉紧跟时代。可只要我们认真的复盘一下,你订阅过的公众号、APP,阅读过的文章,究竟有多少能记得住?2018年一开始听罗振宇的《得到》,而后看笔记侠的公众号,TOPY顶尖文案,插座学院等,后面有段时间也学《混沌大学》。。现在回味一下,得到和笔记侠的文章和内容没有一项记住了,混沌大学仅仅记住了第一性原理和第二曲线的概念。而看过的一些书还能存在一些零星记忆,比如特劳特《定位》、华与华的《超级符号》、NLP相关的《只因目中无人》、《不抱怨的世界》。除此之外,已经想不起自己这一年还学习了什么,也就是整整一年输入的几亿字节都是无效存量。

想一想,挺可怕的。我原以为过去一年是我人生中最主动意愿、最好学的一年,没想到一复盘,转化率低得可怜!于是这两天我停下了脚步,认真思考了一个问题:如何有效的学习?

首先分析一下:时间去了哪里?

时间流向什么,我们就成为什么。清晨我习惯在关注列表里面选两篇文章进行阅读,并写上自己的理解分享到朋友圈。然后买菜,吃饭,上班路上40分钟时间在车上听听《冬吴同学会》,上班期间不忙的时候我会看看知乎,界面新闻,偶尔也会被微信群或360自带的八卦信息浪费不少时间(这部分很可怕,往往被一些噱头型文章耗去不少时间),中午吃完饭后继续看几篇文章然后午休,下午忙完之后继续、知乎、广告门,顶尖文案。下班在家,除了那些新闻门户、公众号之外,偶尔会翻一翻书看看。我给这些时间流向做了个总结,1、学习无规律,无系统性,无目标性。2、新闻资讯、娱乐八卦占用大量时间。3、专业性学习篇幅较少。嗯,总结了之后才恍然大悟为何我一整年的时间才真正学了那么丁点东西!

那些我能记住的,为何记住了?

前面提到了,我记住了混读大学里提到的第一性原理和第二曲线。之所以能记住是源于那段时间参加了几次线下研讨会,被强制性听课,也上台演讲分享,做了刻意练习,所以对这两个理念记忆相对深刻。其次,为何能记住《定位》、《超级符号》这两本书,原因在于首先这是跟我专业技能相关的书籍,其次是源于纸质的书籍阅读,而非公众号等电子文章的方式,并且阅读完之后有一种专业认同感、豁然开朗的感觉,并在之后写了几篇文章进行总结。NLP的《只因目中无人》能记住是因为,一参与了线下课程,并是老师赠送的书籍。二,这也是一本学理学纸质书,之前从未接触该领域。三,看完这本书之后,我也写篇文章进行总结。《不抱怨的世界》,这本记忆也非常深,原因为:一,这是一本纸质书籍。二、阅读完之后我写了总结文章。三、我买了书中的不抱怨手环,带了3个月,并送给了几位好友这本书。

由此我总结了一下那些能被我长期记忆并转为相关能力的,必须同时满足以下几点:1、纸质类书籍或线下交流活动。2、读完需进行输出总结,比如写文章、或找些人复盘交流、或进行实操性运用等。我将这些领悟归纳成以下几种方法论:

谈谈如何学习‘学习的方法 ’ :

一、合理的规划时间,给时间做减法。

我们每天都被大量无序、杂乱、无意义的信息资讯所包围,比如订阅号文章、群消息、朋友圈、八卦新闻,我们看似阅读了许多内容,但无多少意义,这些知识量如同电脑里的临时文件,睡个觉玩几天这些知识就随风飘散。甚至大量的无效内容反而稀释了那些真正有意义的知识,挤兑了空间,影响了记忆力。所以,在进行有效学习之前,要先捋顺一下自己的时间,合理规划,剪除无意义时间流向。

二、回归纸质书籍阅读。

人类体内潜藏着的原始人‘采集者基因’使我们习惯性的拿来主义,但对于学习,任何不经自己思考的观点都不是自己的。大部分的电子类文章,基本是被咀嚼过的碎片化信息,传递过来的都是别人的解读和理解,那是别人东西,吸收进来的是营养还是毒药都未可知。纸质类书籍,潜藏着作者完整的观点路径,完整的从头到尾的阅读、批注、笔记,能够帮助我们咀嚼、提取、吸收适合己身所需的知识营养。如同亲自登上滕王阁,望着茫茫江河,穿越千年,感悟王勃心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样的完整体验是我们简单的背诵《滕王阁序》所不能比拟的。

三、思维导图,大纲式记忆法。

有个工具很好用,X-mind,能够有效的帮助我们整理知识点,当我们阅读完一本书之后,我们需要对书籍的内容进行大纲式整理。比如《人类简史》这本书,读完之后我们做出这本书的思维导图,就能够清晰的复盘作者的思维路径,对整本书有了框架式理解,帮助我们有效记忆、转化。除此之外,我们在工作和生活多个方面,我们都可以用思维导图来进行分析,比如我前一篇文章的近期自我复盘就是如此。

人类简史思维导图

四、找个长期的听众,复述复盘。

任何知识进行有效学习、吸收之后,还需要交流分享,以此检验吸收效果。我喜欢把自己的所学与好友进行分享,不然有时候以为自己懂了,其实不全懂或者根本不懂。比如听了《冬吴同学会》的几期节目后,我和小兄弟复述了“故事共同体”、“生命3.0”、“关于恐惧”等观点,交流的过程有一种新知识的快感和二次领悟的觉察,他也能把“关于恐惧”结合自己的家庭教育理念进行分享。

五、实操型复盘

口述的快感,远不如实操复盘来得实际。自从学了《定位》、《超级符号》的思维模型之后,我经常应用于实际的工作当中。比如为我们近期在执行的“千目私塾”项目,我将机构的教育理念定位为“培养爱自己,爱生活,爱生命的孩子”,“全晋江拥有最大户外场地的高端托幼”口号(尽管‘最’字有违广告法);比如曾经为一个朋友的生鱼刺身店定了一个slogan“XXX,您的美容餐”;比如为兄弟家的溯养益生菌定位“一杯溯养=一次SPA”;比如为米洛迪英语机构定位差异化课程“话剧英语”。

六、疼痛记忆法和奖励机制

学习是一个反人类的过程,都是痛苦的。有些人喜欢阅读那些熟悉的领域,读起来很舒适,很流畅,但其实并没有太多的意义。真正的学习,应该是微痛型学习,读那些不熟悉或者未曾接触的领域,因为不懂,所以读起来生涩,产生痛苦,但也就是这样的痛苦过程能加深神经触觉,形成有效的记忆。当然,疼痛能够刺激神经记忆,舒爽也是可以的。我个人不提倡也做不到苦行僧式学习,我习惯为自己的阶段性学习进行物质奖励,比如读完一本书之后给自己买买衣服,看几部电影。学习是个长期的过程,一松一弛才能坚持长远。

七、声音记忆大于图形记忆大于文字记忆

从记忆的效果来说,声音记忆的效果大于图形再大于文字,不用把所有的学习时间花在文字性阅读。开车的时候很适合听一些有深度的节目,比如《冬吴同学会》,我们容易受主播的语调、情绪所感染,触发神经共鸣,能够形成很长久的记忆效果。其次是图形记忆,这个方法从广告学上来说,一个品牌的logo,图形logo比品牌名来得更好记忆一些,比如说起肯德基首先想的是那个老头,说起曼当劳,首先想起的是M,说起耐克,想起的是√;图形的记忆法是现在许多记忆大师快速记忆手段,当然对于普通人,我更建议的是可以花零碎的时间去看那种图片较多的书籍。比如我喜欢的广告设计,直接看那些牛逼的设计,比看那些文字理论来得更有说服力。

以上就是我近期的感悟,希望对读者和朋友有所帮助。

你可能感兴趣的:(新领悟,如何有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