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说,我控制不了我自己,那到底是控制不了什么呢?欲望?念头?还是什么?
练习瑜伽四年多,除了体式的精进之外,当我学了更多瑜伽哲学的知识,我发现原来瑜伽可以解决我们生活中很多无解的难题,比如上面这个问题。其实,我们控制不了的是自己的头脑,很多问题产生的根源都来自于头脑。
在悠季瑜伽研习班上,默瀚老师给我们详细讲了人的五种头脑状态。
第一种是躁动不安的头脑(disturbed mind),头脑中会从一个念头到另一个念头,永不停歇。这样的人群难以掌控头脑,总是追逐感官享乐。头脑本身波动很大,活在过去或未来中,永远无法安于当下。
默瀚老师讲过一个海南瑜伽老师参加教培课的故事,其中这种头脑状态发挥到了极致。那位老师在教培课上,每隔10分钟总会跑出教室去看前台播放的瑜伽视频,并声称这样也是在学瑜伽。她认为在健身房做个瑜伽老师,不需要特别多的理论知识,把体式学好就行了。
后来,应她的要求,她就被转到了普通会员班,着重练习体式。上课时,每隔10分钟,她会自动出体式,并做摊尸式放松,下课后,她还会问老师很多问题,而那些问题总是重复的,可她并不自知。遇到这样的学员,挺让老师头疼的,但老师只能耐心解答。直到有一天,这位老师彻底消失了。
第二种是昏沉的头脑(dull mind),身体本身没有问题,但头脑很昏沉,像动物一样。只要有好吃的食物,舒服的环境,人就满足了。这样的人群很难赞赏别人,也不太表示感激之心,对万事万物都保持消极的心态。
他们不敢称赞别人,是因为一旦表示赞赏,害怕被别人反问,为什么你不那么去做呢?在他们的世界里,有的吃,有的住,已经是完美了。
第三种是分散的头脑(distracted mind), 头脑有能力专注,但只能维持一段时间。大多数瑜伽练习者的头脑状态都是第三种。大家有良好的意愿想保持规律的练习,但头脑总会制造各种障碍,每次的自我练习都是被推着实现的,而非自愿自发的。
第四种是专一的头脑(one-pointed mind)。学者们认为,分散的头脑经过不断重复的练习,可以变为专一的头脑。拥有这种头脑状态的人,可以很规律地练习瑜伽,一天不练,都会觉得不舒服。
第五种是完全掌控的头脑(master mind),在冥想中可以获得,头脑静止不动,念头与欲望不再浮现。但这种状态与空荡荡、无欲无求的头脑是不同的。如果一个人不再有欲望或头脑,也不会开心的,所以,我们需要头脑,但我们要有能力掌控它。
学过之后,我忍不住会分析一下自己的头脑状态。我属于分散的头脑状态,不过在瑜伽练习中,我很喜欢那种专注的感觉,后来也意识到这种专注的状态能给我带来全然的放松。在我养成规律练习的过程中,我应该就是在把自己的头脑从分散的状态训练成专一的状态。
我是个还算自律的人,但头脑中懒惰的小人也会隔三差五出来闹事。很多个早晨,听到闹钟我真不想起床,但一想到反正也醒了,再入睡也是件难事,就起床练习吧。很多次,练完之后,身体很舒服,心情很愉悦,整个人的状态都升华了,我就严肃地告诉自己,与懒惰抗争还是必要的。
直到现在,我都不觉得自己已经把规律练习瑜伽当成一种习惯,一天不练,身体就会不舒服,我还没达到那种境界。倘若由于一些原因没练习,内心更多是充满了自责,谴责自己意志力竟然如此薄弱,然后就立个目标,把规律练习捡起来。幸好,我是个行动派,执行力很强。
在默瀚老师的讲解过程中,我很喜欢这句话,“于是,观者安住在其自然本性之中。”莫名地觉得这句话是一种意境的体现,或者说这句话描述了内心一片宁静的状态。也许在之前的练习中,我无意间体会过这份宁静吧,很美好。
如果把内心比喻成一片湖泊,那时湖面上风平浪静,没有一丝涟漪,一切都是那么地和谐。
我时常想,倘若内心总是一片宁静多好,但我的修为明显不够,心湖上大风大浪还是常态。怎么办呢?继续练习瑜伽吧,通过练习体式,我们是可以逐渐去控制头脑的。变化总是发生在不知不觉中,不过,我们要学会跟时间做朋友,不能心急。
此外,瑜伽还有很多其他方式,比如唱诵、冥想等,这些方式也能有效地控制头脑。
愿我们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在想安静的时候,有能力让头脑静下来,就这样,像个旁观者一样,观察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