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第二(2.7)

2.7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注释:

子游:孔子弟子,姓言,名偃。

养:饮食供养。

翻译: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现在人

认为的孝,是给父母饮食上的供养。对于狗和马,都能供给它们饮食。如果不能恭敬父母,那和养狗和马有什么区别呢?

解释:孔子此章回答子游问孝,重在强调对父母的孝一定要恭敬,而不是只给父母饮食衣服上的供养。

孔子那个时候,很多人都认为供给父母饮食衣服就算孝了,所以孔子针对时弊才有对子游的回答。

现代人为什么会养家禽和养宠物呢?难道真是闲的无事吗?养家禽当然是为了把家禽养大,然后卖了获利,养猪的自然想把猪卖个好价钱,养鸡鸭的人自然想着多生蛋卖钱,最后还能杀了吃或者卖钱。

我们养动物是带有功利性的,也就是说我们养动物会对我们带来好处,所以才养动物,但是我们养父母呢?如果带着功利性来奉养父母,即养父母能给自己带来利益,这是对孝道的一种误解。

孝是人的天性,不这样做就会觉得浑身不自然,就会觉得缺了点什么,就好像父母会没有条件的慈爱自己的孩子一样,这就是本性,这个是不能用功利的眼光来看的。

现代社会,父母年老了,子女都忙于工作,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年迈的父母还帮着看孙子孙女,就是为了减轻子女的负担。

如果是因为年老的父母能帮忙带孩子,所以才养父母,那如果父母不带孙子,或者实在带不了孙子呢?这难道就不需要孝顺了吗?

有句话是说养儿防老,这句话仔细推敲一下,父母养育子女,难道真的是怕以后没人养,没地方住吗?所以要通过养孩子来解决后顾之忧?

如果有人相信养儿防老这句话,那就是对人性的理解存在偏差,仔细想想,父母爱孩子是没有条件的,是无怨无悔的付出。

母亲在产房生孩子的时候,有想过这孩子以后要好好孝顺我吗?孩子的父亲在产房外焦急的等待着,期待着母子平安,他有想过这孩子以后要给我养老送终吗?

父母的爱,没有任何功利的成分,只希望孩子能健康出生,只希望孩子能平安长大,这就是父母的爱。

孔子在这里所回答的对父母尽孝不只是对父母饮食衣服的供养,还要恭敬。这一点对于现代社会的人来说,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政第二(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