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的是我女儿!”:界限感缺失,才是两代人悲剧的根源!

(图片来源于网络)

【1】

“我打的是我女儿,我怎么没打别人呢?”这句理直气壮的话,听起来是不是特别毛骨悚然?

前几日,江苏常州的林某报警,说自己遭到亲妈持铁棍殴打,造成全身大面积淤青,被鉴定为轻伤,然而林某亲妈却拒绝接受警方调查。

因为不满意女儿30岁还没有嫁人,也没有混出名堂,对在自家饭店帮忙的林某非常不满意,当天因为林某没有及时收拾屋子,亲妈抄起铁棍就打了上来。

有多少父母像这个亲妈一样,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只要不满意,想怎么打就怎么打,被警方传唤还如此法盲呢?

这让我想起去年12月初,湖南12岁的男孩吴某因为不满亲妈管教太严,被妈妈打了之后心生怨恨,当晚持刀将妈妈杀死。

随后吴某还用妈妈手机向老师请假,在被警方控制后,吴某满不在乎地说:“我又没杀别人,我杀的是我妈。”

这两句话何其相似!因为我是你妈,所以我就有了想打你就打,想骂你就骂的权利,哪怕孩子被打到皮开肉绽也不认为自己有错。

那么当孩子受不了殴打辱骂,奋起反抗杀了亲妈的时候,泉下有知的亲妈听了不知道会不会后悔,当初为什么要对亲生的孩子如此残忍?

多少父母依仗孩子是自己生出来的,就以为自己掌握了孩子的人生,殊不知这样没有界限感的亲子关系,葬送了多少孩子的美好未来!

纪伯伦在《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说,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2】

父母不是孩子人生的掌控者。

“我生你养你,就是为了让你来气死我的吗?”我伯母一边捶胸顿足,一边指着快30岁的儿子大成骂个不停,大成耷拉着脑袋不说话。

伯父跟伯母从小就对大成特别宠爱,小到嘘寒问暖,大到学业选择,事无巨细地帮大成规划好人生路径,就是想让大成事事顺遂。

然而在大成听父母的安排,考进家乡一个事业单位后,大成发现自己根本不想一辈子窝在小镇上,他想去大城市实现他的创意设计梦想。

可是大成刚说一句话,就被伯母无情地打断,并指着大成鼻子骂他没有良心,自己这么多年辛辛苦苦不就是为了让大成不再辛苦吗?

大成无力反驳也不敢反驳,他的人生自己根本做不了主,父母无处不在的控制让他根本不敢踏出父母营造的舒适圈,却是他人生的“牢笼”。

有心理学研究指出,父母没有界限感,强势掌控孩子的人生,只会让孩子的负面情绪无处表达,积攒起来会形成退缩或暴力行为。

退缩行为问题比如,有社交退缩、上瘾行为或羞愧、焦虑的情绪。大成就是如此,他说他这辈子已经没有希望了,过一天算一天吧,言语中满是绝望。

暴力行为问题比如,引发外显行为,借由暴力或者犯罪行为,攻击父母或者其他人。电影《少年的你》中魏莱因为父母对她学业的控制,才导致她去欺负陈念。

新加坡一项5年的纵向研究表明,从小受控制过度的孩子会产生强烈的自我批判,也有更高的患焦虑、抑郁的风险。

父母跟孩子之间缺少界限感,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全面掌控孩子的人生,只会让孩子要么自伤要么伤人,毁掉的是孩子的一辈子。

【3】

孩子不是父母手中的傀儡。

——“曦曦,外面的竞争对手那么多,我们该怎么办呢?”

——“物竞天择,是自然法则。没有追赶,你不会奔跑;没有竞争,你不会成长。”

——“曦曦,成功的人跟失败的人,有什么不一样呢?”

——“成功的人找方法,失败的人找理由。这样你懂吗?”

听了这两段对话,你一定会好奇曦曦是谁?这些话听着好有道理呀!其实他只是台湾一个4岁的小男孩,你惊讶不惊讶?

这么小的孩子怎么就参悟了这么深刻的人生道理了呢?不是曦曦有多聪明,而是他有一个经营“成功学”的爸爸陈光。

陈光为了推广自己的学说,才严苛地训练曦曦,让曦曦把这些假大空的道理背熟了,然后再参加各种活动,曦曦俨然成了父母手中的傀儡。

我们普通的父母,或许没有曦曦父母那么急功近利,但是我们一定对孩子说过:“你看你成绩这么差,让我的脸面往哪搁?”

孩子必须成绩好,父母走出去脸上才有光,拿着鞭子逼也要逼出成绩来,哪管得了有些孩子能力的确一般?

孩子必须挣钱多,父母才会觉得光宗耀祖,至于孩子喜欢做什么,根本不在父母的考虑范围之内,他们考虑的永远是自己的脸面。

心理学研究表明,尊重孩子,并真的把孩子的意见当一回事,让他们成为主导,这样无条件地支持,除了让孩子变得坚毅,还能获得更多的快乐和创造力。

孩子不是父母的牵线木偶,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需要父母给予发挥的空间,如果父母手中的线始终紧绷,孩子就没有办法展翅飞翔。

【4】

清晰的界限感,是孩子成长的根基。

知乎网友“花花花”说,她爸爸就是这样不许她学车,不许现在谈恋爱,不许出国留学,不许与非亲戚关系的人出去玩,不许去酒吧,不许天黑之后回家。

不许花钱大手大脚,除了她妈妈的单位不许去其他地方兼职,不许穿短裙短裤,不许单独和男生出去。

她说她被爸爸管制得“像一个笼子里的小鸟儿”,其实她已经是成年人了,父母却什么事儿都不允许她自己做主,感觉只是在为父母而活着。

厘清父母跟孩子的界限,是第一步。

闺蜜小敏一大早跟我吐槽说:“我快要被我家小祖宗气死了,今天温度才10来度,她非要穿裙子,被我狠揍了一顿,还在哭哭啼啼呢。”

我说你就让她穿裙子,带她去小区里走一圈,再让她决定穿不穿裙子去幼儿园。小敏瞪大眼睛说:“那怎么行?感冒了怎么办?”

我说穿什么衣服是孩子的事情,你越过孩子的界限了,她就算觉得冷也要跟你抗争,这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父母越是越界孩子越是不妥协。

哪些事情是孩子的,哪些事情是父母的,父母一定要有清晰的界限感,让孩子感受到身而为人的自主感,孩子才会更愿意听父母的建议。

父母跟孩子各自承担责任,是第二步。

很多父母管头管脚,不让孩子干这个,不让孩子干那个,要么泯灭了孩子的内驱力,对人生生无可恋,要么不管不顾地跟父母对着干。

其实解决办法很简单,让孩子承担行为的后果,让他知道法律和道德的边界在哪里,远比父母武断地越界指挥的效果要好得多。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说,我们总以为,不让孩子顺从规则,就会出现放纵和混乱。可事实上这种“逼迫孩子顺从”的方式,只会制造更多挑战。

孩子不是不懂道理,只是他们不愿意被父母逼迫,父母想要让孩子成长,一定要退回自己的界限内,让孩子承担属于他们的责任。

要知道父母虽然生了孩子,但是孩子毕竟是他自己,他有独立的思想和人格,想要孩子心智成长正常,父母必须要守住跟孩子之间的界限!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打的是我女儿!”:界限感缺失,才是两代人悲剧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