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诚勿扰》的舞台上,很多女嘉宾对择偶的条件都有一条,要求脾气好。可见脾气暴躁对他人的伤害有多大。
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脾气暴躁的人,话没说完,脾气已经占了上风,既影响了交流也影响了工作生活,更影响了身体健康。
那这样暴躁的脾气是与生俱来的吗?它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
李玫瑾在《心理抚养》里说:“从一个社会的国民修养,可以观察出这个社会对婴幼儿的抚养是否有过亏欠。”
人的脾气与出生前三年的照顾程度密切相关。在早期的养育中,看护人是否能及时满足小婴儿的各种需求,将对他们今后的性情产生很大的影响。
小婴儿在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会大哭大闹,这使他们形成了最原始的记忆。一个成年人也许回忆不起小时候的情景,但这种条件反射却深深地印在每个人的潜意识之中。
儿时的求而不得才是脾气暴躁的根本原因,长大后,当同样遇到求而不得的情景,就会触发儿时的反应,这是一种退回到儿时的反应。
因为无力改变,所以暴跳如雷,所以烦躁激动,所以情绪失控。
越是内心平和的人越有内在力量,越有后劲。
因为人在平和状态下,理性才会达到最佳状态。
越是急躁甚至暴躁的人,他们的力量往往只会表现在外部的粗鲁和蛮劲上。
而且,人在急躁或暴躁的时候,也很难做出理性的判断。
所以,暴躁往往是在让别人痛苦的同时也伤害了自己。
有些人,虽然心眼挺好的,可是暴脾气一来,惹了麻烦,后悔都来不及。
网上因为不用实名,很多人就更加肆无忌惮,说话怎么痛快怎么说,甚至说出非常粗鲁的话。
媒体就报道过,一个女孩因为打赏外卖小哥,而遭到网络暴力,最终不幸离世。
因为不能控制情绪的后果,其实我们谁都承担不起。
脾气不好,在小范围内只是一个人的修养问题,但当一群人都脾气很大时,就成了一个社会问题。
早期的养育,不仅关系到一个人今后的性情,还会牵扯到一个民族的集体素养。
发脾气是一个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家长怎么对待决定了这个人今后的脾气秉性。
心理学家说:“童年时影响人最深远、最深刻的记忆储存,存储着所有快乐与不快乐的信息。”
作为养育者,我们要努力改变粗放型的养育方式,多关注孩子的需求,为了家庭,也为了社会,要养出性情平和的人,而不要养太多暴脾气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