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神笔马良》感知民间故事

从小就听过《神笔马良》的故事,看过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改编的动画木偶戏,后来又学习了语文课本中作家精简改编后的课文。可以说,马良和他的那支神笔在我们的童年中留下了梦幻而难忘的一笔。

作为一本经典的民间故事童话,与其说《神笔马良》是儿童文学大师洪汛涛,在上世纪抗战时期,流落各地搜集记录的故事,不如说是他融入自己个人影子和辗转后方的经历后创作再造的民间童话。

这就是民间故事的特点:虽然许多地方许多人都知道马良,都会讲神笔马良的故事,但由于其口耳传授的特点,导致分岔繁复。只有在被民风采集者收录整理,被转换成文字作品后,才算固定下来。“尽管民间文学没有作者,只有讲述者,但在这里,我们完全可以将作者置换为讲述者。”

讲述者生成文本。一方面,在口耳相传的过程中,讲述者的每一次讲述,或多或少都会有所差别,而不会完全相同。另一方面,不同的讲述者对于同一则故事的演绎也因主观理解、个人经历、地方习俗和时代发展而产生较大差异性,这些差异性文本的生成,正是源于讲述者对文本的不同创作。因此,讲述者在具体反复的讲述情景中,不断使民间故事得以生成。

作者在《神笔马良》书中也提到,这些故事,元朝的人听起来好像故事发生在元朝,明朝的人听起来好像故事发生在明朝,清朝的人听起来故事又发生在清朝……归根究底,不过是历朝历代的讲述者为故事赋予了时代特征罢了。

除了文本和讲述者,另外听众、语境在民间故事的形成过程中也至关重要,四者缺一不可。区别于典型作家文学,民间故事的讲述语境必须由“讲述者—听众”共同构成,故事文本生成过程就是二者交流的过程,失去任何一方,民间故事讲述的活动都不足以发生。

例如读《神笔马良》时,我们能感受到故事根植于中国的传统农耕社会,不断披露了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剥削和压迫。马良一次次地用神笔与强暴势力作斗争也是反映出劳苦大众的生活智慧与抗争精神。

因此,大部分经典民间故事,都未曾留下最初创作者的名字,我们更愿意将这种特殊的文体理解为——由民众在生活劳动中集体创作而成,并主要依靠口耳传授才得以延续至今。民间故事恰巧也代表了最广大劳动人民的愿望和心声。

正是由于民间故事对民众生活图景的真实展示,融合了劳动人民各地方言俚语,再加上缺乏跌宕起伏的曲折和可探寻的深意,过去许多精英阶层将民间故事视为粗鄙的、简陋的文学。但作为民众对生活最直观的描述,民间文学展现着社会最底层民众的超越功利的审美追求。无论人的文学素养是优是劣,欣赏水平是高是低,人性中总是包含着对美的追求。

《神笔马良》的故事,便是劳苦民众对英雄人物的渴望,渴望那只神笔来帮助世上众多不幸的人们。历史由人民创造,经典的文学作品也是如此。

你可能感兴趣的:(由《神笔马良》感知民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