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当如贾探春

素闻贾府有四春,原应叹息各为尊,命运曲折样不同,竞相群芳扭乾坤。

原应叹息是谐音,红楼中贾府四春分别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名匠文豪们在点评这四位时有暗喻可叹、惋惜的意思,虽有贾府之殊荣,却不得其善果,元春在宫中不得恩宠,无故暴病身亡;迎春遇人不淑,遭夫家凌辱而死;惜春自幼消极,最后避世出家;探春有心扶危厦,然而无力回天。

嗯,是的,这次想要聊一聊的是红楼十二金钗之贾府四春中的一位绝妙人物-贾探春。这是一位生存很不容易的一位角儿,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看她的出身,四位春除了大丫头元春是荣国公二房嫡女之外,其他三女迎春探春惜春都是庶出。庶出就是家中小妾所生,毫无地位而言,也没有资格继承家主地位,参考探春的胞弟贾环在家中地位和待遇跟宝玉不能同一而论;迎春因其父贾赦欠了纨绔子弟孙绍祖几千两银子明知其人不善还要将迎春卖给孙绍祖为妻,由此可见,庶子庶女在大家族中很难出头,还要被当作货物一样交易,命运可想而知。探春虽为庶女,但靠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和修养硬生生的杀出了一条康庄大道,最后几乎力挽狂澜,拯救贾府,成为全书中最有机会逆转剧情的英雄人物,然而曹先生并没有写出大家想要看的结局,引以为撼。这也恰恰是红楼一梦的精髓,悲剧永远是小说升华的最大的动力。


贾探春


通过全书对三丫头的描述,我们来看一下这位地位低下的女屌丝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逆袭成为贾府后期的中流砥柱的。

探春初次出场在黛玉刚进贾府时,书中原表黛玉见到探春的词句: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不得不说幼年的探春身材好,长的漂亮,从小就是个美人胚子,更兼才情出众。时年才10岁左右,当宝玉为了赞美黛玉硬要说一个典故夸黛玉时,探春一语道破这是宝玉的杜撰,拆了宝玉的台。然而宝玉并没有生气,在这里可以看出,探春跟宝玉关系非常的好,可以公众调侃这位混世小魔王,而其他两位小姐不敢这么做,所谓关系越好的熟人之间拆台更显得亲近。

贾府除了大姐元春早早的入了宫当了女才人,剩下的三春幼小便和宝玉常伴贾母身边,接受贾母悉心教导,探春和迎春都是庶出,年纪也一般大小,却因一个机灵要强,一个木讷软弱,府里常称二小姐迎春是木丫头,指她木讷胆怯不敢说话做主,而三小姐探春则精明刚强有谋断,会讨喜。她知宝玉得宠,可以自由出入贾府,便使钱给宝玉托他外出带点小玩意给她,作为酬谢,她缝鞋给宝玉。为此还遭亲母赵姨娘数落,说只知道浪用钱财讨好外兄,对自己胞弟贾环却视若无物。

探春从宝玉开始,逐步接近讨好王夫人和贾母,目标对准了王夫人,是因为她是荣国公府权威仅次贾母的女当家,王夫人身份地位都摆在那儿,例如,大儿子贾赦要娶鸳鸯作小,贾母大发雷霆,连带喷了二房媳妇王夫人,指责大家糊弄老太太,没一个真心对她好的,连身边的丫鬟都要争。王夫人被骂,心里有苦不能说,薛姨妈跟王夫人是姐妹,也不好分辨,孙媳妇李纨,表外孙女宝钗场合不对,也不能插嘴,一个说不好,就是连带得罪两个权贵,场面一度很尴尬。

探春有心,一来她需要这样的契机出头,二来她也有这个胆子和身份敢出头,她是贾母的亲孙女,王夫人的本房女儿,虽然不是亲生的,但探春是贾政的女儿,也就是王夫人的女儿。于情于理都可以说话。于是,她出头了,原文如此说:“这事与太太什么相干?老太太想一想,也有大伯子要收屋里的人儿,小婶子如何知道?便知道,也推不知道。”犹未说完,贾母笑道:“可是我老糊涂了!姨太太别笑话我,你这个姐姐她极孝顺我,不像我那大太太一味怕老爷,婆婆跟前不过应景儿。可委屈了……”

贾母这话是冲薛姨妈说的,探春一句话让贾母立马改了词,既维护了王夫人脸面,也顺带讨好了贾母,气氛一下子缓和,此后王夫人对探春也大为赞赏,她也需要一个贴心人替她做事,王熙凤虽好,也是她的侄女,但毕竟是大房的媳妇,越房插手管二房的事务名不正言不顺。探春手勤嘴甜,王夫人也乐于给她分派事务管理,其管理能力的天赋让王熙凤都赞叹不已。

书中第五十五回,说道王熙凤因妇病不能理事,家中无人打理,王夫人让长媳李纨兼任,但李纨才德有余,威严不足,不能御下,奴仆丫鬟皆有骄纵,王夫人想到了探春,让她出来和宝钗协助李纨一起管理。

这第一场管事,就是拿自己的亲妈下手,树立了公正。原因是探春的亲舅舅走了,按规矩要拿点银子做丧葬费用,李纨人比较厚道,说按照袭人的例子给40两吧,宝钗当时默不吭声,显然是默认了,而探春不许,非要问个究竟,翻了旧帐,发现数额不一,有20两,40两,也有100两的,探春先是给李纨看了账目,再跟小厮说按照20两的标准给了。

也许以探春的亲母赵姨娘的地位也只该得20两,但是李纨和宝钗为了顾全探春面子,睁眼闭眼就想过去算了,贾府不差钱。偏偏探春就不应,公事公办,家中钱财一应有规矩不可自乱。为此事,赵姨娘大骂探春吃里扒外,为女不孝,身为庶子,却要不知身份往上凑。探春原本就自卑自己的身份,只因自己努力得王夫人赏识,才有今天管事的地位,自己亲母不分好歹,不帮衬理解也就算了,还要当年数落爱拆台。顿时探春就火了,坚决不给多的丧葬费,平儿来劝说也没用。最终母女不欢而散。

第二场管事树立了探春的威信,王夫人和刑夫人暗斗,引发抄检大观园之事,王家奴才王善保狐假虎威,仗王家权威要大观园各房蒙羞,其余众姐妹敢怒不敢言,唯有探春极力反抗,对于王家势力的横恶,不仅顶撞了王熙凤,还打了王善保一个耳光,维护了园内丫鬟们的脸面。

王熙凤养病不能理事,探春能力突出,全力接管大观园,书中第五十六回说道三小姐管理大观园,各房丫鬟奴仆杂乱无章,她立马想了法子,制定管理条例,要求丫鬟奴仆按时报到,在奴仆中挖掘有才能之人做他擅长之事,比如养花,浇水,种树,清扫,另外各房费用开支皆有管度,不能胡乱支出,一时间,大观园整理的井井有条,气象一新,李纨,宝钗,湘云,熙凤都赞不绝口。

只是好景不长,探春的一系列大刀阔斧的举动大违王夫人想混吃等死的心意,又有夺权隐患,王夫人不甘心权力旁落,所以当有外藩权贵求亲与贾府欲迎娶迎春时,王夫人一口答应婚事,急忙将探春打包远嫁南洋。从此,贾府回归王夫人手中,但家中日益衰落,最后沦落被抄家的命运。

探春算得上是一个心有智谋,胸有抱负,为人刚强,又想要做出一点事业的女强人典型,奈何身在封建官宦世家,又是庶出,自己还是女儿身,诸事不由己,一生三大悲哀都在她身上集中了。远嫁南洋,去了陌生地方,到了陌生家庭,虽有贾家殊荣加身,但对方也是个王公世家,不光这前半生一切的努力化为虚有,后半生也要从头再来。人之可叹亦如此,但愿在另一个家庭,她能获得较美好的命运吧!

原书中对探春的判词: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这四句很好的描述了探春的一生,相比较其他三春的悲惨结局,她算是比较好的了!能在这样的激烈斗争中生存的如此坚强,堪称女子之楷模。

你可能感兴趣的:(做人,当如贾探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