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关键词浅谈新媒体

新媒体”这个词近几年被广泛讨论,尽管业内对其尚无明确的定义,但互联网时代,尽管给不出明确的定义,但实际上我们已经不知不觉地参与和推进着新生事物的发展,我对新媒体的理解也正是基于此得出的,下面我通过五大关键词来简单谈谈对于新媒体的一些浅薄的认识。


1

关键词:内容

内容为王背后,生产机制和制作团队是致胜关键

 

无论是对内容平台还是自媒体本身,是否有原创、差异化、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是它们能否拥有持续吸引力和影响力的关键,未来对优质内容的需求会只增不减,但回到内容生产的源头,我们会发现,有效的生产机制和优秀的制作团队是爆款内容背后最大的推手。


持续地输出优质内容是有压力的,即使是“宇宙第一大号”咪蒙,咪蒙现在有1400万粉丝,打开率20%,平均每天有两三百万人打开公号,单篇最高阅读量1470万,但她说,写作有方法的,爆款是可以复制的,她给出了一条公式:


“从50个选题里面选一个,四级采访,5小时的互动式写作,然后要取100个标题,同时拿到5000人群里投票,最后再给一篇文章做1万字的数据分析报告。这就是咪蒙一篇文章的整个公式。”


咪蒙的这一套内容生产机制可以说是它能频出爆款的法宝之一,或许这条公式并非对每一个自媒体都适用,但是必须得有这个东西,至于具体是什么,需要每个人自己去摸索总结。


第二点是内容制作团队。“得到”APP、罗辑思维联合创始人兼CEO脱不花在2018新榜大会上分享时提到了一个词,叫“内容出品人”,实际她所说的,就是一批很懂用户心思,能顺着用户思路去打磨包装出好产品的内容团队,具体工作像标题怎么取,课程怎么设计,是图文形式还是音频,或是视频直播等。光会生产内容还不够,你还必须以用户喜爱的方式去呈现它。


内容生产者已迎来她们的“黄金时代”,优质的内容就是先进的生产力,但同时她们也要明白,何为优质的内容,不是她们的自嗨文,也不是高高在上的媒体语体,而应该是基于对用户的深度洞察,能准确击中用户痛点,以一种像朋友间交谈的方式走进用户的心里,这才是优质内容生产之道。


2

关键词:用户

“去中心化”时代,用户是最高效的传播渠道


深入用户、了解用户、和用户做朋友在互联网时代极其重要,必须把用户思维贯彻于做产品、做内容的全部环节,如果不这样,很快就会被用户抛弃,也就被市场抛弃。


很多人把小米的成功归功于营销手段的成功,但其团队却认为,小米的成功在于“参与感”,把用户当朋友,将产品打造的各个环节开放给用户参与,用户深度参与后带来的口碑扩散促成了小米的成功。


现在都说信息“去中心化”,信息的分发权不再掌握在传统媒体的手里,一个个的自媒体通过社交网络在信息的传播中扮演了前所未有重要的角色,我们决定是否使用一个产品更多不是因为官方广告讲得多好,活动搞得多大,而是身边的朋友是怎么评价这个东西,朋友圈有没有刷屏。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要高度重视用户,怎么重视,重视用户行为数据;重视社群运营;重视粉丝互动;重视用户与你产生关系的一切节点。


3

关键词:IP

应以打造超级IP为目标打造新媒体

 

何谓IP,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热门文学作品是IP、papi酱等搞笑博主是IP、直播网红也是IP,大IP的一大特点是拥有大流量,但畅销书《超级IP:互联网新物种方法论》提出了更高阶的概念,叫超级IP,“决定能否成为超级IP的要素,是有没有人格化的内容表达体系”,里面提到成为超级IP的首要条件是必须有“人格化”的形象和表达,它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商品、影视剧等,但它必须“人格化”。事实上,很多新媒体人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你会发现,现在很多新媒体账号发内容时,都会以人的语调去“撩”用户,这就是为了呈现人的性格特征,死物是不会撩的,但这还不够,人物风格还必须保持一贯性,所以在用户评论区的留言,小编回复的风格总是一贯的。


成为超级IP的另一必备条件是与用户之间建立起强烈的“信任感”,也即是说,你要通过持续产出优质内容来输出价值观,通过价值观来聚拢粉丝,粉丝认可了价值观从而在心里对你一点点累积起信任,沉淀下来的信任最终会带来流量的引爆。比如时尚大号“黎贝卡的异想世界”,粉丝量也许不是同类大号中最出众的,但转化率惊人:黎贝卡推广一款围巾,文章刚发送一分钟,该围巾品牌的网站就奔溃了;黎贝卡推荐某款减肥果汁后,对方网站系统又被挤爆了,这就是粉丝信任的力量。


当你成为超级IP,拥有巨大的流量势能,就能轻易地实现零成本的自传播,其他很多品牌到时还会主动借势,这一过程中,你的影响力会进一步扩大。


4

关键词:变现

知识付费、OMO,新媒体的变现边界正不断拓宽

 

有粉丝就有流量,有流量就有收入,只是多少的问题,而问题的关键又在于你的变现方式。从打赏、广告、电商、知识付费到最新的OMO(online merge offline),新媒体人正在不断拓宽变现的边界。如果说最早的变现方式,写写文章,收取广告费是“比较轻”的变现方式,那做知识付费、线上电商,再到线上线下融合,新媒体正在向“更重”的商业模式发展。

 

知识付费需要自己去邀请讲师、协助内容生产、推广营销;电商需要找产品、做营销、做客服;线上线下新零售需要考虑的更多,商铺选址、SKU管理、物流仓储、大量数据的支撑运营,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更精细化的运营。OMO类似于现在很热门的“新零售”,但ATJ也才刚刚基本完成对新零售的布局,精细化运营的效果尚在路上,拥有资金、电商经验和大数据优势的互联网巨头们对新零售还只处于试验阶段,新媒体就迫不及待地去“踩上一脚”,面临的困难和风险注定不会小。再说知识付费,尽管最初粉丝是奔着IP的人格魅力去的,但是最后是否能留住他们,取决于课程的有效性和听课体验,这对优质内容的持续输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我们必须承认OMO、知识付费可能会是一个大蛋糕,中产阶级崛起、消费升级、移动支付的成熟、内容付费用户教育的基本完成,为这两种商业模式极大地扫除了思想上和技术上的障碍。


美食大号“日日煮”已率先在淮海中路落地了它们的线下门店,品牌负责人Norma在谈及为何往线下走这个问题时,给出了两个关键词:市场和品牌。201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33万亿元,虽然增速有所放缓,但是如果结合线上的大数据,来优化线下店的品类,再通过刷脸支付等技术,提升购买体验,或者像宜家(家居+餐饮)一样在线下店同时开展更多元业态的经营,这里面的想象空间非常巨大。


阿里应用发布的行业报告预计,目前知识付费用户已达到5000万,2017年知识付费的总体经济规模可达到500亿元。目前看来体量还非常小,但毕竟知识付费方兴未艾,各方入场者还未真正发力,我们应抱着长线观望的态度。


至于品牌,更容易理解,高品质生活方式,追求的必定是高逼格的品牌,但品牌不应以高高在上的姿态示人,而是要“人格化”,这跟上面打造超级IP要把媒体形象人格化的内涵是一致的。


5

关键词:趋势

新媒体2018的想象

 

时代发展得太快,行业的迭代速度比我们料想中的要快得多,变化是唯一的不变,新媒体亦是如此,我们不妨对2018年抱更多的期待和想象,以下是我的一些想法。


内容 

1.告别野蛮生长,精品内容才有出路。对内容的要求不仅是立意好、观点新,对呈现形式也有更多样化的要求,如音频和短视频的需求趋势愈发明显。短视频领域也出现了新的趋势:如越来越多的内容创造者开始尝试制作“跨界”的内容,如“办公室小野”同时融合了职场和美食;短视频不再是搞笑和生活方式大号的专利,做科普、教学等知识类短视频正在兴起,另外数据可视化、精品H5也是吸引眼球的好方式,难在制作能力和制作成本。

2.    更多新媒体大号和平台会更着力于MCN的孵化。主要是因为内容生产能力与流量持续获取之间的矛盾,急需探寻新的变现方式,如微博一直致力于MCN的孵化来带动流量,通过签约自媒体,给网红各种推广资源孵化了一大批中小V,今日头条也与18家MCN机构签约合作,包括二更、新片场等,Papi酱、一条等大号也在试水这种模式,如“Bigger研究所”就属于Papitube旗下。


渠道

今日头条是更适合短期内积蓄势能的渠道。今日头条的算法推荐给予优质内容更多的曝光机会,相对于微信而言更加“去中心化”,对于短期拉新效果明显更好,而且今日头条已经通过微头条进入社交分发,目前从流量上看表现不俗,而且今日头条还有西瓜视频、火山小视频、悟空问答等热门产品互相导流,通过研究头条平台的玩法来吸引流量或许是比较高效的方式。


营销

社交流量是最便宜的流量,好口碑带来的社交网络传播性价比最高。腾讯对在微信生态中的“粗放式营销”可谓是深恶痛绝,包括外界一致看好的信息流广告它也没有碰,这种环境下,群发营销信息、裂变式分销等营销方式肯定会收到打击,在没有找到更高效的而微信又能“包容”的营销手段时,依靠做好内容、维系好用户带来的口碑营销是最好的方式。


变现

1.   知识付费要进入精细化运营阶段。得到、喜马拉雅、千聊、荔枝等在过去一年纷纷成功融资,如果说资本的入局已经拉开了战局,那未来一年将迎来知识付费的“中场战事”,各大巨头真的要发力做好精细化运营了,对目前完播率(或到课率)和复购率不高的两大难题必须给出更清晰的解决思路。


2.    小程序+社交电商想象力巨大。小程序有着离消费场景更近,使用更便捷的优势,基于微信内的社交关系网更是放大了这个优势,如果能完美地与电商融合,对于电商行业和用户或都将是新的颠覆,目前主要是看腾讯对小程序的用法和与电商融合的态度。但从马化腾之前的表态来看,似乎会通过某种方式更好地给商家赋能,“我们希望通过真正让商家拥有自主运营流量与粉丝的能力,破除目前零售行业中的“窄平台”规则,帮助大家从“二选一”的困境中走出来,为数字化转型中的零售生态开拓更大的蓝海。”


最后,用一句话来总结我对新媒体的看法:前路虽长,尤可期许。

你可能感兴趣的:(五大关键词浅谈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