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理工大学】“十八般武艺”,谁能样样精通?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迅猛发展。发达的科技虽然带给人类很多便利,但同时它也代替了很多传统手艺,导致一些民间艺人渐行渐远,而那些手艺终究也是后继无人,逐渐消失,埋藏在了我们的记忆深处。

杭秀。传统的杭秀被称为宫廷绣,杭绣工艺很是繁琐,一幅作品要经过画稿,配线,描稿,盘金,盘银数道工序。杭绣讲究金碧辉煌,雍容大气,而男工的绣品柔中带刚,刚柔并济,形成杭绣独有的艺术气息。但是因为做工考究而繁琐,技法耗时又耗力很少有人愿意潜下心来学这门手艺。


制作弓箭。在中国冷兵器史上,弓箭的制作是门极其复杂的手艺。一张弓箭的制作需要半年,但调制要花上两年时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弓箭绝对不仅仅是武器,更多的是反求诸己,射以观德的止战之戈。中国历来也有把弓悬挂家中以求镇宅平安的传统。


(图片来自网络)

捏面人。捏面艺人根据所需随手取材,在手中几经捏、搓、揉、掀,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披上发饰和衣裳,顷刻之间,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便脱手而成。这种既能食用又可观赏的工艺品也将只存在于我们美好的童年。


(图片来自网络)

吹糖人。融化成100°C高温的麦芽糖,经吹糖艺人收口并用,五颜六色的糖料变成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小动物。这是一个神奇的艺术,也是一个古老的艺术。


(图片来自网络)

爆米花。一个老头挑着担子,一头放着一颗葫芦状的“炮弹”,另一头放着火炉和风箱,走街窜巷,“砰”地一声,米变成了白白的爆米花,那时候,他可是小朋友最爱欢迎的“魔术师”。


(图片来自网络)

麦秸编织工艺。它在苏中里下河地区源远流长,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用麦秸编织草帽遮阳,编织草扇纳凉,编织手提包,提篮及装盛五谷的器皿作生活用品,成为我国早期文明发展象征。


(图片来自网络)

弹棉花。弹棉花是一种老手艺了,虽然如今的城市里已经不多见了。弹花匠人工作很辛苦,灰尘很重,很多人在露天作业,随便找个墙角或打个棚子就可开张。但现在几乎没有人想从事这个职业了。


(图片来自网络)

篾匠。随着塑料制品的出现,篾制品几乎被淘汰。但他们曾用一双巧手装扮着我们的绿色生活。


(图片来自网络)

装裱技艺。灿烂秀美的国画是华夏三大国粹之一,世人皆赞。但如果没有装裱,其神其骨也不能充分展现。看似简单的画页裱底排刷来回、轻宛的上板,无不渗透出装裱者的艺术素养和对美的追求。


(图片来自网络)

镞花边。火红的花边纸给人们带去的是浓烈的年气,是对新一年的生活无限的期盼,可是,没有多少人会知道花边纸艺人为这神奇的红纸片曾经付出过的那一番心血。工匠们用灵巧而又充满沧桑的手,镞出了福禄寿财等人间祝愿,镞出了现实人间的生活万象。


(图片来自网络)

大漆。一般来说,三千棵漆树,只能采集到一公斤的生漆。在传统手工艺中,漆艺可以说是最花费时间和耐心的一个了。但是大漆工艺品着实好看,流光溢彩又古典雅致。


(图片来自网络)

绞脸。旧时无论城镇、乡村,妇女很少到理发店理发,当时主要靠一些从事绞脸手艺的妇女为她们绞脸。一根细线、一双巧手,靠手、口配合,为妇女绞去脸部的汗毛、污物等,使其脸部整洁、容光焕发。


(图片来自网络)

中国传统工艺数不胜数,它们的传承还需要我们多多关注,我们每个人虽然做不到样样精通,但我们做得到的是学习。只有当传统手艺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它们的继承才能成为一种可能。(郎书红)

你可能感兴趣的:(【重庆理工大学】“十八般武艺”,谁能样样精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