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到了最好,再求更多

查理芒格有句名言,“当你手里有把锤子,看什么都是钉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你只有一种方法的话,那么也就只能用这个方法来解决你遇到的所有问题,言下之意是你很可能无法有效的解决问题,需要新的方法,需要新的资源。

但在《延展》这本书里,作者提出了有些不太相同的观点,其实是有益补充,你我都知道,太过简练的语言一定会产生极为复杂的解读,比如道德经,只有三千字,但是解读的版本不下三十万,更不用说各种误用和错解。

查理芒格的这句话,也因为太常见了,也常常被得到过度的解读,仿佛不掌握更多的方法,就一定会成为单纯的莽汉一般。

在这个方面,我觉着,要理解查理芒格,先看《延展》这本书,也许会多出一个理解的维度,从思维上说,这种多样性,既可以说是追逐者对资源的追逐,也可以说是延展者对资源的再加工。

《延展》这本书的主要思想,一开始我认为是如何利用手头现有的资源,把现有的资源利用好是第一反应,而不是追逐过多的资源,但慢慢的,经过对这本书的了解,我发现,不是这么简单,这本书不是反对对资源的获取,而是反对用极度单一的手段,对资源的获取,其实就是反对用一把锤子钉钉子的方式来获取资源。

作者鼓励的是多样化,用古代词语叫做,玩出花来。

当有一把锤子时,如果把什么都看作钉子,就给锤子定义为敲打的工具,但如果对锤子的功能不只在于敲,还可以抡,更可以转,不只可以敲钉子,还可以敲鼓,还可以敲头,那么,这把锤子能够解决问题的范围就会扩展起来,也就增加了锤子的可供性。

但是,我们要如果扩展资源的使用范围呢?

作者认为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有限的资源,无限的使用。这其实就是对锤子可供性的描述。

第二,多重角色的统一使用。人生而在世,总是根据关系的不同,而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传统的认知中,一个角色对应一个场景,在不同的场景使用相同的角色,往往是有害无利的,比如把领导的身份带入到家庭生活中,往往就会抹杀家人的凝聚力和认同感。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想,无意识地不区分角色一定会带来害处,但是不是其中也有一定的好处呢,比如工作中使用的提高效率的方法,如果能够应用到家庭生活中,是不是也能让家庭变得更加的灵动呢。

在书中介绍了一个研究,心理学家对一组家庭实行了绩效考核制度,也就是让夫妻双方对对方进行打分,并且根据打分情况来一起分析原因,制定措施,即使这些措施最后有一些并没有执行到位,但仅仅是打分这一种行为,就让夫妻的感觉提高了不少,满意度也相对那些没有打分的家庭有很大的提升。

有意识的使用其他角色,其实也就是一种觉察视角,我们往往会这样想,如果这件事我的朋友X会怎么看,其实也可以想成,如果这件事作为员工的我怎么看,作为父亲的我怎么看,作为司机的我怎么看,这样想其实更加可以想的透彻,因为无论我们怎么带入别人的视角,其实都是在用自己的观察作为假设,不一定准确,但是用自己的角色进行带入思考,既能保证局外视角,也能充分知道自己在那个角色下是怎么思考的。

第三,矛盾的资源契合的使用。有些时候,我们总是认为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因此家庭工作不能兼顾,忠孝不能两全,花钱和投资是两回事。

但在真正顶级思维的人看来,我就是既要这个也要那个,我就是既要节省了资金,也要加大创新,既要生活美满,也要创业成功。

这其实就是高手十分推崇的整合思维,越是能够把矛盾的资源利用到一起,就越是能够比别人有更多的竞争优势。

两个水火不容的人就是不能一起做事么?美国队长和钢铁侠的矛盾几乎已经不可能调和了,但是灭霸就能让他们调和,在极大的压力下,一项涉及自己最重要利益的事情,就是能够把水火不相容的人都聚集到一起。

作为最复杂的人都可以,那么资源又怎么不行。它们都是由最基本的粒子组成,而且还可以互相转化和改变,用化学的思维看资源的使用,每个人都是毒手药王。

书中第三个观点是不过度追逐,也不过度延展。

延展不是停滞不前,不是说所有的资源都不需要,只要使用自己现有的就好,这只是一种提醒,提醒不要放着眼前的金山,还去追去远方的金沙。

其实在各国的传说故事里,都有这种守着金山银山,自己乞讨要饭的苦逼故事,现在,一个外国人又一次说出了这个道理,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能够真正的对我们的行为有实际的改变。

你可能感兴趣的:(用到了最好,再求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