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论语”-第89天

18.1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微子离开了他,箕子做了他的奴隶,比干因强谏而被杀死了。孔子说:“殷商有三位仁人啊!”


18.2 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柳下惠当典狱官,三次被罢免。有人说:“你不可以离开鲁国另谋出路吗?”柳下惠说:“按正直之道事奉人,到哪里不会被多次罢免呢?若以邪曲之道事奉人,又何必一定要离开父母之邦呢?”


18.3 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曰:“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行。

        齐景公讲到对待孔子的礼遇时说:“像鲁君对待季氏那样的待遇,我做不到,我可以用介于季氏和孟氏之间的待遇对待他。”随后又说:“我老了,不能用了。”孔子离开了齐国。


18.4 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

      齐国人发送来了一支女乐队给鲁国,季桓子接受了,三天不举行朝礼。于是孔子就离开了鲁国。


18.5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从孔子的车旁走过,他唱道:“凤凰啊,凤凰啊,你的德行已如此衰微?过去了的已无可挽回,未来的还可以追回。算了吧,算了吧。现在的当政者危乎其危!”孔子停下车,想同他交谈,他却赶快避开走掉,孔子没能和他搭上话。


18.6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长沮、桀溺两人并排用耜一起耕种,孔子路过他们,就让子路去打听渡口在哪里。长沮问子路:“那个拿着缰绳驾车的是谁?”子路说:“是孔丘。”长沮说:“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说:“是的。”长沮说:“那他是应该知道渡口的。”

          子路再去问桀溺。桀溺说:“先生你是谁?”子路说:“我是仲由。”桀溺说:“你是鲁国孔丘的门徒吗?”子路说:“是的。”桀溺说:“滔滔洪水到处泛滥,你又能同谁去改变它呢?而且你与其跟着躲避坏人的人,难道比得上跟着我们这些躲避乱世的隐士吗?”说完继续翻地平土,干个不停。

        子路回来后把这些话告诉孔子。孔子很失落地说:“人是无法与飞禽走兽在一起的,如果不同世上的人群打交道还与谁打交道呢?如果天下清明,我就不会与你们一道来努力改变它了。”

知识点:

      前边咱们学了很多,知道孔子始终是主张要积极入世的,这也是儒家和道家的不同。儒家讲究这个世界越是混乱,政治越是昏暗,就越是不能放弃,要以天下为己任,做出不懈的努力,争取改变。这种忧患意识,这份悲悯,这种热度,体现了孔门弟子的宏毅博大、一腔热血。虽然听到隐者的嘲讽和讥笑,孔子一时有点语塞,有点尴尬,但仍然初心不改,绝不轻言放弃。


      -----孔子入世,楚狂接舆、长沮桀溺这些隐士出世,出世和入世是对待这个世界的态度、策略的不同。你有没有自己的倾向呢?为什么?


        很喜欢关了出世和入世的一句话,叫做:“以出世的心态做人,以入世的心态做事。”出世是超脱于世俗之外,不为世俗的名利地位、进退得失所困,有一种超然于物外的人格力量。入世是对凡尘的适应性,包含既接受现实,又要有所作为,通过努力,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目标。

        事实上,在中国哲学思想当中,有很强的出世和入世的精神。孔孟的思想就代表着入世之道,告诉人们以怎样的态度和方式去为人处世;老庄的思想就体现着浓烈的出世情怀,教导人们不为凡世所扰,以超然脱俗之态去面对人生。

        对现实的人们而言,这两种思想都是需要的,并且重要的一点,还是要先入世再出世。不在世俗之中尽情挥洒与绽放一番,怎知人生之酸甜苦辣?怎知人生之价值在哪里?就像孔子所说的“不知生,焉知死”一样,只有好好地品味人生,才有可能达到出世的情怀和境界。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论语”-第89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