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的小学同学

说完了几个记忆深刻的同学,再说说几个记忆里的同学吧?

张敬东,是目视距离离我家挺近的一个同学吧?我的家乡是在川中丘陵地带,整个县城,都是在一片丘陵江河交汇处,县城小的很,家乡人自嘲的说:“县城大得很,七十一条街。”其实就是一条街。那时候的县城大街从接龙桥开始,一边是几个小山坡,另一边就是滨河的一片开阔地,地形都计较平坦,过了大码头以后,直到毛家巷那里,地势才陡然升高。再过去就是川剧团了,所以大家都习惯的以川剧团为界,把县城分为上下两个半城,后来设立新的街道也是以此划界。

我的家本来在滨河的平地上,爷爷在航运公司分的平房搭建在那里,后来父亲又陆续修了两栋房子,在1981年的那一场大洪水里荡然无存。半年后,父亲就找当地生产队买了地码了堡坎修了房子,地方就在县委背后的山沟里。为什么要码堡坎,因为我家就在丘陵上,刚刚就在三官塘右侧的拐弯处。据说是买地的时候本来在另一边,结果被外贸公司的经理家会计占了先。父亲想想也就算了,然后这地势就够修房子,也不大安全,就修了个堡坎,上面有一米宽的通道,供人来往。

为什么说张敬东家目视距离最近,因为他家就在我家的对面,嗯,对面山坡的半山腰上。在张敬东和我家的中间是一块山间平地,前半部分,后像是武装部的宿舍,后半部分,是邮电局的宿舍。从家里望去,张敬东家是一个院子,传统的四川民居的院子,据说张的爷爷是地主。张家的院子里有好几簇竹子,他家大人日常劳作的时候,让我看不清他家人的动作,不过我在这边叫一声,张敬东还是能听清楚的。

张敬东在我的印象中个子比较小,或许是他家的地主背景吧,所以他谨小慎微的性子显得畏畏缩缩的,经常受一些同学的欺负。我那时候经常帮张敬东说话,一来二去,他和江正一起,在别人眼里成了我的好朋友。当然,我心里认定的好朋友只有马健杨强两个。

这样子就说到江正了,江正的个子比较高,他家就住在张敬东上下学必经的台阶处,另一侧就是一个厕所,过了厕所就是邮电局的宿舍了。他家好像是工人阶级,不过也有些背景不详,记得他家遭遇了一场火灾,房子被烧的只剩下几根柱头支撑着斑驳的门面了。

江正好像没读完小学就离开了,后来据说考上了坡顶的镇中,就没有什么联系了。我最记得他的是一个事情,那就是和唐伶俐的撞婚事件了,他在当中很是发挥了重要作用。

顺着江正家门前的小道往外走,很快就是武装部的宿舍楼,一转弯,就是一个长长的山道通往接龙桥,再过去左边悬崖上又是一排房子,李明华家就住那里,对面就是摆书摊的老人的住所。老人已经不记得名字了,不过他的书摊,就是我启蒙的地方。李明华的家境不是很好,好像是他的长辈里有人长期生病导致的,我之所以记得这么清楚,因为我的大舅妈就住在那排房子的前方开阔处,在没有修房子以前,我家曾经借助了一段时间。那里有一口井,没有自来水的邻居就靠在那里打水喝,至今还记得几个年轻人打扑克输了喝凉水的情景。

李明华有两个妹妹,相貌我都不记得了,应该有些乖巧吧?到了高中,我每次到老人那里拿有色小说的时候,都要小心的看着他家的动静才敢进门,出门的时候也多是小心翼翼的。但是李明华不喜欢读书,我是知道的,每次遇到,他连正眼都不看我借的啥书。或许是因为家庭的原因,李明华小学毕业后好像就没有读书了,哦,最多就是读到初中就缀学了吧,家里又没有什么背景,估计就只能打些零工,养家糊口吧。

哦对了,他的外号叫四奶奶,这也是我对他的记忆点,不知道依据什么取的,我一直没搞明白。和我住的近的还有一个叫李静华,李静华家是武装部的,不过他没有什么军人风范,我对他的记忆点,就是经常一起经过武装部的军用仓库,据说里面有辆坦克还是装甲车。

真的住的近的还是一位叫石兵的同学了,嗯,他父亲是石匠,他家的房子,就在我家后面的一排。有时候班里有什么事,石兵就站在张阿姨家叫我。石家父子两都长的五大三粗的,说话也瓮声瓮气,脾气就和炸石头一样耿直。他有两个妹妹,一个叫石芙蓉,一个叫石海燕。其中一个或是两个,也是我的同学。

对了,邻居张伟好像也是我的小学同学,他是我的邻居,是外贸公司经理的二儿子。我们毕业的时候,五年制改成六年制的那一年,他考上县中先走了,后来和我只是泛泛之交。几年后,他考取了浙江大学吧,迎娶了班上的白富美,做了温州某银行行长的女婿。我最后一次见他,是在大学毕业后的一天,那天他走在三官塘边,戴着金丝眼镜,穿着一件西装,外面套的是一件风衣,我和他只是寒暄了几句,他说家里有事,就匆匆告别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其他的小学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