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弥儿》

第二卷 P 82-87

        卢梭认为: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它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按照人的天性处理人的欲望(P82)。学生与成人之间是存在很大差别的,学生的观察、思考、选择和体验,都和成人有明显不同。而教师在教学中,往往用自己的视角和观念去评价学生的想法和行为,不但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反而会扼杀学生的想象力,伤害学生的心灵。

      大自然最初只赋予人生存所必须的欲望和满足这种欲望的足够的能力,在这种原始状态下,人的能力和欲望获得平衡,他是不感到痛苦的。随着欲望的滋长, 当人没有足够的能力满足自己的欲望时,他就变成了一个痛苦的人。俗语常说:知足常乐!一个人只要能够生活就感到满足的话,他就会生活得很愉快,从而也生活得很善良。

    卢梭认为“远虑”是痛苦的根源,人时刻向往如此渺茫的未来,而轻视可靠的现在,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重要的是一切现有的和将有的时间、地方、人和东西。未来的都还不知道是个什么样子,一切都在不确定中,对未来的渴望和忧虑越考虑越多,过多的渴望、忧虑,也只能增添了自己的忧愁。未来的忧愁已不知不觉地偷走了我们的当下。所以说,要从未来中走出来,抛却未来的烦恼,做好当下的自己,只有活在当下,才能体验和享受阳光灿烂的人生,才能更好地体会人生的意义。

你可能感兴趣的:(《爱弥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