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妄自菲薄,不好高骛远》

2020.6.19    佳豫

《不妄自菲薄,不好高骛远》(解读论语第124天)

日经第429篇(子罕第九)

经典原文:大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大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

太宰问子贡说:“孔夫子是位圣人吧?怎么这样多才多艺呢?”子贡说:“这本是上天让他成为圣人,而且使他多才多艺。”

孔子听到后说:“太宰怎么会了解我呢?我是因为少年时地位低贱,所以会许多卑贱的技艺。君子会有这么多的技艺吗?不会多的。”

子牢说:“孔子说过,‘年轻时没有去做官,所以会许多技艺'。”

大宰是一个官职的名字,春秋时期,宋国、鲁国、陈国、吴国等国都有大宰这个官职,这里的大宰不知道是哪个国家的大宰,无从考证。

牢是孔子的弟子子牢,也叫琴牢,是卫国人,字子开,也字子张。《论语》中有出现过子张问,就是指牢。

天纵之这个纵就是不限,子贡的意思是说,天要使孔子成为圣人,所以赋予他很多的才艺。

作为孔子的学生,子贡认为自己的老师是个天才,上天赋予他如此多才多艺。但孔子听后却否认了这一点,他说自己少年低贱,要谋生,所以就要多掌握一些技艺,这表明,当时孔子并不承认自己是个圣人,同时也说明他比较谦虚。

我们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孔子家虽然也算个贵族,但是到他那个时候,已经没落了,而且他的父亲在他三岁时就去世了,是母亲一个人把他拉扯长大的,生活的比较贫穷,所以孔子懂得比较多也不足为怪。

贱在古时候是指地位低下,比较贫穷,没有贬低人的意思。

大宰和子贡都以为圣人成道,都是因为他们有很多才艺,其实这是对孔子的误解。

在孔子看来是每个人都能够成圣成贤的,跟有多少文化,学了多少知识,读了多少书,没有太大关系。

我们说,是不是一定要多才多艺,才能成为君子,才能成为圣人,才能治国平天下呢?!不一定,很多人啥都不会,却能带领很大的团队;而有些人虽然很厉害,却也只是光杆司令一枚。

所以,圣人不一定是靠多能成就自己的,也就是说,不能以多能来鉴定一个人是不是圣人,但是成了圣人必定多能。

我一个朋友,他的母亲大字不识一个,普通话文盲,可却懂得很多人生哲理,做人的道理,把几个孩子都教育的特别好,你说这些是课本里能越来的吗?!显然不一定。很多都来自于对生活经验的总结,是人类劳动的结晶。

我们说,凡事熟的就能够影响新的,比如烧饭烧菜都需要火候,当到达一定的火候时,东西也就熟了,可以吃了。

前面子贡说: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写的固然是文章,说的、行的其实都是文章。夫子的文章是指能表现出来的言语,行为,待人处事接物,生活方方面面,能看得到的,能够直接接触到的,都叫文章。

这一段孔子其实是在教我们,立志成圣最重要的不是好高骛远,不是去学很多很多的才华和能力,而是要一以贯之,一门深入。如此才能回归本性,那其他自然就能通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妄自菲薄,不好高骛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