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的天地 - 龙美术馆观后感

上周参观了徐汇滨江龙美术馆,欣赏了馆藏的字画和瓷器,已经很久没有接受过艺术熏陶的我,深深的觉得艺术是人类最美好的语言。

龙美术馆是一个私人博物馆,由中国收藏家刘益谦、王薇夫妇创办,涵盖中国传统艺术、现当代艺术、“红色经典”艺术,以及亚洲和欧美的当代艺术等各种门类,并长期致力于专业的艺术展览、研究、收藏以及公共文化教育的传播。

龙美术馆一共有3个分馆,分别是上海浦东馆、西岸馆以及重庆馆,此次我选择的是位于徐汇滨江龙腾大道的西岸馆,龙美术馆采用清水混凝土设计,以独特的“伞拱”结构为建构特征,与原北票码头构筑物“煤漏斗”改造而成的时尚空间“斗廊”形成视觉呼应,营造出理性冷静的工业感与原始感,我曾经参加跑团活动时匆匆路过,一眼就被这种大气简约清素的风格吸引,果断抽时间安排了龙美术馆之行。

西岸馆外观

十一期间,龙美术馆共开放了5个展厅,有体现了红色历史的主题展--“踱步:七十年的走过”、马克·布拉德福特(Mark Bradford)在中国最大的个展--“洛杉矶”,法国艺术家让-吕克·米蓝(Jean-Luc Mylayne)在中国的首个美术馆个展--“天堂之秋”,中国传统字画展与如意与瓷器特展,每个展览都各有特色,很具代表性,充分体现了龙美术馆博采众长,中西合璧的特点。

其中,最让我感受到震撼的,还是龙美术馆所珍藏的中国字画以及瓷器展,尤其是瓷器,品种丰富,造型精美,一件件陶瓷承载着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述说着明清鼎盛时期的辉煌历史,我对瓷器没有任何研究,以下介绍几样最让我影响深刻的展品,以及粗略了解的工艺信息(以下文字大多来源于百度信息):

1. 釉里红团龙纹葫芦瓶

釉里红是元代江西景德镇创烧的一种釉下彩绘。它以氧化铜在瓷坯上绘画图案,然后施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烧成。由于釉里红烧造条件极为苛刻,加之烧制时工艺技术掌握难度大,故成功率低,因而真正色彩鲜艳的极为罕见,从元末和洪武烧制的釉里红器皿来看,红色多数不够纯正,呈色偏向灰褐。色鲜的极少。乾隆时期,太平盛世,文化昌盛,制瓷业也进入了鼎盛时期。

釉里红团龙纹葫芦瓶

此瓶为葫芦式样,外壁以釉里红作为装饰,葫芦之上下腹纹饰结构相同,均已团龙纹作为主题纹饰,分为四组,均已花卉纹相隔,细观之,可发现上下团龙纹饰略有不同,二龙的上下方位有所调换,此器釉面肥润,釉里红发色典雅,纹饰笔触纤细,堪称乾隆时釉里红品种的经典之作,殊为难得。(此瓶2014年秋季拍卖会明清瓷器专场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1400万元落槌,最终成交价1610万元)

2. 窑变釉铺首蒜头瓶

窑变是我国瓷器烧制出现的一种现象,根据《稗史汇编》对窑变的描述“瓷有同是一质,遂成异质,同是一色,遂成异色者,水土所合,非人力之巧所能加,是之谓窑变,”后来人们把开窑后烧制的瓷器不是预期的形状或釉色等皆称为窑变,根据上所述,我们能够知道窑变的最出彩的地方就是独一无二,因其不是由工匠们所掌控,故而能够成为传世的窑变瓷器必定是独挡一面,是其他任何瓷器不可比拟的魅力,极具有收藏和鉴赏价值。

该瓶器型蒜头形瓶口,短颈,蒜头瓶是窑变中常见的器形,腹部两侧有铺首一对,铺首是古建筑门上的衔环兽面,兽面的口中衔一环,称“铺首衔环”。它由青铜器肩部装饰的衔耳环兽首演化而来。通体呈美丽的紫红色系,由瓶口处倾泻出乳白色如瀑布般的窑变秞水,流淌至两边铺兽处时,白色若影若现,露出浅咖啡色的铺兽,融熔自然。此瓶正是雍正时期窑变釉的典型作品,红、蓝、紫与丰满的乳白色釉水互相交融,肆意垂顺,水润淋漓,体现出雍正窑变釉的精髓,为窑变釉中之上品。该藏品曾为欧洲私人所有,保存完好,为窑变中极为稀有的传世孤品

3. 清乾隆粉彩镂空转心瓶

此次龙美术馆还看到了镂空瓷器,不由得惊叹连连,镂空陶瓷工艺复杂,比一般陶瓷制品要负责难度很多。瓷工用刀片在坯胎上镂成点点米粒状被人们称为"米通",又叫玲珑眼,在制成工艺上不同于普通瓷器的烧制方式,其从选料、制模、翻模、打浆、注浆、修胚、镂空、素烧、浇釉、高温烧、釉上贴花、烤花、打磨等等四十多道工序上,无一不是由景德镇能工巧匠纯手工精心制成。

清乾隆粉彩镂空转心瓶(忘了拍照,不确定龙美术馆是不是这件瓷器)

你可能感兴趣的:(艺术中的天地 - 龙美术馆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