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女儿喜欢上了龙应台,央着我给她买来几本书:《目送》《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一有空便津津有味地捧读,还经常煞有介事地跟我一起讨论品评。
龙应台说,她离开欧洲时,安德烈十四岁;当她结束台北市政府的工作,重新有时间过日子的时候,他已经是一个十八岁的陌生青年。她极不适应。她要认识这个十八岁的人,于是,母子俩以通信的方式,共同写了一个专栏,足足写了三年,于是,便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亲爱的安德烈》。
我想,我和女儿是不会存在这样的问题的。十四年来我们一直生活在一起,从来没有分开过。女儿初二和初三时,我们即是母女,又是师生,这为我们之间的交流,创造了很有利的条件,她常常会在作文中写下想要对我说的话。翻出她初三时写的一篇作文,当时读到,心里便是满满的感动。如今重新再读,依然禁不住泪雾濛濛……
《收集阳光》
“ 我的生活像没有拉开窗帘的房间,平淡以至苦闷。
有一天我发现,阳光其实一直都在,只是我没有抬起眼帘。
每天回到家,我重复着吃饭、写作业、睡觉的生活。像一个上足了发条的小木偶,似乎只有忙碌,才不至于浪费自己的时间。我的心情总是不好,我抱怨所有。
那天我正解一道复杂的数学题,她端了一杯牛奶过来,身上还有股淡淡的油烟味。“喝了它!”她把牛奶放在桌子上,转身离开了。
我拿起牛奶杯,一圈杯子的印痕,深深嵌在我的打草本上。我忽地来了灵感,做出了那道复杂的题。
那天晚上,有着浓浓的奶香,几乎把我包裹起来。我的内心平静了不少。
她可能不知道,其实我每天最喜欢的时光,不是躺在床上的舒服,也不是看书的惬意。而是从我的房间到卫生间门口,一段短短的路程。
每天作业都很多,我几次劝她早些睡,她不听。伴着我,倾听夜和钟表的声音。
她很了解我,作业快完成时,她就跑到卫生间,拿出一只红色的小盆,兑上清水和热水,端到卫生间前面的椅子前,把擦脚布搭在椅子的靠背上。她轻轻地冲我喊:“快过来洗脚。”这样细致的工作,她每天都在重复。
我于是站起来,向椅子走去,周围是一片黑,唯有卫生间的灯亮着。她总不忘记开着灯。
卫生间的灯,将水映照得光亮了许多,波光粼粼的样子,倒是很好看。我的心就伴着水的波动摇晃,痒痒的。
无论是浓浓的奶香,还是暖暖的洗脚水,它们无一不是妈妈对我的关心和爱。
犹如阳光洒在我的身上,温暖如初。
我想我会小心地将它们收集起来,收集在我的心底,以便我能随时拿出来感受它的温暖。
房间的窗帘被拉开了,阳光倾泻了进来。“
初三的女儿十四岁,我以为,只要在我身边,女儿便会是那个永远都长不大,高兴时会不顾形象地开怀大笑、难过时默默啜泣一会儿就过去了的单纯的孩子,纵有一些小情绪,也只是孩子的小情绪;心里纵然偶有寒意,母爱的灿烂阳光,也会将它们驱散干净。人生路上纵然风雨如晦,我以为,我会是女儿头顶那把永远的保护伞。
可是,十四岁的她,已经比别的孩子提早一年,跨进了高中大门。她努力踏实,认真地品尝着高中生活的苦与乐。我不知道,潜移默化中,她已经对周围的人和事,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与认识,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与观点。我想,我其实一直并没有真正的了解她,我也需要重新认识,这个十四岁的人了。
因为,我看到了她放在桌上的一篇无题目的周记:
“有时候会躺在床上,回想着自己经历的十四年,会不小心哭出来。原来自己阳光背后,那个阴暗的影子一直都在,孤独着,小心呵护自己心灵房子的门锁。
“一直都记得电影《追逐繁星的孩子》中女主角的一句话:‘原来……我只是太孤独了。’她边走边哭着,我也是。
“高中生活的好处是:周末的傍晚,你不会在意日落是什么时候。那种心怀绝望,阳光一点一点被夜晚吃掉的感觉,真的很糟。然后我会播放音乐:《天空之城》。单曲循环。
“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会和自己说很多话,玩一个人的游戏,安静地一个人哭泣,再擦干眼泪,继续微笑着面对其他人。我是一个时间的荒废者。
“也许是生命中亲人的离开。许多人在哭,于是自己也随着哭泣。尽管当时太小,不明白什么叫做永别。也许是自以为坚强的后盾的不辞而别。一下子搬到乱的、冰冷的出租屋中,一切都那么让人措手不及。恨透了离别。
“初中时有一个很好的朋友,和她在一起很快乐。感觉她如此像我,一样的爱好,一样的人生观……有一天,体育课提前返回了教室,她正坐在几个女孩子中央,叫道:‘她就是这么不要脸!’然后,和她们一起大笑。我听到我的名字,被她们从口中一次又一次提及。我没有推开教室的门,我只是在走廊中蹲了很长时间。然后我记起来了,那一次我比她考得好很多。那天晚上我失眠了,第二天,两个多出的黑眼圈,提醒我少了一个朋友。我到底是该难过呢?还是应该感到愤怒呢?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了。
“每天早上,妈妈把我喊醒,端上热气腾腾的早餐。中午,妈妈准时在家中准备好可口的午餐。晚上,妈妈逼着我喝下一杯牛奶,催我上床睡觉。日子简单地重复着。
“但我真的爱我的妈妈,因为她是那个唯一不会离开、不会背叛、不会伤害我的人。和妈妈在一起,会让我安心。因为我是一个极没有安全感的人,所以我总是恐惧——甚至都不知道,是什么让我如此恐惧。
“我说过,我是一个时间的荒废者。我花一个又一个周末的下午,来看各种电影,各种别人的人生:《乱世佳人》《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魂断蓝桥》《美丽人生》《穿普拉达的女王》《饥饿游戏》……很多很多。同时看很多书:《偷影子的人》《孩子,你慢慢来》《简·爱》《悲惨世界》《傲慢与偏见》《呼啸山庄》《亲爱的安德烈》《安娜·卡列尼娜》……但我真的不知道,我曾用了多少时间在这上面,看了多少次阳光消失在那幢灰色的大楼后时的景象:鸟儿飞起来,又起风了。音乐又再次响起来。充斥着我的整个身体。
“《绝望的主妇》中Eid说,他的爸爸为了另外的一对母女,而离开了Eid和她的妈妈,她说:‘我收集很多小马,陶瓷的,玻璃的,塑料的,但爸爸带走了它们。因为他说我长大了,不再需要了。他要给他的另一个女儿玩。’然后她笑了。我却哭了。”
读罢,心底顿然翻江倒海,酸楚万分。
我以为,那些早已沉淀在生活河床底部的过往,她会因为当时年龄小,而没有受到多少影响。五年前母亲的离世、家庭的劫难、某人的不辞而别、家园的失去、搬家的忙乱艰辛、四年里三次的搬家……我以为痛彻心扉的,只是我自己,一个九岁的孩子,又能感受多少呢?我甚至为此而庆幸,庆幸女儿当年懵懂无知,不会因此而心灵蒙上阴影。我以为,缺了一半的爱,我可以用双倍的爱去补偿她。纵然自己单薄脆弱,只要竭尽全力,也会给女儿最快乐无忧的生活。
可是,什么时候起,女儿开始一个人默默沉思,开始将感受暗暗隐藏?我不清楚。尽管我们之间畅所欲言,沟通无碍,可是多少次,我在听她喋喋不休自己的校园生活时,都是心不在焉的状态?甚至在她苦恼诉说朋友之间那次矛盾时,我只是淡然一笑,和一句“不要太敏感了,同学之间要团结”而敷衍过去。更何况,我们之间的谈话,有一个无法触及的盲点:那段最悲痛的时光,和那个从我们生活中离开的人。不堪回首,无法回想。我怕我一旦触及,便会无法自控。我更怕那些回忆,会惊扰我们渐渐平静下来的生活。所以,我无从知道,渐渐长大的女儿,会以何种心态来面对那些过往?
这么些年,我们相依为命。她是我生活下去的全部勇气和动力,她是我所有的骄傲与希望。也许,这些反而成了她心灵深处的压力?为了不辜负我的爱,为了不使我失却希望,她唯有拼命努力,不让自己有一丝喘息的机会。我以为我给她的,是最宽松的成长环境,我很少督促她抓紧时间学习,我以为她就是那种自觉乖巧的孩子,可是,也许她承受的是别人无法想象的压力。因为我虽然没有语言,可是,我在潜意识里告诉她:唯有努力,才会迎来希望,我们俩的希望。
我没有走进她的心灵,尽管我是那个“唯一不会离开、不会背叛、不会伤害她的人”。是的,唯一不会离开、不会背叛、不会伤害,这是她深信不疑的,也是我深信不疑的。唯有我让她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里,感到安心。可是,她还是拥有无法言说的孤独与恐惧,一如我心底的孤独与恐惧。我的爱,只是茫茫黑夜里点点微弱的火苗,也许带来温暖,也许带来光明,但怎么比得上炽热的阳光,能够驱散她生命里所有的黑暗与寒冷?
尽管如此,我依然要竭尽全力,走近她,温暖她,然后温暖自己。
我想我是一个能够践行诺言的人。记得女儿五岁时,几个小伙伴都到城里上学去了,她问我:“妈妈,我们什么时候也搬家?”我说:“等你七岁时吧!”结果,真的在她七岁时,我们搬到了城里,女儿成为这个县城最好的小学的一名学生。三年前,女儿升初中时,我曾暗暗发誓:女儿的高中,一定要离开这个城市,离开这个给了我们太多伤痛的地方。可是,我虽然信念坚定,却没有这份能力,我们离开不了。所以我食言了,我还得让女儿在这个城市里拼搏三年。
很多人劝我,接受现实,安于现状,重新走进正常的生活吧!我倔强地说:“不,我不想在这个虽然生活了十几年,却依然陌生的城市呆一辈子,我要回我自己的家。”我自己的家——那个有着亲人与朋友,生我养我二十多年的故乡,是的,我要回去。哪怕现在回不去,哪怕等上个十年二十年,就算一直等到退休,我最终也要回去。那里,是让我和女儿安心的地方。
最多三年,这不是我给女儿的承诺,这是女儿自己努力的结果。最多再待三年,女儿的高中结束,她会有更多更自由的选择,她或许会走向一个更大更美丽的城市,然后在那儿学习、工作生活、安家落户。我们都会离开,离开这个不属于我们的地方,离开那些深藏心底的孤独与恐惧。
为了离开,我们要一起努力,拼命努力,压抑住心底所有的孤独与恐惧。然后,学着把它们化成唇边恬静淡泊的微笑。
等到有一天,我终于在故乡的某个安静角落,拥有了一间(一间,一间就好)属于自己的小小的屋子,真正属于自己的,真正结束了这么多年漂泊无定的生活。也许已是白发苍苍的我,或许会在某个微风的午后,阳光暖暖地照在身上;或者某个小雪的黄昏,雪花无声飘落肩头,于深深巷子口静静站定,迎接远方归来的女儿,然后挽住她的手,温柔慈祥地说:“孩子,我们一起回家!”
我们一起回家,心安理得地回家。回我们自己的家,本本上写着我们自己名字的家。
那应该是我们生命里最美的一幕风景。
——2013.12.8
【后记:
此文写于女儿刚上高一时。时光流逝,历尽波折,如今我终于回到了自己的故乡,小城一隅,拥有了一间属于自己的遮风挡雨的蜗居,女儿也考上了一个不错的大学,走向了更大更美丽的城市,又计划着向更高处努力前进,我们都践行了自己的承诺。往事并不如烟,纵然历历在目,如今看来,也只是命运曾经残存的鸿爪雪泥罢了。明天,永远是美好的,充满了希望与梦想,值得憧憬与向往的。五年多前的旧文,该给它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