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孟子9.7-9.8

9.7【原文】万章问曰:“人有言‘伊尹以割烹要(yāo) ①汤’有诸?”
孟子曰:“否,不然。伊尹耕于有莘(shēn)②之野,而乐尧舜之道焉。非其义也,非其道也,禄之以天下,弗顾也;系马千驷,弗视也。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③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汤使人以币(bì)聘之,嚣嚣然④曰:‘我何以汤之聘币为哉?我岂若处畎(quǎn)亩之中,由是以乐尧舜之道哉?’汤三使往聘之,既而幡然⑤改曰:‘与我处畎亩之中,由是以乐尧舜之道,吾岂若使是君为尧舜之君哉?吾岂若使是民为尧舜之民哉?吾岂若于吾身亲见之哉?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予,天民⑥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非予觉之,而谁也?’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被尧舜之泽者,若己推而内(nà)⑦之沟中。其自任以天下之重如此,故就汤而说(shuì)之以伐夏救民。吾未闻枉己而正人者也,况辱己以正天下者乎?圣人之行不同也,或远或近,或去或不去,归洁其身而已矣。吾闻其以尧舜之道要(yāo)汤,末闻以割烹也。伊训曰:‘天诛造攻自牧宫,朕载自亳。⑧’”

【译文】万章请教说:“有人这样说,伊尹是靠当厨子来求得商汤的任用。’有这样的事吗?”
孟子说:“不,不是这样的。伊尹在有莘国的郊野耕种,喜爱尧舜之道。如果不符合义,不符合正道,即使把天下当作俸禄给他,他也不会回头看;即使有四千匹马拴在那里,他也不会望一眼。如果不符合义,不符合正道,就不给别人一点东西,也不拿别人一点东西。商汤派人带了礼物去聘请他,他无动于衷地说:‘我要商汤的聘礼做什么呢?怎么比得上生活在田野中,而且以尧、舜之道为乐呢?’商汤又多次派人去聘请,不久他完全改变了态度,说:‘与其生活在田野中,并且以尧舜之道为乐,怎么比得上使这个君主成为尧、舜一样的君主呢?怎么比得上让现在的百姓成为与尧、舜时代一样的百姓呢?怎么比得上亲眼见到像尧、舜那样的盛世呢?天生育了这些百姓,就是要使先知道的去开导后知道的,使先觉悟的去启发后觉悟的。我是天所生的百姓中,先觉悟的人,我将用尧、舜之道来使百姓觉悟。不由我去让他们觉悟,又有谁去呢?他觉得天下的百姓中,如果有一个男子或一个妇女没有受到尧、舜之道润泽的,就像是自己把他们推进山沟一样。他就这样把天下的重任担在自己肩上,所以去汤那里劝说他讨伐夏桀,拯救百姓。我没有听说自己弯曲却能匡正别人的,何况是用侮辱自己来匡正天下的?圣人的行为各有不同,有的疏远君主,有的接近君主,有的离开朝廷,有的不离开朝廷,但都归结于保持自身洁净罢了。我只听说他是用尧、舜之道去求商汤,没有听说他是靠当厨子去求商汤任用的。《尚书·伊训》上说:“天要诛灭夏桀,最初的祸根来自他自己的宫中,我只是从亳邑开始谋划罢了。”

【注】①要,求取,取得。
②有莘,古国名,“有”是词头。在今河南开封陈留东北。传说商汤娶有莘氏之女。
③介,一点点。介同“芥”,一说同“个”。
④币,缯帛,代表礼物。嚣嚣然,自得无欲貌。
⑤幡然,剧变貌。
⑥天民,一说承担天之责任、使命之人,即“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之人,一说,天生此民,天民就是人民,大家都来自“天”。
⑦内:通“纳”。
⑧《伊训》,《尚书》篇名。天诛,上天的诛伐。造,始。攻,行。牧宫,桀的宫室名,这里指夏桀。朕,伊尹自称。载,始。

9.8【原文】万章问曰:“或谓孔子于卫主痈疽①(yōng jū),于齐主侍人瘠环②,有诸乎?”
孟子曰:“否,不然也。好事者为之也。于卫主颜雠(chóu)由③。弥子④之妻与子路之妻,兄弟⑤也。弥子谓子路曰:‘孔子主我,卫卿可得也。’子路以告。孔子曰:‘有命。’孔子进以礼,退以义,得之不得曰‘有命’。而主痈疽与侍人瘠环,是无义无命也。孔子不悦于鲁卫,遭宋桓司马将要(yāo) ⑥而杀之,微服⑦而过宋。是时孔子当阨(è)⑧,主司城贞子,为陈侯周臣⑨。吾闻观近臣,以其所为主;观远臣,以其所主。若孔子主痈疽与侍人瘠环,何以为孔子?”

【译文】万章问:“有人说,孔子在卫国时住在卫灵公所宠幸的宦官痈疽家里;在齐国时住在齐景公所宠幸的宦官瘠环家里,有这样的事吗?”
孟子说:“不,不是这样的。这是好事之人编造出来的。孔子在卫国时,住在颜雠由家中。弥子瑕的妻子与子路的妻子是姐妹。弥子瑕对子路说:‘孔子住在我家,就可以得到卫国的卿相职位。’子路将此事告诉孔子。孔子说:‘由命运决定。’孔子做官时要遵守礼法,辞官时要合乎义,得到或得不到职位,就说“由命运决定’。如果他住在痈疽与宦官瘠环家中,那就是不合乎义,也无视命运了。孔子在鲁国与卫国很不得意,宋国的司马桓魋(tuí)又企图拦截并杀害他,他只得改变服装悄

9.9【原文】万章问曰:“或曰:‘百里奚自鬻(yù)于秦养牲者,五羊之皮,食(sì)牛,以要(yāo)秦穆公。’信乎?”
孟子曰:“否,不然。好事者为之也。百里奚,虞人也。晋人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假道于虞以伐虢(guó)。宫之奇谏,百里奚不谏。知虞公之不可谏而去,之秦,年已七十矣,曾(zēng)不知以食牛干秦穆公之为汙也,可谓智乎?不可谏而不谏,可谓不智乎?知虞公之将亡而先去之,不可谓不智也。时举于秦,知穆公之可与(yǔ)有行也而相(xiàng )之,可谓不智乎?相秦而显其君于天下,可传于后世,不贤而能之乎?自鬻以成其君,乡党自好(hào)者不为,而谓贤者为之乎?”

【译文】万章请教说:“有人说,百里奚用五张羊皮的代价,把自己卖给秦国一个养牲口的人,替他养牛,借此找机会求得秦穆公任用。这是真的吗?”
孟子说:“不,不是这样。这是好事之人编造出来的。百里奚是虞国人,当时晋国用垂棘所出的美玉与屈地所产的良马,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宫之奇(用唇亡齿寒)劝阻虞公,百里奚不加劝阻。他知道虞公不会听从劝告,就离开虞国前往秦国,当时已经七十岁了。他竟不知道用替人饲养牛的办法去求得秦穆公任用是一件污浊的事,可以说是明智吗?他知道虞公不会听从劝告就不去劝告,可以说不明智吗?他知道虞公即将亡国就先离开,不可以说是不明智啊。他在秦国受提拔时,就知道秦穆公是一位可以一起有所作为的君主而辅佐他,可以说是不明智吗?担任秦国国相而使秦穆公在天下有显赫的名望,并且可以流传到后代,不贤能的人可以做到这一点吗?卖掉自己去成全君主,乡里中自爱的人都不愿做,难道说贤能的人会这么做吗?”

【注】①百里奚,原为虞国大夫,虞亡后辗转而成秦国大夫,辅助秦穆公建立霸业。据《史记·商君列传》,百里奚听说秦缪公贤明,想去拜见,“行而无资,自粥(同‘鬻’)于秦客,被褐食牛。期年,缪公知之,举之牛口之下,而加之百姓之上”。鬻(yù)卖。五羊之皮:五只羊的皮。
②食牛,为人养牛。秦缪公,又作秦穆公,秦国国君,前659年至前621年在位。
③虞,周初所封诸侯国名,姬姓,故地在今山西平陆。前655年为晋所灭。
④垂棘之璧,垂棘这个地方出产的玉璧。屈产之乘,屈这个地方出产的良马。假道,借道。虢,周初所封诸侯国,姬姓,原封地在今陕西宝鸡,西周灭亡后迁至今河南三门峡陕州区,前655年被晋所灭。
⑤宫之奇,虞国贤大夫,曾用“唇亡齿寒”的道理劝虞公拒绝晋国借路的要求,虞公不听。结果晋灭虢后,顺手灭掉了虞国。
⑥曾,乃,竟。干,求取。汙,污浊的东西或事情。
⑦有行,犹“有为”。
⑧而,犹“却”。

【解读】今天的这节课,三个故事突出了一点——万章的认知水平不是很高,就像我们一般人一样。正因为如此,才会来向孟子求证这些谣言故事的真伪。不过唯一好的是他还来求证,说明还是可以教的。

一、认知水平不高的人,容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1、他们喜欢用自己低层次的观念去看待高境界人的内心和思想。一般这样的人特别喜欢找一些谣言、小道消息、花边新闻之类的东西,给比他好、比他境界高的人造谣生事,恨不得给人家拉下神坛。

2、他们喜欢对谣言深信不疑,并成为其传播者。

这些都是因为他们不乐意承认自己认知水平不如人家;自己的各方面不如人家;为了追求心理平衡,让自己舒服。这也就更反应了这些人自身的问题。

二、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1、要通过自身学习,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再一次印证了读书很重要。但读死书也是不可取的。

2、我们还要改善自己的朋友圈,多和那些认知高、学问大、修养好的人多多交友。他们也是行走的知识库。

谣言止于智者,只有我们自身认知水平提高,才不会被谣言所蛊惑。我们要更多的相信道、仁、义,正大光明、堂堂正正的做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6月5日-孟子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