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短时间内清晰表达观点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想说明白一件事,结果说了很多对方还是没明白?怎么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呢?最近,公众号“馒头商学院”发了篇文章,提出了一个思考的方式叫结构思考力,我们来听一下是怎么回事。

先想象这么一个场景,你是一个公司的老板,有一天下属给你汇报工作,他在电话是这么说的:领导你好,刘经理来电话说系统出了问题,四点钟他不能参加会议了;小张说他晚一点开会也可以,但最好别在十一点半之前;而且明天的会议室已经有人预定了,但是星期五还是空着的;还有王总的秘书说,王总明天要很晚才能从外地回来,所以我建议把会议的时间定在周五的十点,您看行吗?

如果你是老板,听到这种汇报是什么感觉?是不是完全不知道这个下属说的重点在哪儿?这里,就需要结构思考力来帮我们捋清思路了。什么是结构思考力呢?它是一种强调先总后分的立体化思维,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张树状图,最上面的是中心思想,它有几个分支,是支撑中心思想的理由;每个分支下面还有小分支,就是支撑理由的子理由。这么说可能有点抽象,别急,文章还根据结构思考力提出了三个简单实用的方法。

第一,想表达清晰就要结论先行。想想刚才的案例,在下属的表达中有结论有原因,结论就是他建议把开会的时间定在周五十点,其他的都是详细的理由。我们要想清晰地表达,必须要先说结论。为什么呢?从对方的角度来看,他们都特别希望很快明白对方表达的观点是什么,而且越明确越好。这和我们日常交流的方式是相反的。平常我们都习惯怎么说呢?比如你和一个老同学多年不见,他来你的城市出差,你们就在星巴克里聊了半个小时。前28分钟他都在回忆当年的校园生活,最后两分钟终于说这次来主要是想借点钱。这是我们习惯的表达方式。但在正式场合下,为了提高效率,应该先说结论,再分说理由,就会更有说服力、更清晰。

第二,表达时要对信息进行分类概括。还是刚刚的案例,下属说了那么多原因,这些原因可不可以分类呢?比如说,有些是关于人的原因,有些是关于会议室的,当你把这些进行分类之后,别人听得就更清晰了。但在日常生活里,你会发现有些人分类表达确实很有条理,但是听的人还是觉得信息量太大,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在说很多个并列的原因时,他没有概括。拿最开始的例子来说,人的原因能概括成什么?王总、刘经理还有小张各有各的情况,但周五的时间都ok,对吧?那把三个人概括到一起说,信息传递的效率就更高一些。

第三,表达时还要注意逻辑的递进,说很多原因时要有先后顺序。刚才提到的王总、刘经理还有小张,是按职务顺序。当然你也可以用其他的顺序来说,比如时间顺序,结构顺序。当你的表达有了明确的顺序后,听的人会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按照这三个方法,我们看看最前面说的那个案例的标准答案是什么,可以这样说:领导你好,我们能不能把今天下午四点的会改到周五上午十点?因为周五王总、刘经理还有小张都有空参加会议,而且周五会议室空着可以预定。你看,这样表达就变得简洁明了了。如果老板还有疑问,你就可以展开说每个人的理由是什么。

我们如果画一个结构思考力的树状图的话,就很明确了。最上面的中心思想就是下午的会改到周五上午十点开,支撑中心思想的理由有两个,理由一是参会的人周五都方便,理由二是会议室可以接待。然后理由下面可以再分三个分支,分别是王总、刘经理、小张的理由分别是什么。

以上就是“怎样在短时间里清晰表达观点”的方法,我们总结一下,第一,表述时要结论先行;第二,要对信息进行分类概括;第三,要注意信息的逻辑递进。你get到了吗?

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馒头商学院”(如何在短时间内清晰表达观点,并有效说服他人?)音频稿:一颗得意的荷包蛋讲述:杰克糖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在短时间内清晰表达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