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苏轼

鲜衣怒马,诗词游侠。这是古人对于潇洒人生的具象憧憬,而即便如今,事物新陈变化,可追求的名目多而庞杂,但实质却是相通的。我们也有梦想仗剑走天涯,也期望着看遍世界的繁华。走近苏轼,看他豪饮会友,醉遍西湖看到的无限风光。


熙宁四年,苏轼在朝与新变法政见不合,自请出京担任杭州通判。


熙宁六年的一天,晨光自东方初现,渐渐染红层叠的群山,客人已被早早的请上西湖的游船,其时船自飘荡,处处所见皆美景,苏轼与友人交谈甚欢,对饮不尽。这时日轮翻过山峦,金光洒在湖面,水波轻微荡漾,顿时可见光彩潋滟,熠熠生华。苏轼与友人一同观赏,都是赞不绝口。


只是不料傍晚的时候下起了雨,客人见无景可观,喝下了酒,便醉倒睡去。苏轼望着雨幕下的湖光山色,一切都变得朦朦胧胧,似有若无,比起早晨看到的艳丽灿烂,这时用“奇妙”来形容倒更为贴切。


苏轼想到古越西施,西施之美,不止于形,其慧灵更为难得,如此想来,西湖与西施皆可称天下至灵至美,西施无论淡妆浓抹,西湖无论雨景晴空,都会十分适宜。


只可惜醉酒酣睡的客人,错过了雨幕下的景色,如果他能体会,饮酒之时,当留一杯来敬水仙王。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宋 苏轼

其一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其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施之美人尽皆知,历来对其费心赞誉的文人也有很多,苏轼用这两首写景诗对西施的美进行了可视化体会,读者自能感同身受。同样,西湖之美用西施来比喻,极大地增添了它的活性,加以灵魂,亲切感就会倍增。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将有形的事物收入眼中,是打开窗户的第一步,若要获得感受,还需劳烦心灵自己体会。


于是观察的差异就此出现,苏轼比友人更多了一个方面看待西湖。或许是因为他自身的丰富遭遇导致,可以看作幸运或者不幸。

你可能感兴趣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