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取小标题,了解人、事、情——《邓稼先》备课笔记(二)

小标题二“两弹”元勋。

1948年到1950年间,邓稼先在就读美国普渡大学研究院时,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读满学分,取得博士学位。时年26岁的邓稼先因此被称为“娃娃博士”。他在获得博士学位后,谢绝了恩师与好友的挽留,毅然回国,从此开始了他长达三十六年投身中国国防科技事业的岁月。

“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

“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概括的写:“这之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额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具体事例:“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两弹”爆炸的日子值得我们每个中国人铭记于心,因为——“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子!”

邓稼先虽然为我国国防事业做出了如此巨大的贡献,他却要“严格保密”,淡出公众视野,甚至对家人至亲也得保密。为了振兴中国国防事业,他选择默默奉献埋头苦干。

即便是在“文革”期间,他也坚守事业,无私奉献。“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渝,对国防武器做出了许多新的贡献。”

“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

“次年(1986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1986年5月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邓稼先在病重期间也从未放下过中国国防事业的发展中国核武器的发展,真的称得上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啊!

杨振宁以事实为据,展现了邓稼先作为“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的献身精神,赞扬他是当之无愧的“两弹”元勋!

小标题——“两弹”元勋。这部分以时间为线索,简单介绍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梳理了他为我国国防武器做出的巨大贡献,虽然简洁概括,但我们也已直观地感受到邓稼先作为“两弹”元勋为中国国防做出的巨大贡献,并为他至死不渝献身国防的爱国精神深深地感动。

你可能感兴趣的:(抓取小标题,了解人、事、情——《邓稼先》备课笔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