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个人理解,帮助小白(本人就是)了解正在创建新时代的 AI 产品,如文中理解有误欢迎留言。
[参考链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5556782543603120&wfr=spider&for=pc)
ChatGPT 是基于 GPT 模型的 AI 聊天产品,一般也称为 GPT。也就是上文提到的 NLP 相关的 AI 产品。输入主要是人类输入的文本或语音,然后进行相应的处理并返回结果给用户。
上文提过 NLP 由 NLU 和 NLG 组成。
NLU 都是 基于 LLM 的,大都大差不差,但是注意这里有一个 语言类型的区别,即 中文 和 英文的区别,如 ChatGPT 等美国的 NLP 产品的训练数据主要是英文,而国内如文心一言基于中文的数据,那么输入相同的文本或语音就会有很大的差别,如果大家都用同一个数据源去训练,也会因为不同公司对 NLG 的不同实现而呈现出不同的结果。
不同 NLP 产品类公司产品好不好用的最大区别就是 NLG 的实现区别,也是这类公司的核心技术。
上下文理解的关键技术
GPT 不仅能理解用户当前的问题,还能基于前文理解问题背景。这得益于 Transformer 架构中的“自注意力机制(Self-attention)”。该机制使得 GPT 能够捕捉长文本中的依赖关系。通俗地说,GPT 在进行文字接龙判断时,不仅基于用户刚输入的“提示”,还会将之前多轮对话中的“提示”和“回复”作为输入参数。然而,这个距离长度是有限的。对于 GPT-3.5 来说,其距离限制为 4096 个词汇(tokens);而对于 GPT-4,这个距离已经大幅扩展至 3.2 万个tokens。
这也就是不同公司 NLP 类产品间存在差异的地方,
3. 等等其他技术
当然这两个只是很小的例子来帮助理解 NLP 产品 NLG 的实现。
①自监督学习:利用海量的文本进行自学,让 ChatGPT 具备预测上下文概率的基本能力。
②监督学习:人类参与,帮助 ChatGPT 理解人类喜好和期望的答案,本质为微调(fine-tune)【不同公司 NLG 的实现】。
③强化学习:根据用户使用时的反馈,持续优化和改进回答质量。
其中,自监督学习最关键。因为,大模型的魅力在于其“大”——大在两个方面:
①训练数据量大:
即训练大模型的数据规模,以ChatGPT -3为例,其训练数据源为互联网的各种精选信息以及经典书籍,规模达到了 45TB,相当于阅读了一亿本书。
②模型参数量大:
参数是神经网络中的一个术语,用于捕捉数据中的规律和特征。通常,宣称拥有百亿、千亿级别参数的大型模型,指的都是其参数量。
追求大型模型的参数量是为了利用其神奇的“涌现能力”,实现所谓的“量变引起质变”。举例来说,如果要求大模型根据emoji猜电影名称,如代表《海底总动员》。可以看到,当模型参数达到千亿级别时,匹配准确度大幅度提升。这表明模型参数量的增加对提高模型表现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当模型参数达到千亿级别,大模型的优势才得以凸显。GPT 之外的其他大模型,也有类似的表现。
为什么?
目前主流观点认为,要完整完成一个任务,实际上需要经过很多子步骤。当模型大小不足时,大语言模型无法理解或执行所有步骤,导致最终结果不正确,达到千亿级参数时,其解决问题的全链路能力已经足够。人们以最终结果的正误作为评判标准,导致认为是一种“涌现”。
在“涌现”问题上,人与猩猩的比喻很有趣。人类的大脑容量比猩猩大3倍,这种差异使得人类能够进行更复杂的思考、沟通和创造。两者的结构没有显著差异,这不也是“涌现”吗?
ChatGPT -3.5正是千亿模型,参数达到了1750亿。相较于 ChatGPT -3,ChatGPT -3.5主要针对模型参数进行了微调,使其在问答时更符合人类的习惯。据悉,ChatGPT -4 的模型参数量甚至达到了 ChatGPT -3.5的五倍之多,这也解释了为何 ChatGPT -4 表现得如此聪明(体验过的人应该都能理解)。下面是GPT模型演进历史:
GPT模型具有明显的、突破性的优势。
典型的优势包括:
①强大的语言理解能力;
②极为广泛的知识储备;
③学习能力与推理能力等等。
这些能力让人们感觉人工智能真正拥有了“脑子”,想象着使用GPT解决一切问题。
GPT模型的回答本质上是概率。传统的软件开发中,接口的输入和输出参数都是确定的,而在给定输入参数(即提示词)的情况下,GPT的回复却有一定随机性。当大家将ChatGPT作为聊天工具使用时,这种不精确可以是用户的谈资;当涉及到商业化软件应用时,设计时就需要特别注意降低不确定性,在大部分产品场景下,用户都很重视确定性。
得益于自注意力机制,ChatGPT具备了多轮对话能力。然而,它的记忆长度相当有限,GPT-3.5模型仅支持向前追溯4096个tokens用于回复的参考。更糟糕的是,这4096个tokens还包括ChatGPT之前回复用户的部分!这使得其捉襟见肘的记忆更加难堪,堪称电子金鱼。好在GPT-4已经将上下文token上限扩展至3.2万个,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个问题。
ChatGPT的智能需要消耗大量算力,而运行大规模高端显卡需要消耗大量电力。在五年之内,依靠半导体制程的进一步升级和大模型的广泛应用,算力与电力的边际成本将逐渐转变为固定成本,也就解决了本问题。
由于模型极大,ChatGPT 在回复时也无法做到瞬时响应,正如用户实际体验,ChatGPT是逐词回复的。企业在设计相关产品时需要特别关注应用场景:
①需要避免将 ChatGPT 用于高并发的场景,本服务依赖的接口调用并发上限非常低。
②产品设计上避免用户急切需要结果的应用场景,确保用户能够“等得起”。
诚然,ChatGPT 拥有来自互联网和经典书籍的丰富知识。然而,真正的企业级专业知识往往源于特定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实践,这些真知灼见无法仅凭互联网上的知识获取。因此,若希望ChatGPT 充当企业参谋,只能帮助梳理战略框架,但难以为企业提供颇具洞察的策略建议。
①在自监督学习阶段,以 ChatGPT 为例 训练数据英文占比高达92%。
②在监督学习阶段,以 ChatGPT 为例 传授道德观的工程师主要来自英语世界。
③在强化学习环节,也可能受到恶意用户输入错误价值观的影响。
因此,目前主流 NLP 类产品(以 ChatGPT 为例)的“精神内核”是以西方价值观为基石的,这可能导致生成的文字难以符合我国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
详请百度吧。
总之是个足以创建时代的产品,简单点预测依靠电脑的重复劳动将会消失,因为大模型最擅长学这个了。所以 AI 时代真的已经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