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明天……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通常能客观地评价其他人的想法是好是坏,但涉及到自己的想法时,往往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快公司》网站上的一篇文章提供了7个帮你判断自己想法好坏的方法。

第一,把想法分享给至交密友,但是要注意你咨询的对象。弥赛亚学院市场营销学教授大卫•哈根布奇说,找到一个诚实的朋友很重要。“我们都需要有人能够从客观的角度和我们说实话,诚实的反馈和建设性的批评具有无可估量的价值。”

第二,向人脉中的“弱关系”寻求建议。公共关系专家阿黛尔(Adele Cehrs)表示,弱关系通常会告诉你关于你的想法的真相,因为他们不会像朋友一样对提供负反馈这件事情顾虑重重。

第三,咨询你现有的客户。德罗塞尔大学创业学院助理院长查克(Chuck Sacco)表示,怎样确定你的想法是个坏主意?其实很简单,如果你给客户介绍完,对方保持沉默或者给出一些客套的回应,那么你就该明白了。

他说:“很多想法对企业家而言是绝妙的好主意,但对目标用户来说糟糕透顶。如果用户对你的想法不够兴奋,那么这个想法很可能是行不通的。”

第四,运用社会心理学的方法。阿黛尔说,你可以试想一下,是否有其他人愿意宣传你的新想法? “如果你想不出三个别人会主动帮助你宣传产品的好理由,那么多半这是个坏主意。”

阿黛尔补充说,如果人们表示他们愿意宣传你的想法或者你的产品,那么你可以继续询问他们,为什么愿意帮助你。这有助你制订未来的销售策略,并且了解自己想法的可行性。

第五,请朋友解释一遍你的想法。阿黛尔说,如果你的想法过于复杂,那么这很可能是个糟糕的想法。“你可以试着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朋友,然后请朋友给你讲一遍,如果朋友没办法清楚地复述出来,那么你可能需要重新评估一下自己的想法了。”

第六,确保你没有重蹈覆辙。宝洁比利时分部前CFO拉尔斯•萨德曼(Lars Sudmann)表示,如果你之前已经测试过这个想法而且失败了,那么现在它可能仍然是一个坏主意。

萨德曼说:“如果其他条件都没有改变,那么多半你只是重复自己过去的错误想法。”他认为,如果你已经尝试过三次以上仍然没有看到成果,那么是时候停下来了。

第七,让市场告诉你答案。特拉华大学助理教授文斯(Vince DiFelice)说,市场是唯一真正的价值仲裁者。你需要找到自己想法的核心价值,并亲自向市场兜售,而不是求助于其他人。无论成功与否,这种做法都会迅速提升你的能力 。


职场上的成功,很大程度上需要靠人脉来实现。博格华纳公司人力资源副总裁金姆·珍妮特(Kim Jenett)在《财富》中文网发表了一篇文章,基于自己的职场经验,提出了3条拓展人脉的建议。

第一,寻找一位职场导师。导师的职场经验丰富,能够提供中立的观点和第三方视角。他们所带来的新见解、智慧和经验,将让你受益匪浅。尤其是在职业发展初期,你可能很难弄清楚,哪个方向可以让你进步更快,而导师可以帮助你开拓视野,做出更周全的决定。

珍妮特强调,正式的导师关系固然重要,但非正式的导师同样很有帮助。你的兄弟姐妹和亲朋好友都可能成为非正式的导师,他们能够带来外部视角,以及自己的成熟经验和教训。

第二,培养和同事之间的关系。永远不要低估培养同事关系的重要性,无论对方是否和你业务相关,是你的上司还是下属。而且,那些你觉得差劲的老板也可以给你提供一些经验,虽然这种教训往往是反面的,它会警示哪些管理方式是错误的。

那么应该如何培养这些关系?答案很简单,要通过面对面的接触。珍妮特表示,社交网络不会帮助你培养深度的人际关系,你必须走出去,与人面对面交流。你会从和人们的交流里,以及对方非口头的暗示中,获得有价值的见解。

第三,保持灵活性和机动性,以开放心态对待新事物。在职场生涯中,珍妮特经常看到人们在工作中安于现状,导致他们的成长和发展陷入停滞。珍妮特表示,如果你愿意走出舒适区,接受新的挑战,你会发现很多令自己兴奋的事物。即便你只是在组织内部横向调动,而不是晋升,你同样会丰富自己的技能,拓宽视野。关键在于,你要知道应该在什么时候行动起来。

珍妮特补充,没有人想频繁换工作,但接受一份异地的工作,或者接受一份在异国的短期任务,可以帮助你获得新的技能与经验,让你为长远成功做好准备。珍妮特过去一直在芝加哥生活,当博格华纳公司邀请她加入时,她很犹豫要不要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后来事实证明,这次工作变动给她带来了新的人际关系、新的挑战和新的机遇,最终帮助她在人力资源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你好,欢迎来到香帅的北大金融学课。

今天是2019年的2月1号,也是我们课程承诺的6篇金融思维方法论的第一篇。

你可能还记得,我在发刊词里就强调,咱们这门课程的最终目标,不是像原来的金融学课程一样,为机构培养专业人才,而是着重要培养一个普通人的金融思维,然后将这些思维用在投资决策,还有学习工作中。

所以,在这个课程之后,我总结了6种我认为最重要的金融思维:预期思维、贴现思维、复利思维、风险思维、杠杆思维和信用思维,我会分别在2019年的2月、4月、6月、8月、10月和12月,每个双月份的第一天给你讲解。

所以,今天要讲的是预期思维,这个词看似简单,它其实是金融最重要的底层思维,也是金融市场的底层逻辑。

预期与金融市场

要理解预期思维,首先就要理解,到底什么是预期。字面上这很好理解,对吧?“预”就是关于未来,涉及的是不确定性。那“期”就是判断和估计,关于未来情况的估计和判断就是预期。

那金融和预期,天生是联系在一起的。我稍微推理一下你就明白了,资金融通是金融的基础功能,那它的本质是什么呢?资金融通,其实就是一方用自己的未来作为信用的抵押物,获得另外一方的资金。然后,双方去共享这些资金可能创造的增长和收益。在传统社会里的借苗还谷,现代社会里的银行贷款,债券股票,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

那换句话说,资金能够在社会上实现流动,本质上是因为融通的双方关于未来形成了某种共同的预期。预期越乐观,资金流动的规模就越大,速度就越快,资金市场也就越发达。反之,预期越悲观,资金流动的规模就萎缩,速度就下降,资金市场就崩塌。

那系统学过我们前面课程的同学应该还有印象,金融其实是在十四到十八世纪,欧洲的国债和股票市场兴起为分水岭的,在这之后,咱们才有了大规模、大范围、长时间、低成本的现代资金融通市场。而这个转变的根本,就是预期模式的变化。

这个结论听上去很抽象,咱们不妨用莎士比亚的名著《威尼斯商人》做个对比的例子。

在《威尼斯商人》里边,主人公叫安东尼奥,他是个挺体面的商人,而且挺讲义气,为了朋友的婚姻大事,用自己出海的商船作为抵押品,去找犹太商人夏洛克借了3000块钱。结果,不幸,后来他的这个船出事了,没法还款,就被夏洛克逼着要割他一磅肉来欠债肉偿。

这个故事我想我们同学都耳熟能详。但是我猜,很少有人会注意到其中的一个细节:你看,在这里边,安东尼奥其实是一个挺成功的商人,对吧?他海上贸易也做得不错。但是,即使是这样一个人,他的资金筹措能力仍然是非常弱。借3000块钱要用整整一船货物,也就是大量的实物资产来做抵押。

你如果对我们前面的课程还有印象的话,你很快就应该反应过来了。所以,其实在现代金融市场之前,所有的资金融通都需要实物抵押。那么真正将实物抵押转换成信用抵押,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就是从欧洲国家发行国债开始的。

一个国家要发展,要打仗,却没钱,那就只能将尚未实现的未来增长,比如说税收作为抵押品来筹集资金了。换句话说,当国债这个模式出现以后,资金融通市场才真正地和未来预期联系在一起。而信用这个时候也才开始成为一种和未来相连的资产。

所以,未来的增长和现在的预期判断变成了一个内生的关系。那股票出现以后,就将这种关系更往前推进了一步。然后在此之后,一个国家,或者说企业、个人,它的资金实力就不再受限于原始的积累了,而取决于什么呢?取决于你给市场,给社会的预期。预期越乐观,越长期,越稳定,那么你能获得的资金就越多,期限就越长,而且成本就更低。

你脑子里转一下,环顾一下全球,现在哪个国家的筹资能力最强?美国。哪个企业的筹资能力更强?谷歌、阿里、亚马逊这种大型的互联网数字企业。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市场对它们的预期非常地乐观、长期,而且稳定。

好了,顺着这个逻辑思考下去,你就会明白,为什么咱们金融市场特别喜欢的一个词语叫预期管理。它的意思是说,你要用尽一切办法给市场传达信号,让市场相信你的未来,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撬动资金资源,加大未来预期成为现实的概率。

所以说,现代金融市场是一个关于预期的市场,通过预期,人类的经济活动和金融活动就形成了一个特别强大的螺旋。

预期思维

注意,到这里的时候,我想咱们对预期和金融市场之间的关系已经很清楚了。那我们可以追问另外一个问题,预期思维到底是什么?

其实,基于刚才的讨论,我觉得,咱们可以把预期思维理解成一种关于未来前瞻式的思维方式。

课程里,我跟你说过很多次,比如说工业革命不得不等待一场金融革命,金融是资金的时光机器等等。这些论断,其实都在说一件事情,什么意思呢?金融,尤其是现代金融是人类社会拥有的一种能力,就是借用未来为现在提供动力的能力。更深层次地说,金融市场是不在意过去的,一切金融资产的价格都取决于它的未来预期。

那肯定有同学问,我们为什么经常用历史数据来预测未来资产呢?这是因为价格服从某些随机数的分布规律,所以,历史数据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和理解这种分布。但只要碰到强大的外生冲击,这种分布的规律改变了,那基于历史数据的分析就会经常产生误导了。

所以,课程里我给你强调过好几次,金融的模型和数据分析都只能作为决策的参考,因为,这些分析都是backward looking,就是往后看的。而在现实世界的演化里,这些规律时刻可能面临变化,甚至是根本性的变化。

好了,咱们再回到正题,就是预期思维。你发现了吗?由于预期对金融市场的影响,这就使得预判、信心、信号,这些非常虚的词语,实际上拥有了很强大的能力。

关于未来的想象、判断和信念,会塑造你今天的状态。

这句话再翻译一下,什么意思呢?人会成为你想要的样子,这么一句滥俗的鸡汤,它背后其实是有深刻的金融逻辑的。它的本质上就是说,预期能够重塑一个人的现在和未来。

我的研究领域有很大一块是讲资产定价的,在定价理论中,预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去年,我和我的一个co-author,就是我的论文合作者讨论过,实际上咱们可以把一个人看作一个金融资产,比如说一个白领的工资和薪酬,基本上可以看作市场给你的定价。而这个价格怎么决定呢?就是市场对你的预期所决定的。和其他的金融资产类似,假设市场认为你有持续学习、提升的空间和能力,或者说认为你在公司会安心工作,也就是说对你的预期越长期、稳定,乐观,认为你的风险越低,那给你的定价,也就是你的薪酬水平和上浮的弹性自然也就越高。

说到这里,你可能就懂了,你要提高自己的市场价格,关键的一步就是要提高市场对你的预期。记住啊,是关于你未来的预期,而不是关于过去的盖棺定论。也就是说,你所有的行为都必须给市场强烈清晰的信号,你有未来增长潜力。

那可能有同学要问了,怎么给市场这种信号呢?还是我那句话,个体的意志性这么大,咱们没有办法给出一个统一的答案,但共同点就是要随势。

什么叫势呢?就是趋势。比如说未来十年,甚至三十年,只要不发生极端的战争,整个世界的数字化就是不可抗拒的浪潮、势能。所以,你要给市场更乐观的预期,你就必须显示出你的技能是未来所需要的,而不是在未来可以被取代的。

一旦这种预期被市场认可,你就会发现,自己作为一个资产的价格会“嗖嗖嗖”地往上涨。

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传统媒体行业已经夕阳西下,无可挽回了,对不对?但是你去看一看,现在市面上绝大部分自媒体大咖,其实都是从传统媒体跳槽出来的。

我认识好些这样的人,他们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过去毫不留恋,对于那些并不清晰的将来具有强大的好奇心和去改变的意志力。其实,这就是我认为的预期思维。你只有具有这种预期思维,才能够顺利地转型。

其实,在今天这种技术迭代、社会飞速转型的当下,我觉得预期思维真的不是一种奢侈品,而是一个标配。

不管是国家、企业还是个人,预期会内生于自己的决策,然后塑造我们当下的状态。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