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如斯

        立秋以来,雨就这样一直时断时续地下着,常常从梦中醒来,那雨仍在淅淅沥沥的没个完,似乎永不知疲倦似的。

        天刚亮就起来了,透过窗玻璃看去,远处的群峰,都笼罩在茫茫的细雨中,晨雾弥漫在山间。极远的天边,几颗稀疏的星子高高悬挂在天空。打开窗子,迎面吹来一阵微风,觉得已有几分秋意了。

        六点多钟,一行人就坐在开往天水的路上了。公路沿着泾河向远方伸展开去,浑黄的河水急急地流着,河滩里荒草萋萋,这里曾是柳毅传书的地方。当年,洞庭龙女遇人不淑,被迫在这里放羊,父母又远在千里之遥,一腔怨愤,无处告诉,每日里愁煎煎自怨自艾,幸遇侠肝义胆的秀才柳毅,这才逃脱泾河孽龙的罗网,从此二人远走高飞,遁迹江海之间。

        细雨越下越大,河面水汽迷蒙,烟笼雾锁,白茫茫一片。

        天水,我已去过多次,但都是路过,记忆中的印象十分模糊,纯属浮光掠影,虽是这样,但却是我长期向往的地方。因为,我的一个初中的同学,他的家就在天水市郊、藉河岸边。

        初二的时候,班里转来一位新同学,班主任看我旁边空着,就让他跟我坐在同桌,我们很快就混熟了。他告诉我,他的妈妈,就是这个中学的老师,教数学的,他妈妈和爸爸离婚后,调离了原来的单位,他跟妈妈来到了这里。他似乎不大喜欢这地方,经常皱着眉,沉默着,不太说话。

        有一次我悄悄问他,他的父母亲为什么要离婚,他幽幽地说,爸爸妈妈经常吵架,每次吵架,他爸爸就在校园里乱嚷嚷:“走,办离婚手续去!”当着许多学生的面,这让妈妈很难为情。每次这样的吵架,妈妈总是首先让步。这样次数多了,终于有一次,妈妈绝然地说:“走就走,什么了不起!”于是就离了。“其实没什么大事”,他叹了口气。

        那时我们学校上下课,都听钟声。离校长室不远,有一棵老槐树,不知有多少年了,我估计可能和爷爷年龄差不多,粗壮的枝桠上,挂着一口铜钟,钟的中间挂着钟锤,钟锤上连着一根长长的线,一直拖到地上,不过很少有拖到地上的时候,大都是拴在树上的一根钉子上。

        无事的时候,钟声很悠扬:当——!当——!当——!很有几分诗意。一旦遇到紧急集合,节奏就很快:当!当!当!——当!当!当!——

        不知道为什么,一听到紧急集合的钟声,我们就很兴奋。我们都渴望亲自敲一下钟声,最好是紧急集合的钟声。我发现,甚至好多女同学也渴望敲钟,只不过她们能忍住。

        但校长把这件事看得很神圣,他绝不允许任何人动一动这根绳子,他多次在全校大会上表示,他最痛恨随意敲钟的学生,我就亲眼见过,他曾经追打乱敲钟的人,也难怪,每次我走过钟下,心里就莫名其妙的兴奋起来。

        也是合该有事,有一次我俩竟打起赌来,我那时真是发了昏,竟不顾一切,抓住绳子猛敲一气,然后撒腿就跑。

        校长那天肯定气昏了。本来,校长室在工字厅旁边,有好几级台阶,他总是缓缓地下来,手背在后面,很有风度的样子。那天他是直接从上面跳下来,只跑了几跑,就把我堵在教室门口。

        他气得脸色苍白,喘着气,右手揪着我的前胸,使劲地搡了几下,大吼道:“班长呢?叫你们班主任!……”

        我的父亲被叫到学校,校长余怒未息,两只手指天划地,父亲满脸通红,十分局促地连连点头,答应回家好好教育。

        结果是挨了一顿狠揍,那倒没什么,我心疼的是,父亲盛怒之下,把我箱子里面珍藏的好几本小人书,扯碎了。

        更可恨的是,我们俩的打赌从来就没有兑现过。

        公路,像一条青色的带子,顺着小河蜿蜒伸展,两旁的石壁像被刀切过似的。车子已到六盘山林区,这一带几乎全是石头山,满山头尽是又矮又密的灌木,密不透风。山下,还有一簇簇苍郁的松林。群峰高高地耸立着,迎面压过来,汽车在羊肠一般的路上缓缓爬行,浓雾仍然萦绕着山头,弥漫山谷和林梢,宛如一片雾的海洋。总算离山顶不远了,云雾飘过来飘过去,我们简直就像在腾云驾雾。

        记得有一次,他急匆匆走进教室,神色异常,有点诡秘地问我,广林子是什么意思?他说,外班一个学生,一见他就喊广林子,并且勾肩拉背,假装亲热,他知道那不是好话。我看着他脸上隐隐的几颗雀斑说,可能是讽刺你脸上的雀斑呢。他紧紧咬着嘴唇,眼泪都要流出来了,我答应和他一起解决这事。

        我们在厕所门口堵住了他,那家伙一点都不经打,三下两下就开始求饶,我们最后指点着鼻子警告他,叫他今后小心点。

        忽然下起雨来,雨星子扑扑簌簌打在车窗上,有些从车顶上敞开的窗子落在身上,冷风一吹,凉飕飕的。

        半山腰有座小庙,在这座沉静的大山中,小庙显得异常的冷清、僻静,庙门紧锁着,似乎多日不曾有人问津了。不远处有几十户人家,房子盖得十分齐整,粉墙上写着“名旦之乡”,几缕炊烟袅袅升起,一时觉得心里暖暖的。

        这一带,气候寒冷,海拔较高,只适宜种植荞麦、洋芋和玉米,较低的地方也可以种小麦,这里的蚕豆十分有名。和定西地区的民俗差不多,这里的人,小麦收割完,并不急于打碾,而是晒干后码成很大的麦垛,一直放到冬天,才慢慢打碾,可能是冬天时间比较充足,而天气又比较凉爽吧。

        山区的村庄稀疏错落,零星的散布在山坳里,山雨时下时停,四周群山幽静极了。远处,连绵的山岭环抱着层层梯田,大片大片的玉米,正拔出红缨似的穗子。

        我仿佛已经闻到玉米的清香味了。

        现在想起来,我们在一起的时候,说话很少,常常各玩各的,但却玩得兴致盎然。我们几乎不谈家里和学校的事,并非有意回避,而是想不起来要谈。比如,偶尔逃学的时候,便相约去山上烤玉米。于是他负责掰玉米,我负责拣柴,分工明确,不大会儿功夫,一小堆散发着玉米清香的火焰便燃烧起来。

        烤玉米不用剥皮,这样烤出来更香,且不易烧焦,另外要勤翻。吃的时候,当然更用不着互相退让了,只吃得两颊留香,满嘴黑灰,这时,我们便互相看着对方大笑起来。

        有一次正吃烤玉米,忽听到玉米地里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回头一看,一个小刺疙瘩缩成一团,正瑟瑟发抖呢。几乎同时,我们俩不约而同大叫一声“刺猬!”便冲了上去。冲到跟前,却不知怎么办才好,都不敢用手摸它,只是蹲下身子瞅着它。它呢,竟然毫无惧意,两只乌黑的眼珠也瞅着我们。瞅了一会,我们决定要养它,但却不知怎么拿它。他灵机一动,脱下上衣,平铺在地上,用一根玉米芯把那刺猬拨过去,提起衣服的四角,兴冲冲往家走。

        天快黑的时候,我们终于赶到学校,急于向她的妈妈展示自己的收获,且希望得到惊喜和赞扬,谁知他妈妈连连摆手,埋怨我们:“你们要它干什么?快放了去!”

        在学校旁边的一片玉米地里,我们放了那只小刺猬。它头也不回,急急钻进草丛,隐身不见了,我们不禁都有些怅然,再看那件衣服,满是针刺,根本已经无法再穿了。

        几个小时过去了,汽车仍在颠簸着,天色渐渐放晴。从山上往下看去,满山是葱绿的庄稼,层层梯田从山顶缓缓铺到山下,太阳从云层的缝隙中照射下来,雾气渐消,群山环抱的水洛城尽收眼底,一条小河穿城而过,盈盈地闪着光,那就是葫芦河。

        葫芦河在这一段叫做水洛河,公路就沿着河岸蜿蜒向西延伸,沿河一带尽是荒草和苇子,许多不知名的小鸟,成群结队,呼啦啦飞过去,又呼啦啦飞过来,沿途有几个小村子,几头黄牛静静地伏在槐荫下,看着来往车辆呼啸而过。

        我初中读过书的中学就在葫芦河畔,旁边有一口井,两眼泉,其中一眼泉水清冽,当地人都喜欢喝,还有一眼泉水苦涩,主要供牲畜饮用。老师们都喜欢喝甜水泉的水,这提水的工作就主要是学生的。因为甜水泉不汪,老师们主要用它来泡茶,极口称赞这泉水的甘甜。村民们都喝井水,自动地让出甜水泉给老师。如果有谁去甜水泉打水,就有人笑他想当老师了。还有更刻薄的,赶着牛,一边走一边甩过来一句:

      “喂!你怕是走错了?”

        后来,后来通了自来水,这泉和井都慢慢地废弃了,井台上、泉眼旁长满了青蒿和酸枣棵。我曾经去过,几棵白杨孤零零地站在那里,杂草和乱砖已经完全掩盖了以前的旧迹。不远处,穿着校服的中学生出出进进,使人恍然如同隔世。

        我们终于还是分开了。初三尚未毕业,他就随妈妈回到天水,从此音信杳然,天各一方。

        临走的时候,我们十几个同学去送他,我们竟然没有说再见,只是看着他,笑了笑,他也看看我们,笑了笑,我们甚至感到有点不好意思。倒是他的母亲,不住地往屋子里让我们。他们的行李本来就不多,随便往车上一放,汽车便开走了,后面扬起一阵黄尘。留下我们几个呆呆地看着,然后各自走散了事。

        寒尽暑往,草生草枯,不知不觉好多时日过去了,门前的槐花不知开过多少茬了,许多熟悉的人一个一个离开了我们,时光就像葫芦河,缓缓流走。

        有时落差太大,山势陡峻,河水迂回曲折,冲破无数的明礁暗滩,穿过逶迤的高山深谷,汇入汹涌澎湃的渭河。

        一进入秦安境内,两岸都是悬崖绝壁,这里属于秦岭山系,断裂地带常有滑坡和坍塌,河床越来越窄,橙黄的河水在峡谷中左冲右突,飞溅起一片片浪花。

        往上看去,大块的岩石互相挤压,形成一层一层的裂缝,石缝中长出一丛一丛的杂草。汽车沿着狭窄的河道缓缓前行,两边景色不停地变化,时而树木,时而又是乱石和荒草,走着走着,云雾中微微露出几片村庄,隐现在半山腰。要不是袅袅升起的炊烟,使人很难相信那里有人家居住。

        路好像永远走不完一样,渐近天水时,雨又下起来了,两边的石崖湿漉漉的,已经分不清是云中还是雾中,雨水顺着车窗玻璃急速流下,峡中一片烟。

你可能感兴趣的:(逝者如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