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听过一个朋友说,纵观中国朝代史,每个朝代的兴亡更替,都有其规律。
春秋战国时代,群雄并起,战乱不断,每一个王国都在力求发展,有才能的人都为委身于强国之内,展示自己的才能,帮助自己的国家更加强盛。
学过历史的人,都有一种上帝视角来看待已经过去的王朝,总感觉有些先见之明,了然于心。
而如今的社会,国富民强,自然不用说。
此时换一个角度来看待商业上的各家公司的生存之道,将公司比喻成春秋战国时代的王国。
每一个公司(王国)在力求发展,在军事、政治、民生,等各方面不留余力的投资资源,想要获得更大的成就。
这和王朝之间的发展岂不是很类似。既置身其中又置身其外,结合历史,很多事情就可以看得更加明白。
1,开国皇帝是董事长,总经理是皇太子,一班元老是开国元勋。
2,总部是京城所在地。
3,总部高管开会,是朝会。
勤勉的皇帝,每日必开朝会,聆听政要,决策天下大事。
同样有一些皇帝,不懂百姓疾苦,说出“何不是肉糜”这样的荒唐话。
跳出自身格局,以历史的角度来看会更加的清晰。
4,三省就是宰相府,也是现在的各级分管副总。
5,六部即是总部的各级部门。
①吏部--人事行政部
②户部--财务部
③兵部--销售部
④刑部--安保部
⑤工部--工程部
⑥礼部--公关部
⑦十三省封疆大臣--各店总,分公司总经理。
6,仓廪实而知礼节
天下百姓其实,最懂得知足,你让他吃饱,他就满足。也只有吃饱了之后,才可以使之教化,使之懂礼节。
如果吃不饱穿不暖,住的破破烂烂,不用谈他能有什么爱国之心,礼仪廉耻。
而一个公司的员工也是一样的,只想尽自己的才能赚钱养家,赚到钱了,你让我做什么都可以。有发展的平台,有上升的空间,未来有希望,我可以为这个公司尽心尽力。
当然就像官员考察制度一样,这个人爱国,爱家,忠诚,能干是提拔的最重要因素。
公司可以制定相应的考核机制筛选符合要求的员工,同时也要保证员工的利益,因为只有员工过得好了,公司才会更加壮大。
就像一个国家的百姓富足了,这个国家才会繁荣昌盛,因为他可以选到更优秀的人才,选拔出更强壮的军队,不论是对外扩张还是内部亲民,都显得尤为重要。
7,群臣一心,政令通达,民富国强
历朝历代,君王雄心壮志,君臣上下一心,今晚想着这个国家的大小事情体察民情,爱护百姓,用好各级干部,政令通达。
群臣不结党营私,不贪污腐败,不消极怠政,集中火力,在军事、政务、民生等各方面,致力于做得更好,整个国家才繁荣昌盛。
8,规章制度律法明晰,民有立法可规范,官有律法可遵循。
朝廷有非常明确的法律法规,百姓可以依据这样的法律法规而不触碰。
地方官员可以根据法律法规去管理,整个国家井井有条是发展的前提。
而如果国家的,法律法规混乱不堪,部分法规利于实行,部分法规毫无头绪,甚至有法不依,百姓就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这样整个国家就会混乱。
对于公司而言也是一样的。
9,科举考试选拔人才。
有道是: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
朝廷想要源源不断的人才帮助国家治理国家就需要一个明确的人才选拔制度。
而科举考试是以前的相对比较公平公正选拔人才的很好的方式。
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并没有科举考试,所有的官员都是地方氏族推荐出来,也有一些是根据财气从百姓中选举出来,但是士族垄断了整个中上流社会,优秀的寒门子弟基本无出头之日。
所以有句话流传出来,上品无寒士,下品无士族。
对于现代社会公司也有借鉴意义,规范的人才培养和人才晋升渠道必不可少。
中国传统文化和历朝历代的历史,里面有非常宝贵的经验,以前我认为学国学,学道德经,学历史,跟现代有脱节的嫌疑。
很明显这是错误的想法,学不精通,无法学以致用,就说这个东西没有用,这是很不合适的。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古诚不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