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记行:岳麓书院

中国古代的书院,集教育、学术、藏书为一体,萌芽于唐末,鼎盛于宋元,普及于明清,改制于清末。

中国有关“四大书院”的说法有三种:一说应天书院(河南商丘,不是江苏南京)、岳麓书院(湖南长沙)、白鹿洞书院(江西庐山)、嵩阳书院(河南登封),该版本提出最早且流传最广;二说指应天书院、岳麓书院、石鼓书院(湖南衡阳)、白鹿洞书院;三说指徂徕书院(山东泰山)、茅山书院(江苏镇江)、石鼓书院和岳麓书院。无论哪种说法,唯有岳麓书院为诸家共推,反映了古之学者对岳麓书院的推崇。

岳麓书院坐落于湖南长沙湘江西岸的岳麓山脚下,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学府之一,历经千年而弦歌不绝,学脉延绵,每一组院落、每一块石碑、每一枚砖瓦、每一支风荷,都闪烁着时光淬炼的人文精神。

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由官府捐资兴建,正式创立岳麓书院。北宋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见岳麓山长周式(山长是中国古代书院的负责人,也即现代意义上的“院长”),御笔赐书“岳麓书院”四字门额。 至今书院所存明代“岳麓书院”刻石,便是当年宋真宗的手迹。周式执掌下,岳麓书院的从学人数和院舍规模都有很大发展,遂成为天下四大书院之一。

两宋之交,岳麓书院遭战火洗劫,乾道元年(1165年)湖南安抚使知潭州刘珙重建岳麓书院,延聘著名理学家张栻主教岳麓,更加强了岳麓书院在南宋教育和学术上的地位。张栻主教期间,以反对科举利禄之学、培养传道济民的人才为办学的指导思想,培养出了一批等经世之才的优秀学生。

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朱熹来访,与张栻论学,举行了历史上有名的“朱张会讲”。前来听讲者络绎不绝,时人描绘“一时舆马之众,饮池水立涸”。这次会讲,推动了宋代理学和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就在同一年,远在英国的牛津大学创立,剑桥大学比它们晚了42年。世界现存的大学之中,比岳麓书院创建更早的只有摩洛哥的加鲁因大学,创建于859年。朱张会讲之后,岳麓书院名声更加远播,二十七年之后,朱熹任湖南安抚使,再次来到潭州,重整岳麓书院,颁行《朱子书院教条》。经过他的整治,岳麓书院再次进入到繁盛时期。

清嘉庆年间岳麓书院大修,山长袁名曜为大门撰写对联,出“惟楚有材”句让门生们应对,贡生张中阶对曰:“于斯为盛。” 上联出自春秋《左传》中“虽楚有材,晋实用之”( “虽”改作“惟”),下联出自《论语·泰伯》“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源出经典,联意关切,道出了岳麓书院英材辈出的历史事实。不少人认为这是湖南人自信甚至自负的表现,其实意指楚国出人才,这个时代很盛,并不是大家理解的这个地方很盛。不过千百年间尤其清代以来岳麓书院确实人才辈出,知名学子有:哲学家思想家王夫之、两江总督陶澍、近代启蒙思想家《海国图志》作者魏源、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曾国藩、湘军重要首领收复新疆的左宗棠、湘军重要首领胡林翼、湘军重要首领曾国荃(曾国藩弟弟)、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外交大使郭嵩焘、北洋政府国务总理熊希龄、著名教育家毛泽东岳父杨昌济等。

嗣后,至清末光绪廿九年(公元1903年),岳麓书院与湖南省城大学堂合并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沿用书院旧址。中华民国15年(公元1926年),湖南高等学堂正式定名湖南大学,仍就书院基址扩建至今。

1938年4月,日本战机轰炸湖南大学校园,岳麓书院部分建筑被毁。1941年4月日机再次轰炸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御书楼、半学斋、静一斋等处均中弹倒塌,文庙大成殿及孔子像被炸毁。抗日战争胜利后,岳麓书院部分建筑被修复。

岳麓书院历史上经历多次战火,曾七毁七建,现存主要建筑是清朝遗构。岳麓书院古建筑在布局上采用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营造出一种庄严、神妙、幽远的纵深感和视觉效应,也体现了儒家文化尊卑有序、等级有别、主次鲜明的社会伦理关系。

讲堂位于书院的中心位置,是书院的教学重地和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也是书院的核心部分。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岳麓书院创建时,即有“讲堂五间”。“朱张会讲”即在此举行,开中国书院会讲之先河。檐前悬有“实事求是”匾,民国初期湖南工专校长宾步程撰。“实事求是”源于《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校长将其作为校训,旨在教育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大厅中央悬挂两块鎏金木匾:一为“学达性天”,由康熙皇帝御赐,意在勉励张扬理学,加强自身的修养,原额被毁,1983年依康熙字迹重刻;二为“道南正脉”,由乾隆皇帝御赐,它是皇帝对岳麓书院传播理学的最高评价,表明了岳麓书院在中国理学传播史上的地位,此额为原物。讲堂壁上还嵌有许多极有价值的碑刻文物,如由朱熹手书、清代山长欧阳厚均刻的“忠孝廉节”碑,由清代山长欧阳正焕书、欧阳厚均刊立的“整齐严肃”碑,清代山长王文清撰文的《岳麓书院学规碑》《读书法》等十数方。

1986年湖南大学完成修复岳麓书院, 2005年正式恢复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下设中国哲学研究所、历史研究所、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中国书院研究中心和中国软实力文化研究中心等多个部门。

四大书院(第一种说法)中嵩阳书院1980年就结束了教书育人的使命,如今单纯作为文物保护单位而存在,游客和当地人中,知道嵩阳书院却不知道程朱理学,知道它曾为学堂却不了解其历史的,大有人在。很多人只是把嵩阳书院当成一处文化标本,这对于千年文化之源的书院来说,不能不算是一种遗憾。白鹿洞书院,几乎完全成了景点,礼圣殿中有康熙亲赐的“万世师表”匾额,明伦堂里陈列着仿古授课的桌椅,还有讲台和戒尺。然而,让人惊异的是,在院内游览的必经之路上,竟然有一个园子专门饲养白鹿,游人入内需掏3元门票钱。据工作人员介绍,三头白鹿都是从国外进口的,饲养原因是“办公经费紧张”,要靠门票增加收入。文化追求转向了经济追求,发展令人担忧。应天书院古迹更是已经荡然无存,数年前,当地批准应天书院在原址上重建。如今,只有正门、大殿、讲堂完工,后续工程尚未展开,是一处还未竣工的“古迹”。

盛名之下的四大书院,境况尚且如此,其它书院和鼎盛时期兴废冷热的差距,更加堪忧。再现当年书院的辉煌是一份美好的梦想,当今社会,放眼我们的四周,又有几人把业余时间用在读书之上呢?一个用金钱多寡身价高低作为衡量成功与否基准的社会,几人愿意埋首苦读呢?一个没有阅读习惯的民族如何屹立世界强林?我们需要反思背后的深刻社会原因,继承书院的房屋、匾额、碑刻容易,如何将书院内在的文化遗产成功融入当代并传承发展下去,任重道远。

游览日期  2023-6-24

游记日期  2023-7-07













































你可能感兴趣的:(岳麓记行:岳麓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