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下来,你可以更好地聚焦生活,享受其中美好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人海茫茫,无数事物都在追赶时间的步伐。特别是现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快到让我们忘了初心,快到我们的灵魂已经无法跟上自己的身体,快到我们无暇领略人生旅途的风景。

我们似乎已经忘了如何慢下来,忘了还有慢这样的一种闲适的生活方式,我们享受着现在科技带给我们的快,却忽略慢带给我们的快乐。

现在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不得不加快自己的步伐,出门挤地铁、公交,上班挤电梯、通道,吃饭餐馆排号,旅游打卡拍照,购物拼网速手速。

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要接受无数的信息,随碎片化的信息把我们的时间也撕成碎片。随着近些年用户原创内容UGC的兴起和自媒体的日益壮大,每个人都成为了这个时代的发言者,这增加了社会信息量的同时,也降低了信息的质量。信息传播得很快,但我们也很难去分辨信息的真假,一些负面的东西如网络暴力,网络喷子也随之出现。

回想那个信息还不是这么发达的年代,正如木心先生的《从前慢》所描述的那个时候,“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这是一首充满韵味的情诗,被演唱成歌曲后,更是拨人心弦。它能让人感受到那种慢中的美好。在那个没有表情包,没有手机语音,更没有手机视频的年代。我们可以将心中所想和要跟某人分享的事情,写在纸上,折成自己想要的形状,装进信封,抹上一点浆糊,贴上一张小小的邮票,把这份情感寄出去。

然后默默地等待着回信,在等待的同时,每每都忍不住去信件接收处看看是否有自己的来信。每当有人高举着来信,大喊,“XX你的信”时,内心就很期待这封信是谁写的呢。这种等待和特殊的感觉,现在的年轻人应该是很难再有了。那么等到打开信封那种见字如面的美好就更不会有了。

在这个拥有各种社交工具的社会,信息传递得更快了,个人也很少能用到信件了,工具更丰富,沟通更方便了。但你会发现能联系的人变少了,正是因为节奏的变快,信息量太多,我们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去甄别这些信息。慢慢地我们索性不去甄别了,把所有的信息一概都“屏蔽”,把自己与这个世界隔绝,活在自己的个人世界,让自己能更适应这个快的节奏。

我们不难发现如今社会的人们求快,一些产品的设计者都发现了这一点,也利用了这一点。看视频的时候可以设置1-2的倍速,甚至可以选择看只有自己喜欢的演员的画面。我一直在想这东西好不好呢?这确实加快了我们看完视频的速度。但是可能会导致我们错过很多细节,比如演员表情微妙的变化。

有人此时肯定会说,某些演员整部戏从头到尾就一个表情,哪来的变化。也许还有人吐槽,以前的演员演戏很有代入感,现在的演员根本没眼看,演啥都是自己电脑影子。这其实也是因为现在追求快节奏所致,如今一个演员同时接几个剧组的戏已经是屡见不鲜,这使得他们连背台词的时间都没有,用1、2、3代替,更没有时间去走进角色,所以会让人觉得演什么都脱离不了自己,完全没有代入感。

以前就不一样,演员为了演好一个角色或者职业,要花很长的时间去体验那种生活或者去观察那一群特定的人,所以才能让人觉得他就是角色本人,很多演员一段时间都不能走出那个角色。后来的人一再翻拍,即使特效和技术都远远超越以前,但始终不能超越前人塑造的角色。试想路边猛火下现炒的快餐,如何能跟慢火下炖出来的佳肴相提并论。

从小就是生活在山里的孩子,但是这些年来到一线城市生活,无形中被这种快节奏所同化。工厂为了加快生产产品的速度,于是批量生产,流水线作业就应运而生。而现在这个社会就像一个巨大的工厂,中间有一条看不见的流水线,我们是这条线上的机器,按照既定的程序一直在拼命地飞快地运转着,不带丝毫情感,无心顾忌其他,更别说欣赏身旁的风景。

最近每隔一段时间就去徒步一次,与其说是为了去看风景,不如说是因为自己喜欢这种慢的感觉,不借助任何的交通工具,让自己的节奏慢下来,听风摇树林,看水流石板,望风卷云舒,即使偶遇倾盆大雨,也不着急奔跑,只是继续慢行,或驻足寻找已经被雾缠绕的山路。同时让思想也慢下来,对这段时间做一个小的总结,思考一下平时无暇思考的问题,这难道不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吗?

常言道:“慢工出细活”,“欲速则不达。”快,确实带给了我们很多方便,但也让我们失去了慢带来的美。快无可厚非,但不能盲目,更不可放弃质与量,但快到我们都无暇欣赏身边美景时,我们的生活质量必然会大打折扣,更有甚者会因为无法快节奏带来的压力,而被压垮。

当你在生活中倍感压力的时候,是不是你跑得太快了呢?何不放慢一点脚步,让自己稍喘一口气,慢下来,你可以更好地聚焦生活,发现其中美景。

你可能感兴趣的:(慢下来,你可以更好地聚焦生活,享受其中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