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的日子总是快而充实,明明每天都像上了发条一样一个任务接着另一个任务,时间却还是不知不觉地流逝。这样的流逝,与坐在一旁呆呆地观望不同,是埋头很久突然抬起头来的惊讶与感慨。
返校快两周,对疫情期间的居家生活已恍如隔世。那段时光,像在骨骼上打下烙印,在我奔波于宿舍和实验室的路上,在每一次敞开自己拥抱他人的谈话里,在与时间谈判、达成先笼统后具体的协议时,这些印记就会跳出来,默默地提醒着我,新生活已经开始了。
我不会忘记那段暗淡的时光,仿佛世界把自己逼进墙角。那里只有一面镜子。它按着我的头,恶狠狠地说,看吧,这就是真实的你。我看到了什么?一张破败的脸,蓬头垢面,一筹莫展,在狭小的空间里,像无头苍蝇一样地转圈圈;懊悔过去,忽略现在,恐惧未来。
也许拿出勇气,面对残破的自己,是世间最残酷的事之一。
在与自我的朝夕相处中,我发现了它曾被忽视的阴暗角落,我努力地拿起蜡烛,试图照亮。
在亲近的人都只存在于发亮的屏幕,无法触摸到实体的时候,他们的关心和鼓励变得更重要却也更加徒劳。在最黑暗的夜里,一个拥抱就能解决的问题却只能在静静流淌的泪水中消解。
宅家七个月,与自己长久的周旋,经历的焦虑和痛苦之深可以说达到了二十多年来的顶峰。跳出来之后,看到的事实也证明,在那样的情绪下,几乎不可能对现实做出实质性的推动。
但我仍感谢那段时光,它让我更加珍惜眼下,曾经嗤之以鼻、现在终于明白,来之不易的生活。
这样的生活里,我真实地为一个又一个目标奔波,真实地与每一个人交流,真实地期待、忧虑与解脱。我开始明白,那七个月与自我的搏斗,让我认清什么是外界施加的推力,什么是心底迸发的激情。在极端苦闷里坚持下来的东西——阅读、写作,赋予了我重生的力量。我变得清醒果断,踏实细腻。
下面总结了一些疫情居家生活带给我的两个变化。只有在真实的生活中,我才体会到这种变化,它们让我惊喜与感激。
养成了良好的阅读写作习惯
疫情之前我的阅读是零碎不成体系的,对于书籍的选择盲目性很大,完全不明确阅读一本书的目的,只是抱持着“我应该读,不读会变傻”的心态,去强迫自己接受也许当时并不需要的信息。
19年下半年接触的《小狗钱钱》、《财富自由之路》,让我对实用类书籍有了不一样的感受,“原来阅读还可以这样过瘾,仿佛对症下药般的舒爽”。
疫情一开始读了《围城》《百年孤独》。小说带来脱离现实的沉浸感,却终究有限,离开别人的世界,还是要回归自己的世界。
从《快速阅读术》开始,这本倡议“一周要读六本书”的实用小册子,燃起了我对广泛阅读的热情。这样的阅读以精确地辅助生活为目的,而非陶冶情操、提高审美、增长见识等习以为常的目标。
这类逻辑分明主旨清晰的书籍,使归纳和整理的门槛降低。加上期间读了《结构思考力》《思维导图》这些工具书,我撰写读书笔记的能力得以快速提升,几个初步的尝试都得到了好的反馈,对于读书自信心暴涨。
说到反馈,也是之前在日记里强调过的、以前未曾意识到的关键问题,在多次输入与输出的练习之后,我理解了什么是虚晃的无用功,什么是真正地将知识为己所用。
阅读和写作是内功的修炼,带来的是思维习惯的崩解重建。回到学校以后,这样的阅读习惯延续下来,让我有了一双更清亮的眼睛,去看待周围发生的一切。
真诚交流好过闭门造车
这是几个月里与写作社的磨合带给我的转变。
最初怀疑过线上交流的意义,它零碎、消耗精力。
“阅读别人的作品能给我带来什么好处呢?”“了解别人鸡毛蒜皮的想法,我才没兴趣。”
是这样缺乏耐心的状态。
这样的态度归根结底源于自身状态的不确定。对自己的写作还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他人就更谈不上诚恳,更别说能收获点什么。每一次都沉浸在自己写得不够好的焦虑里,看不到现实是,在这样的社群里,大家都是一起成长的,只不过有的人快有的人慢,有的人基础已经很雄厚,有的人才刚刚开始。
硬着头皮去阅读、写评论,试图挤出一点点对他人有用的东西,并纠结于这样的努力是否有意义。在一次次深思熟虑的艰难表达中,我逐渐适应,找到定位,也收获了他人的真诚。
原来并不需要去装成一个有价值的人,真诚本身就是一种价值。
不畏惧表达的疏漏和他人的批评,只是去给予和接受。这样一来一往的交流中我们得以变得熟悉和默契,最终收获爱与友谊。人与人之间的联结,也许不在于去探讨什么高高在上的东西,只是看见与被看见,理解与被理解。
在不断适应中,我学会了与不同风格的人交流,对如何选择沟通方法有了新的概念,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勇敢地表达喜爱,用真实的感受去回应。
比如有人夸我的文章不错,一开始我的态度是,你过奖了,我还差得远;但现在,我只是告诉他,我很开心。
这种好的反馈可以强化对方对你的态度。同样,你知道你做一件事能让别人开心,你就会更多地去做这样的事情,比如无私的赞美与客观的反馈。
这里特别想感谢的是大胡桃。还记得她刚来P1的那周,把大家的文章都评了个遍,有褒有贬。那周我写的是柳比歇夫那本书,她坦诚地表示有个地方没有看懂。诚实地说,一开始看到这个评价我有点羞愧和恼怒,但明白接受这种意见是重要而且必要的,因此还是硬着头皮回复了她。后来,她几乎每次都认真地回复每个人的文章,一针见血,真诚有趣(并且可爱),让人佩服和感激。这种榜样效应让我也开始放下包袱,耐心地梳理对他人作品的感受。开始感觉到群里的交流氛围发生了变化,大家都更乐意去敞开自己,交流最真实的想法。
另外要感谢的是Yin,写黎戈那次她说在黎戈身上看到了我的特质。那时候真是受宠若惊,因为长期以来我都沉浸在“我不够有价值”的情绪里,直到那次,我才明白,在大家心里我是这样的。包括上周她看完《耿琦》给我的评价,都让我非常开心。那时我才真正理解看见与赞美的力量,真的可以给人发自内心的动力。
还有鱼,追梦者,1900,歪兔,婷婷,刘同学,米朵,在与你们的交流中我都感受到了不同的力量,这种力量推着我去成为一个更好更真诚,更清醒更努力,更温暖更勇敢的人。是你们对我的温柔,让我懂得对人好。
下半年,实习、秋招和毕业论文,三座大山挡在面前,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但我充满了信心与能量。疫情带给我新的勇气,那是一种直面现实、脚踏实地的勇气,这样的勇气一定会派上用场。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