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浓缩的世间百态

都市白领叶蓝秋,在医院续医保的过程中一次检查,意外查出淋巴癌晚期。当天在公交车上上演了一幕拒不与老大爷让座,并因为一时之气话“要坐坐这儿!”
叶蓝秋的大腿,彻底改写了牵连其中的数人的命运。


还记得几年前高圆圆与赵又廷的定情之作《搜索》吗?几个人物的命运都源自公交车上的一件小事。

每日上下班,都要选择公交出行。公交车这个移动密闭的空间很有意思。它随机把陌生的人聚集在一起,时有遇到熟人的惊喜,时有各种不守规矩的奇葩,时有陌生人一见如故畅谈一路。几十平米的小小空间,每时每刻都在上演着小人物的故事,展现世间百态,鉴别着人性善恶。

01

一上车,我像往常一样找个空位坐下,翻出手机。这时身后传来很大声的清嗓子&擤鼻子&咳嗽的声音。种种声音预示着可能是上呼吸道感染者,潜在的感冒传染源。而他的手机正好位于我左耳上方,手机中传出《奇葩说》激烈辩论声音。

“大毒源+噪音制造者”,本想一早静静的刷刷公号,看看新闻,而此时此刻我的心情烦透了。要不要阻止?

  • 这人太没有公德心了,公共场所怎么能这样影响别人呢?这种现象应该阻止!
  • 会不会太小题大做,显得自己太小气了?忍忍算了。

密闭的公交车是空气传播疾病的好发场所。很多人戴口罩,都是害怕雾霾,被传上疾病,都是为了自己。但是有没有人想过,有时候我们需要戴口罩是为了防止自己把疾病传给别人呢?

公交车虽然密闭,却依旧是公共空间,不是自家客厅。大声打电话,聊天,外放手机视频声音,这些私人的行为不适宜公共场合。没有人感兴趣你家的鸡毛蒜皮,没有人想被灌入你的喜怒哀乐,没有人想接受你的言论观点。

“不大声喧哗”,公共场所最基本的礼仪,却是很多国人缺失的。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很少提及要考虑他人的感受。直到出国游盛行,我们把这个恶习带出国门,受到别人的轻视与反感时,我们才逐渐意识到,公共场所保持安静是一种素养的体现。

02


“公交车上该不该让座?”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从小我们被教育要把座位让给需要的人,公交车上也专门设立了“爱心座位”。但是后来听说,一向礼仪闻名的日本却不让座,如此矛盾的行为引其我的好奇。

在日本的文化中,一直强调自立和不给人添麻烦。给老人让座就是暗示对方行动不便需要照顾,是对对方的不尊重,而接受别人让出来的座位,会让他们觉得给对方添麻烦了,十分不好意思。那些真正需要照顾的老人们也都避开高峰期出行。小孩子们也很少给让座,从小进行磨炼(甚至某些日本小学规定在校生不许坐座位)。而那些不能走路的婴孩有专门固定他们的婴儿车的区域。至于那些残疾人孕妇也是有专座的。

但是我们日常看到情景呢?

  • 小孩一上车就嚷嚷哭闹着要座位,而且还要坐好的座位;
  • 拥挤的车厢里,瘦小的孩子自己占据一个大大的座位;
  • 上下班高峰,老人比年轻人还多,打卡免费,还要带着小推车。
  • 老人走到你跟前理直气壮的让你把座位让出来,不说谢谢;
  • 一个老年人要下车前,喊其他老年人过来坐他的位子;
  • 看到别人下车,抢座位的技巧、速度与力量无人能及。

我们到底要不要让座?让座是我们的义务还是自主选择的权利?新闻中很多因为年轻人不让座而被老年人打耳光,坐大腿等等行为曝光。

让座本是一种美德,但有时它变味了,变成一种道德绑架。

03
一次晚上乘公交车回家,一个中年妇女带着10来岁的胖小子坐在我对面。胖小子上车不久就睡着了,断断续续发出震耳欲聋的鼾声。作为医学专业的敏感性,我认为这个孩子是典型的“呼吸暂停睡眠综合症”,小胖子正直生长发育阶段,此病会严重影响他的大脑发育,危害他的身体健康。

正当我想着要不要告知家属时,车上一些好心的大爷大妈已经开始跟这个妈妈聊上天了。聊天中,孩子妈妈的描述更加符合了我之前的验证。于是,我诚恳的说,“快带孩子去医院看看吧,这个病已经很严重了。”

孩子妈妈脸色开始有些不悦,有些警惕了。

于是我把这个病的危害,应该去哪个科哪个医院看都详细告诉她,车上一些大爷大妈知道这个病,也帮着我劝说孩子妈妈。

然而当我们费劲口舌后,孩子妈妈淡淡的来一句,“孩子跟他奶奶长大的,他奶奶说了,没事。”

“他奶奶是医生吗?”一大爷问道

“不是。”

“那去医院查查也没什么不好啊,医生更专业啊。”

“他奶奶说了,那都是混弄人的,这打呼噜很正常,他爸爸小时也这样。”

听了这话我苦笑不得的看着那个大爷。大爷也很无奈,安慰着我,“算了,别劝了。”

虽然这是在公交车上,不是在医院,但临床上会遇到很多这样无知的患者,无论你怎么解释,依旧按照他的荒谬逻辑,不信任医生。临床工作已经很繁重了,然而跟这种患者,患者家属沟通更加更加累心。
有的病人家属来医院时就满身怨气的,认为“因为你们医院治这个病,所以害的我们才得上”;有的人认为住院了交钱了,医生就应该为他服务私人专属随叫随到找不到人就大发脾气;有的人认为医生为了赚钱乱开检查乱治疗,明明是小病非要说的很严重,往大了治。

医生关于性命的职业。一个人对医生的态度与行为,足可以证明他的认知水平,也预示着他未来人生的命运。

你可能感兴趣的:(公交车,浓缩的世间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