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你们将因为我而有福

微信朋友圈看到这样一个文章标题:《心理学家如何共情无理取闹孩子?答案简直了…》,我点开后看,内文的标题变成了《心理学家如何共情无理取闹的孩子么?心理学家解构儿童愤怒的过程》。

以下是部分内文:撒泼打滚、脾气暴躁的儿童会让家长极度无助;会让航班的乘客感到恐惧;甚至会是幼儿园教师的噩梦。现在,儿童的暴躁脾气成为了科学的课题。

研究表明,孩子们所有的尖叫、踢打和叫喊有着一定的规律,并且可以通过科学进行解释,重新构建其中的心理行为。儿童发脾气的过程,并不是像我们体会到的那样不合逻辑、杂乱无章,这一过程有着一定的规律和节奏。

研究人员说,父母一旦理解了其中的规律,这些认识就可以帮助父母、老师甚至是倒霉的旁观者更有效地应对孩子的撒泼耍赖。而且有助于临床医生区分这些行为是儿童发展过程中的正常发脾气,还是潜藏疾病发出的警告信号。

这一理论认为,理解发脾气,关键在于详细分析幼儿发脾气时声音。

论文的合著者,明尼苏达大学的Michael Potegal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我们掌握了人类发展历史上,最量化的发脾气理论。”

古老的发脾气理论会认为崩溃的情绪始于愤怒(叫喊和尖叫),结束于悲伤(哭泣和呜咽)。Potegal发现,其实,这两种情绪相互紧密地交织在一起。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才能让孩子尽可能快地结束发脾气呢?

其中的诀窍就是让孩子的愤怒尽快到达顶峰。一旦孩子不再生气,剩下的就是悲伤,悲伤的孩子会伸出手来寻求安慰。科学家们说,要让愤怒快些过去,最快的方法就是什么也不做。当然,这对于父母或照顾者而言,并非易事。

“耍赖的过程往往都是这样——愤怒情绪的流动很快就会达到顶峰。”这是因为,从科学角度看,发脾气和雷暴或其他自然现象没有什么不同。

我对这篇文章持否定态度,虽然作者是专业人士,但作者没能发现产生问题的原因,也没有提出解决问题的真正办法。

为了佐证我的想法,我上网去查找资料,希望有证据支持我的观点。结果我很失望,至少是我没有找到能全面支持我的观点的证据,我是孤家寡人!

我是怎么样看待“无理取闹的孩子”的呢?

有一句老话:“无理取闹,必有所图”。这句话是针对成人而言,意思是说当一个人用一些滑稽的、荒唐的、不着边际的理由说事时,其实是想掩盖内心无法或者难以启齿的原因。

那么难道孩子无理取闹不也是同样的原因吗?

也就是说没有无理取闹的孩子,只有没有读懂孩子内心的大人!

网上看到大量的资料大都是说孩子在一些愿望得不到满足时的不良表现以及解决办法。

比如孩子要买一个玩具,在无法得到满足时不看场合,立刻哭喊、满地打滚,甚至踢打大人;孩子在玩游戏时被家长制止,孩子生气,破坏东西等。

孩子的这一些表现都是有明显具体原因的,孩子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是大人一开始无条件满足孩子的需求,遇到这样情况没能正确处理,以至于愈演愈烈。

我有三个孩子,最小的都已经满了六岁。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至少在我面前,他们是没有出现过这种现象的。因为我在一开始孩子有这种苗头时,就及时予以制止,叫做“不惯出他们的毛病”,让他们养成好习惯。

我记得老大很小的时候,那时我在深圳打工,和她在一起的时候不多。老深圳才知道,现在深圳中医院对面(东侧)曾开过一家百货商店。

一次孩子来深圳玩,一个晚餐后我带她去那里逛商场。她走到卖果冻的展台前就不走了,要我买给她。我蹲下来,和她面对面,慢慢地、反反复复地和她讲了数十分钟,期间有不少顾客和店员围观。后来,她终于放弃了自己的要求,和我开开心心地离开了。

在我的印象中,她一直都是很懂事的,包括后面的学习和个人成长。

老二是个男孩,除了我出差,基本上每天我们都能在一起。小时候,有一次他因为自己的要求没有被满足,开始哭闹,我直接就把他放到在地上,告诉他还可以打滚。看到我是这种态度,他讪讪然自己爬起来了,我这时才带他去洗手,然后慢慢告诉他我为什么要拒绝他。

但是,在后来还发生过几次“无理取闹”的行为,这才引发我的思考,他为什么会这样?

初为父母的人觉得带孩子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其实现在的孩子比以前的孩子好带多了。我小时候还看过有人将油印的“符”四处张贴,“天惶惶,地惶惶,我家有个夜哭郎,过往行人念三遍,一觉睡到大天亮。”

孩子为什么哭?因为饿了。那孩子吃饱了问什么还要哭呢?病了。那孩子没病,吃饱了为啥还要哭呢?营养不良,孩子不舒服,无法表达,只能哭。

现在孩子的营养都跟上了,所以几乎没有夜哭的孩子了。

有一次,我开车带孩子出门,不记得是什么事情引起,孩子在车上大哭大闹,好不容易将他制止了,我发现他很快在车上睡着了。联想到前文所谈到的孩子夜哭现象,我再回忆孩子几次“无理取闹”发生的时间背景,突然发现,大人找不到由头的“无理取闹”实际上是孩子因为疲倦而不懂表达引起的。

其实就是另外一种形式的闹觉,孩子在临睡前身体虽然困倦,但大脑还处于兴奋状态,难以入睡,又很不适,无法用语言表达,只好用哭闹的形式来表达。这时,大人只要安抚一下孩子,帮助孩子快速入睡就没有问题了。

有人会说,闹觉是晚上的事,为啥孩子一大早也会“无理取闹”,大白天也会“无理取闹”呢?不奇怪。成人是不是偶尔会出现睡了一个晚上可能更累的现象?因为睡觉的姿势,温度的变化,室外的噪音,对抗激烈的梦境对人的睡眠质量是有很大影响的,所以白天偶尔出现“无理取闹”其实就是因为头天晚上没有睡好的原因。如果是中午或者下午出现“无理取闹”现象,是因为孩子白天玩得累了,需要休息一下。

自从我归纳总结出这个原因以后,只要孩子出现“无理取闹”现象,我不再批评,更不会打骂,而是尽量用拥抱来安抚他,尽快找地方让他休息一下,他很快就会安静下来。

等老三出生以后,我将这种方法告诉带她的阿姨,她在成长的过程中可是少受了不少“不白之冤”呢。

因为我不是育儿专家,也没有机会宣传我总结的体会,只有偶尔和一些妈妈谈到此事时,我才会择机介绍我的体会。

因为看了是“心理学空间网”发的文,又是心理学家的理论,还在2011年《情绪》杂志上发表,我看了觉得不够全面又到网上查找,才发现,我是首个这样总结的。

难道我在育儿和教育方面有天赋?真实的一段经历:我初中毕业前,老师要我们填志愿,准备考什么学校。我第一次填的就是“株洲幼儿师范学校”,结果老师告诉我:那个学校不招男生。

我从小接受唯物主义教育,所以对鬼神和相面算命是不相信的。

93年底,在现在的深圳莲花山公园内那时有个“莲花山临时安置区”,是洪学智将军题名的。里面有一个“新天地酒楼”,酒楼有一个值班守店的人,他说看我的面相,以后在小群体里会混得很好。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是从我的鼻子看出来的。

我当然不相信,要他说清楚,他摇摇头:“天机不可泄露”。

过了一段时间,我们混熟了。一次他喝得有点多了,我找了个由头又问起他给我相面的事。他这才告诉我,说鼻子只是噱头,神话一下自己。他说判断我以后在小圈子里能混得不错,是因为看到我和别人在交流的时候,说话比较有条理、有逻辑。

我后面的经历基本印证了他说的话,后面无论做什么都成功了。如果说现在经济上遇到困难,这只是因为我做人善良的结果,因为对某出版社领导的信任导致的结果,被几个局级干部出卖良心的结果。但这不是最终的结果,这只是一个阶段,因为法院已经接受了我的立案材料,我已经完成了一些人认为不可能完成的第一步。

我从小比较喜欢看书。工厂有个图书室,小时候我父亲一段时间几乎天天带我去,我一般是借一本薄一点的书先看,到闭馆前已经看完,这时候再借一本厚的回家看,第二天再还。因为我不写作业,还经常逃课,所以我有足够的时间看书。没有多久,我就将图书馆我能看的书都看完了。

幸亏后来新华书店在我们那里开了一个书店,我几乎每天都会去看书。我用帮他们打扫卫生换取了可以进到书柜内部看书的机会以及可以带一本没看完的书回家的资格。

虽然和一些真正有学问的人比,我的差距很大,但和一般的人比,我具备了一定的通识储备,一些反常识的事情很难影响我,而我也就是凭着这一些常识培养孩子。

老二明天要考试了,老师早早地下发了考试复习范围,但我这几天却鼓励孩子玩电脑、玩手机游戏等各种玩,只是时间久了注意休息眼睛。因为我不在意分数的高低,只想看看通过考试发现他不会的(被老师扣分说明他还不会)是否在我能接受的范围内。

这是我从老大的成功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也从一些成功的孩子那里得到了验证。不在乎考试成绩的高低,在乎他是否保持对学习的兴趣。等孩子大一点时,帮他建一个合适的朋友圈。等孩子再大一点时,帮他找到一个真正的人生导师。始终把最求知识放在第一位,把学习当成手段,把读名校当成一段经历。

因为和一般的人比,我有这样的条件。这个条件不是钱,是我喜欢动脑筋想办法思考和解决问题,是我作为图书行业从业人员很容易通过出版社接触到真正有学问的人,特别是现在的深圳市书店行业协会会长身份更容易办到这一些事情。

养育出色的孩子,我有案例、有经验、有方法、有团队、有资源,不是吹牛而是自信,除了能培养好自己的,也能帮助那一些愿意接受我的理念的人。

说实在的,在我发现我对孩子“无理取闹”的总结几乎是唯一的时候,我想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孩子们,你们有福了,因为我要专注教育了!认识我的家长,如果能接受我对理念,在教育孩子的路上你将少走很多弯路!

结缘有缘人,世界那么大,能帮一个就是一个。不过,首先帮助心悦阅读项目的二十个众筹股东的孩子成长,是必须的。也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能通过他们去帮到更多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们,你们将因为我而有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