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02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指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为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对其实施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育、引导和影响。

背景:2021年提出,2022年1月1日颁布《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开始实行。

家庭教育的现状:
家庭教育观念不当:重智轻德
家庭教育目标不当:考试名次 唯分数论
家庭教育方式不科学:教育只是学校的事情 “养而不教”
家长教育能力不足:自身素养缺乏 缺乏系统的规划

措施:
国家社会:提供指导 制定方案 提供建议 搭建交流平台
学校:合作 深入了解 沟通交流(老师与家长 家长与家长)
家长自身:理念转变 改变“唯分数论”;沟通交流 关注心理健康;参与培训 提高自身;创建氛围 家风建设

语料:
实现成绩导向的功利化教育向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转变
完成重学业监督式教育向重视内心沟通式教育的转变
促进“闭门式”家庭教育向家校共育的转变

(1)强化家长主体责任意识,树立科学家庭教育理念
一是树立全面发展的成才观,端正教育目的,保持对孩子发展的合理期待。引导家长明确学业成绩只是选拔性教育的标尺,而非个体优秀与否的绝对标准,充分尊重孩子发展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培养孩子的广泛兴趣爱好、健康审美追求和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其科学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能力。
二是树立平等尊重的亲子观,调整教育动机。引导家长反思自身教育理念和行为的科学性,扭转不合理的教育认知,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给予孩子更多的成长空间。

(2)引导家庭教育回归本真,创设丰富多彩家庭生活
首先,引导家长注重家庭建设,为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一方面要提升家庭的整体功能,强化家长的角色地位和身份意识,自觉履行自身的角色义务;另一方面提升家长的教育能力和智慧,注重细节育人,于生活细微处为孩子形成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
其次,引导家长充分认识劳动的教育价值,重视孩子的生活体验。一方面,引导和鼓励孩子自觉参与、自己动手、坚持不懈地进行劳动;另一方面,家庭要树立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孩子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提高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帮助孩子养成吃苦耐劳的优秀品格和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最后,引导家长为孩子构建丰富多彩的家庭生活。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应坚持生活中心原则,将教育真正融于生活之中,充分利用家庭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培养孩子健康的体魄、对社会的责任、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丰盈感知,真正促进孩子全面和谐发展。

(3)引导家长掌握儿童成长规律,保障儿童心理健康
首先,家庭教育指导要帮助家长掌握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特点和教育规律。儿童发展具有连续性与阶段性、普遍性与差异性以及鲜明的时代性等特征,家长应当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准则,根据其不同发展阶段的成长需求,内容有所侧重,方法有所调整赋予家庭教育更具理性、更为科学、更加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提高家庭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其次,引导家长树立民主型家庭教育理念,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一方面,引导家长在日常沟通中,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采取平等沟通的方式,搭建良好的亲子沟通渠道;另一方面,引导家长增加对孩子的关注,主动询问、耐心聆听孩子的内心想法,及时合理地处理孩子的情绪,引导孩子解决问题,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状态和人际关系协调能力,从而促进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

(4)引导家长参与家校共育,为儿童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家庭教育要取得好的成效,离不开与学校教育的密切结合、通力合作,成为好的合作者是每位家长的必修课。一方面,强化家长对于家校共育内涵及重要性的认识,提升家长参与家校共育的积极性。家长参与家校共育具有丰富的内涵,既包括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和家长组织,也包括参与学校管理或决策。另一方面,引导家长发挥在家校共育中的主体作用,鼓励有条件的家长为学校提供各类教育资源或积极承担学校的志愿服务活动。如发挥家长的专业优势,邀请来自不同领域的家长走进课堂,为学生打造丰富多元的课堂体验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

非正规教育

1.含义:非正规教育不同于正规教育,不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组织实施和专业的教育工作人员从事的教育,而是学校教育机构之外的一种组织化程度较低的教育活动形态
2.举例
(1)父母不是专业的教育工作人员,但在生产劳动或家庭生活中有意识、无意识地向儿童传授生活相关的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念,是一种非正规教育
(2)博物馆不是专门的教育机构,但在展览中间接地向大众传播符合社会主流文化的意识

组织性较强的非正规教育:教培机构、成人继续教育、社会培训
组织性较弱的非正规教育:博物馆、红色基地、家庭

➡️终身教育 教育环境中,正规教育和非正规相结合 构成学习型社会
➡️双减 双减政策取缔教培机构是否与促进非正规教育的复兴相矛盾?
双减政策取缔教培机构在于整顿良莠不齐、功利化、市场化的教育培训,非正规教育的开办需要国家政府的引导

传统教育学

1.简介:杜威将教育的时代化分为传统教育时代与现代教育时代,认为19世纪以赫尔巴特思想为主导的教育时代是传统教育时代。杜威的教育思想引导现代教育。
2.核心思想:
(1)在教育内容上,主张以教材为中心
(2)在教育空间上,主张以教室为中心
(3)在师生关系上,强调以教师为中心
3.评价:该理论强调到教师的权威,重视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作用,重视系统知识的作用。同时赫尔巴特的教学形式阶段理论勾勒了课堂教学的完整过程,具有可行性和实践价值,对19世纪乃至当今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由于该理论缺乏对儿童主体的认识,后来受杜威等教育家的批判

教育信息化

1.背景: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推动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引起了人类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
2.含义:教育信息化就是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刻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的过程,将教育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基本特征是开放、共享、交互与协作。
3.意义
(1)增加了人们接触信息和数据的可能性,一切教育活动变得方便、快捷、高效
(2)信息技术将十分有利于发展各项教育和培训产业。
(3)信息技术带来了教育新技术的广泛应用,随之将带来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料等各个环节的变革。(4)促进个体进入职场和融入社会,促进个体现代化。
4.措施
(1)在观念上,具有现代化的意识。
(2)在能力上,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
(3)在自主性上,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4)在知识上,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和综合能力。
(5)在活动方式上,具有合作共事能力。
(6)在条件上,具有实现教育的信息化

教育现代化

1.背景:社会现代化指人们利用近现代科技,全面改造自己生存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社会变迁过程,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思想意识等。
2.含义:教育现代化指教育应该把社会现代化的理念、要求、方法、手段、技术等逐渐实现化的过程,这是教育发展的趋势。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特别是人的观念的现代化。
3.表现:现代化体现在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体制、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管理、教师素质等方面的现代化。
4.建设:口号—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政策——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政策——2019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战略

(1)八大基本理念:以德为先,全面发展,面向人人,终身学习,因材施教,知行合一,融合发展,共建共享。
(2)总目标: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推动我国成为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为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3)具体目标:
①建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
②普及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③实现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
④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⑤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⑥高等教育竞争力明显提升;
⑦残疾儿童少年享有适合的教育;
⑧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治理新格局。

试述21世纪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

1.教育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是整个社会现代化进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是一个具有指向性的、能动的教育变革过程,是教育的整体性转型,是教育获得和深化现代性的过程。

2.教育全球化。
教育全球化是一种社会存在,是人类社会的教育不断跨越空间障碍、制度和文化的社会障碍,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充分沟通,达成更多共识,采取更多共同行动,同时不断深化现代化的过程。

3.教育信息化。
信息化社会给教育带来了机遇,信息技术改变教育管理方式,变革教学组织形式和手段,拓展人们学习的时空。

4.教育终身化与学习化社会的建立。
学习化社会也叫学习型社会,是指具有相应的机制和手段促进和保障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社会。创建学习化社会是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必然要求。

5.教育民主化与教育变革。民主化要求教育具有平等、民主、合作、能调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积极性等特点。它包括教育的民主和民主的教育两个方面。

6.教育多元文化。多元文化旨在促进教育机会均等,使不同民族、种族、宗教、阶层、性别和特殊群体的学生都受到同样的教育,消除教育歧视。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