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似西川杜工部,海棠虽好不言诗

今天看林语堂所写《苏东坡传》。

书里提到苏轼被贬黄州时,赠歌女一首诗的经过:

(苏轼)通常写得比别人好也比别人快,因为他常常要在宴席上当众赋诗。他的思想比别人清新,类比和掌故也用得较恰当。有一次朋友在黄州为他饯行,席上一位女歌姬请他在披风上题诗。他驻黄州期间没有听过这位歌女李琪的名字,他叫她磨墨,并提笔写了一个平淡的开头:

东坡七年黄州住,

何事无言及李琪。

然后他停下来继续和客人谈天,在场的人都觉得这两句平淡无奇,而且全诗又没有写完。苏东坡继续吃喝谈笑,李琪上前要他写完。“喔,我差点忘了。”苏东坡说。他再度提笔,马上完成后两句:

却似西川杜工部,

海棠虽好不吟诗。

音韵完全吻合,这首诗的效果有如一颗小宝石,照例充满他漫不经心的美感。诗中微妙地恭维这个少女,李琪因此变成文学上不朽的人物。

这里苏东坡化用了杜甫诗中不写海棠典故。

当年杜甫在成都居住多年,当地盛产海棠花,全国闻名,但《杜集》中绝无海棠诗,为什么呢?《古今诗话》中有一种猜测:“杜子美母名海棠,子美讳之”。

但苏轼借用在此处,就又变成了一种极妙的恭维,而与前两句相连,更是奇峰突现,顿时有了不同的意象。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却似西川杜工部,海棠虽好不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