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一个笑话开始讲起
话说过去有个牧师对上帝非常虔诚,一生都在努力传教,这一天他坐上了一辆出租车前往目的地,那个出租车司机开车不仅野蛮而且全无章法,超速,闯红灯,逆行下的牧师一路祈祷,不过牧师的提高好像没有什么起作用。最后司机因为和火车抢道被撞翻了车毁人亡,牧师和司机都去见了上帝。
到了天堂,使者圣彼得指着一座巨大的好菜和司机讲这是你的房子,然后指着一个又小又破的房子,对牧师说,这是你的牧师非常委屈的对圣彼得讲,圣彼得啊,这不公平啊,我一辈子规规矩矩地侍奉上帝努力传教,你就给我这样一个破房子,这个司机一路就没守过规矩,闯了无数的货,最后把我们都带到这儿来了,你却给他这么好的一个房子。
圣彼得讲,你虽然一辈子在传教,可是每次你在教堂里宣讲时,听众们都在睡觉,而坐在他车的人总是在祈祷。
这个笑话我是在20多年前听的,当时就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因此记忆犹新,听完这个笑话之后,我首先想到的是演讲能力的重要性,我们在做报告或者演讲时不是自言自语,而是在进行一对多的信息传播,其目的是让听众接受我们要传递的所有信息,但是很多人忘记了这个目的,只是考虑怎么能够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完,而根本不考虑听众是否听进去了,笑话里的那个牧师就是如此。
不会演讲的人除了忘掉了讲话的根本目的,还常常会犯这样三个毛病。
讲话缺乏对听众的针对性
不管听众是谁都用同一个讲法,有的人用一篇演讲稿同一个PPT,以相同的演讲方式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讲上一年,这样即使所讲的内容本身很好,但是因为没有针对听众,对内容作专门的处理,也没有根据当下大家关注的问题进行调整,听众要么听不懂,要不提不起兴趣,最后话是讲了效果却不佳。
我一般在演讲前都要先问听众群是谁,这是背景如何,然后根据听众的特点做不同的准备工作,即使是相同的主题,对不同的人内容也会有所改变,想法也是完全不同的,比如我在做技术报告时,大致会将听众分为4种,企业,高管,创业者和一般从业者,大学老师和学生,政府官员。
由于他们听讲的目的不同,专业背景与知识水平不同,认知水平也不同,因此同样讲智能时代,我们讲的内容会有很大差别,对于基础知识比较了解的听众,我在介绍背景知识就会非常快,对于那些平时不接触这个题目的听众,就是要把基本的原理讲透,而不是试图给他们灌输太多的内容,另外针对不同行业的人也要做不同的调整,在不同的时间可能要做不同的例子,以便让大家感觉内容是新鲜的。
试图在有限的时间里讲完更多的内容。
今天大部分人所犯的毛病不是讲的内容太少,而是太多,要知道在一定的时间内,比如一个小时里面能讲多少内容,不取决于演讲者准备了多少,语速的快慢,而取决于听众接受的速度以及专注程度,讲的枯燥大家固然无法专注,就算讲得生动有趣,听众全神贯注,大家接受一个新的内容,总是要花时间理解的,这个理解的速度就是瓶颈。
很多人在演讲时准备了很多内容,一看时间要讲不完了就提高语速,试图把自己准备的内容尽快塞给听众,这是听众的接受程度就会变差,反而能接受内容更少了,还有很多人习惯性拖堂,废话连篇,10分钟可以讲完的内容一定要用15分钟,听众听到后来其实已经不耐烦了,最后给她鼓掌表达的是谢天谢地,这个人总算下去了,而不是对他的演讲表示感激,拖堂不紧,不可能传递出更多的内容,而且会给听众留下一个坏印象。
对于任何演讲者,都不要指望一次演讲能够讲清楚10件事,真能把一件事讲清楚,目的就达到了,我做报告时演讲要点一般不会超过三条,超过三条大家根本记不住,因此我对那些什么,100条秘诀,18个方法,36个最佳之类的书或者文章,从不认为有太大用处,这不仅因为大家记不住,而且那么多的内容要么?狗尾续貂,要么自相矛盾。
哗众取宠,危言耸听
很多人不在内容的质量上下功夫,只靠段子和八卦拼凑内容,靠贫嘴性听众,听众听的时候可能挺高兴,听完以后除了记住一两个段子,什么都没记住,这种人以后在演讲时大家就不会再感兴趣了,还有人在演讲中讲了一大堆的大话空话或者煽情的话,动不动喊口号吓唬人,哗众取宠,但是他们所讲的事情前后矛盾,逻辑上不能自洽,不仅目的达不到,而且给听众留下了笑柄。
对大众演讲时不仅是要有目的性,并且要尽可能的达到目的,我们在平时和周围人沟通时也应该如此,很多人讲一件事情的时候,觉得把它讲完了,告诉别人了,就算完事了,却忽略了对方,可能根本没有收到信息或者收到信息后呼市的情况,很多时候两个人吵架,就是因为这样的无效沟通引起的,比如张三说,我不是告诉你该如何如何吗?李四说,你讲了吗?我没有听到啊,这种情况并非其中哪一个人在说谎,而是张三在讲话时根本没有注意到李4,有没有在专心听,张三讲过的话,就认为你是接受了自己所表达的信息,有时你还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张三能找到一个证人,证明他讲过什么话,然后说你看王武能证明我说了这话,这样一来。张三似乎证明了自己没有犯错误,责任在李4,但是尽管如此,他想和李4沟通的目的还是没有达到,因为李斯确实没有听到,或者没有听进脑子里去,这样的沟通又有何意义?
任何人讲话都有责任,保证信息按时准确的送达对方,而对方确实明白了他的意思,在现代任何通信协议中,但凡是发送了一条信息都必须接收到对方的确认才算通信完成,而不仅仅是把信息发送后就可以了,虽然我们在生活中不需要像现在通信那么精确,但是确认对方收到你的信息,并且理解你的意愿,是人和人交往的基本技巧。
如果对前面讲的那个梦似的,笑话再往深了想,我们不仅讲话要达到目的,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如此,而不是仅仅满足于交了差就算了事,中国有句老话没有功劳还有苦劳,没有苦劳还有辛劳,这种态度要不得。
我们在工作中有有时会见到这样一些现象,比如领导交代,某个人去和客户联系一下,约定一个时间见面,接下来,领导如果不去问他,他也不会告诉领导任何结果,等到某一天领导又想起这件事,问起来他会说哦,打了两次电话没有打通,或者发了邮件和微信给他,对方没有回,认可接受任务的人就有问题,既然接受了任务,并非按照要求采取行动,冷就算完事了,而是需要达到目的,电话没打通,邮件没有回,就要主动想别的办法,而不是用没有功劳还有苦劳,没有苦劳还有辛劳为自己开脱。
前面笑话中的那个牧师,他的苦劳连上帝都不喜欢,我们在生活中也好工作中也罢,如果做事仅仅有苦劳和辛劳的话,不仅我们的上级不会满意,周围的人也不会觉得靠谱,我有一次委托合作单位的人帮我订火车票,经办的人订票的时候把我的证件搞错了,也没有确认能不能拿出来,等我到了取票窗口取票取不出来,因为票已经售完,哪怕再花钱也办不到了,好在上海高铁站旁边是机场,我买了一张全价的飞机票走了,事后告诉经办人这件事在向我道歉,对于这种只有苦劳的人真的让人哭笑不得,但我通常不会在那么第2次半是在工作中很多人会有这样的疑问,一些重要的能够出风头的人为什么领导交给张三却没有交给李4,通常一个原因就是给了张三大家最后都能分享功劳,而给了李氏理事会为自己的辛劳和苦劳断送了所有人的功劳,因此我平时宁可少做点事,让每件事都产生应该产生的效果,也不要为了完成任务,不讲究效果而做了一堆没有用的事情。
我在前面讲到的伪工作者就是做事的时候常常付出的力气,但是最后没有效果。
很多时候人的认知水平提升就在于看到了一些看似浅显的道理,是能够多思考一下,结合自己的经历产生一点共鸣,然后想到它深层的含义,一些宗教的经书,比如圣经和各种佛经或者中国过去的很多经典里面的故事都非常浅显易懂,有些人是看热闹,看完后能够记住一点故事情节就不错了,而有些人却能悟道,而悟道的关键在于勤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