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毕业后,我四年换了四份工作

老牌软件公司,明星人工智能创业公司,量化投资公司,知名硅谷大厂,毕业短短四年,我经历了四个风格全然不同的公司,遇见形形色色的人和故事。

求职

时间回到2015年秋季,在海淀区某技校读硕士的我即将毕业,和朋友们一起踏入了找工作的大潮。

2015年依然是互联网创业的黄金时间,北京城人心浮躁,每个咖啡馆里都在聊着创业融资的机会。饿了么和美团打得火热,用户几块钱就能吃上一顿午饭。Didi还是个初创公司,和Uber竞争。今日头条正在高速发展,疯狂给应届生发期权。

手中最大的offer是网易游戏,36W的package就可以力压众多大厂。

10月末接到了最后一个面试通知。面试前一晚玩得太嗨,早上一醒来就接近面试时间。背上包冲出学校,跨过海淀桥匆匆到了公司大楼。四场面试比想象中顺利, 几天后就收到了offer,权衡一番后,被大公司的名头吸引,虽然package不是最高,但决定接受offer,至此尘埃落定。


初入社会

带着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想象,我终于变成了一个社会人。

入职后经历了一段体验新鲜生活的时光,每天做training,适应team,体验公司文化,忙得不亦乐乎。

成为社会人的新鲜感很快就过去,ramp up得也差不多了,渐渐开始了正常的程序员生活。公司是好公司,项目也是好项目,但却和我预想中的差别甚远。每天忙于业务代码,却很难感受到我在其中的价值。manager是project manager,在tech上并不精通,也不能给组员提供很好的建议。

勤勤恳恳工作一年以后,无聊的项目渐渐让我心生不安,觉得一直这样下去也是原地踏步,不能给我带来tech上的长期发展。

于是强烈的焦虑促使我去寻找更多的机会,机缘巧合下,我投入到AI创业的大潮中去。


迷茫

2017年, 深度学习是时下学术界工业界最热门的话题,AI公司如雨后春笋,而我加入了一个势头正盛的创业公司。

与其说是公司,不如说更像一个大学实验室。深度学习的从业者大都非常年轻,很多人刚刚硕士博士毕业,更有大批的实习生进入公司炼丹。

我很快负责起一小块业务模型。业务增长的速度很快,手里不断接到的需求。模型不断迭代,我也变成了处理数据的好手,唯一不足的就是迟迟不能发出paper。

作为业务线的一员,我的主要工作是迭代模型,有机会的话探索新的idea。没有接受过系统学术训练的我,在新idea的探索上屡屡受挫。眼看着每年实习生们发出的顶会paper,两手空空的我再次对未来的职业生涯产生了疑问。在我看来,要在这条路上走下去,非要一个PhD学位不可。反思自己的职业选择,因为专业是计算机于是选择当一个工程师,简单的路径依赖,却没有仔细想过未来的规划。既然如此,不如趁年轻再尝试一下别的吧。


Burn out

如何来到这家量化公司暂且按下不表。事实证明我挑选公司的眼光还不错,这家私募后来迅速成为了规模迅速增长的新兴私募之一。

工作内容却和上家看起来类似,只不过从深度学习模型变成了线性模型,从追求性能指标到追求可解释性。

然而在细节上却千差万别。研究量化模型更像做research,需要从大量的信号中挖掘最有效的那些,同时要小心避开数据清洗和过拟合的坑。

线性模型也并非本科学的那么简单,很快我就迷失在各种相关性中。处理好不同变量的相关性并不容易。

做出一个好模型的信念驱使我不断加班。然而事实证明,长期在压力和焦虑下只能抑制一个人的创新思维。经历两个月的高压状态后,我的模型没有赚到钱,我自己却burn out了。


离开

终于下定决心离开这个城市。

北京城四四方方,灰蒙蒙的天空让我感到压抑,长期996只能让我感受到自己是个工具人。我决心离开这里,去往南方更加明亮爽朗的城市。

似乎总是在面试这件事情上有着非凡的运气。毕业那年唯一给我发了拒信的公司,这次也伸来了橄榄枝。

也是在这里,我第一次和global的team合作,第一次体验到企业级编程,第一次经历异常严格的code review。对于一个技术驱动的工程师来说,这里有前沿技术实践。

也是由于这次跳槽,我的收入终于有了一次质的改变。在基本生活花费不变的情况下,我能攒下的钱大幅增加。

然而,这次离开的意义远远不止工作·。放下紧绷的神经,我开始深度体验一个城市的风貌,尝试工作以外的生活。原来可以不必时时被工作的焦虑驱使,普通人可以享有的生活和快乐,我错过了太多。我遇到了在互联网的圈子之外,那么多好玩又有趣的人。

当然在新的公司依然会有许多烦恼,只是这次我发觉,人生的许多问题并不是工作带来的,换工作也解决不了太多问题。


写在最后

回望过去的决定,我有很多后悔。

如果一开始就看出众多创业公司的潜力,我可能已经在某个独角兽公司独当一面。

如果没有离开第一份工作,可能就会过上work life balance的日子,不用经历这么多的挣扎和焦虑。

如果没有离开第二份工作,可能现在可以变成一个 team的小leader,拥有更好的发展机会。

如果没有着急离开第三份工作,而是再坚持一两年,打磨自己的策略,那么可能已经在今年的市场中赚的盆满钵满。

然而世上并没有后悔药吃。主观上来讲,在暂且稳定的当下,尽管依然存在众多的不如意,我也没有特别后悔过去的选择。没有这些选择和转变,我也不会有许多的思考和观察,也不会遇到这么多有趣又可爱的人。既然不能回首,不如就一直向前看,向前走。


如果可以重来,我也许会回到梦开始的地方  

你可能感兴趣的:(985毕业后,我四年换了四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