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日记1

昨天看网易公开课,发现上面说的一个心理学现象,就是在公共场合,总觉得别人会很关注自己,从而放大了一些小事情的影响力,比如说在聚会上把饮料倒到了身上,觉得别人都在看自己觉得很尴尬。其实我发现我也有这个坏毛病,还挺严重,比如说,在公司上班,因为很多人都坐在一块而没法认真工作,喝口水也要很小心淑女,生怕闹笑话,同事说一句跟自己无关的话都会很认真去听。简而言之就是,我好像一点都不喜欢跟别人一起办公。只想安安静静一个人坐教室里,这样效率也非常高。

另一个表现就是总是想引起别人的关注,难道真的是应了一句话:人越缺少什么就越想去显示什么。这也可能跟自己从小是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缺少自信有关系。

昨天还有一个纪录片让我很难忘,是外国人拍的反应中国留守儿童的问题。我发现其实留守儿童是个由来已久的问题了。父母出去打工,孩子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纪录片说这样的孩子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我看了视频,发现,还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那个懂事的男孩,很听话很懂事,学习成绩也很好,他妈妈后来也回来看他了,孩子也是个很有礼貌的人,会跟妈妈拥抱,谢谢妈妈买的礼物,男孩的爷爷奶奶也很有文化,没看到说过粗话,而与之对比的是另一个女孩,女孩的父母离异,奶奶把她带大,当然奶奶也很辛苦,但是奶奶很喜欢骂这个女孩,骂的都是很难听的话,说不带她了之类,与之对应的,女孩心理就比较乖戾,自卑。所以我觉得也许留守儿童不是一个这个纪录片说的那么严重的问题,重要的是家里有没有给予孩子足够的关心爱护,还有经济条件,这个非常重要。

我记得我以前在网上看到一篇说穷人思维的文章,有的时候就是因为以前家里穷怕了,长大了还是以前的思维,不敢投资自己,比如我姐现在工作了,也有几万的存款了,也不敢买一个自己一直想买的相机。穷人思维大抵如此。

关于朋友,我不算一个人际关系好的人,所以请别人帮忙的时候总觉得欠了别人很大的恩情,在高中群里也没有号召力,一般是说一句话都被忽略的那个人。虽然有的时候很想找朋友一起吃饭,可是怕他们忙,也怕打扰到他们吧,都不敢联系他们。来北京实习这段时间,有叫过一个高中算是在北京同学里关系最好的同学借过书,买东西,借过一次饭卡,蹭网。千恩万谢,不敢再叨扰。也怕人家不耐烦。尽量把人往好处想,心里就不那么烦闷,比如说,他说不能告诉我wifi密码,要亲自给我输入,因为他所有的信息都在里面,我就把他当成一个实诚的boy吧,不过这样真的会没朋友(女朋友)的;不回复我的让他充网费的短信,我当他没看到吧。毕竟不能要求太多。

人家帮自己是情分,不帮是本分,怎么还能有这么多要求。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理日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