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表附注——字越小越重要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大多时候只注意光彩照人、绚烂夺目吸引注意力的事情上,很多细节和平凡的事就忽略,重要的反而是细节的东西,那句“细节决定成败”并非没有依据。

一家公司的财务报表,很厚有100页,三张报表只有3页,剩下97页中很重要的部分是这三张财务报表的附注,附注是用来企业解释它按照会计政策来规则编制的财务报表。

看合同的时候越偏处的附注和小字,就越得仔细看。因为所有的坑和猫腻,通常都藏在这里面。财务报表也是一样,企业财务的所有秘密都藏在了附注里,和关注会计政策选择发生了变化。

有个方法能“一秒钟扭亏为盈”。这个神奇的方法就是改变会计政策。

会计政策和利润

美国财务专家施利特(Howard M. Schilit)写过一本书,叫《财务诡计:揭秘财务史上13大骗术44种手段》,其中提到,通过改变长期资产折旧方法来增加利润,是上市公司最常用的财务操纵方法之一。

重资产企业固定资产特别多,他们通过资产折旧政策来调节利润的效果最明显。

会计政策变更不一定都是财务操纵

最早允许企业选择和改变会计政策,不是为了给企业提供财务造假的机会,而是为了让财务报表能够抵抗企业经营过程中遭遇的外界环境变化,最大化地反映真实努力的结果。

20世纪之前,美国的会计准则只允许企业在记录存货成本时使用后进先出法 (LIFO) 。

芝加哥大学的Sunder教授曾经研究了后进先出法和股价变动之间的关系。在这篇题目为“会计变化对股价和风险的影响”Stock price and risk related to accounting changes的论文里,他发现,准备改用后进先出法的公司,股票的超额回报率会显著上升,说明市场站在了公司一边,他们并不认为在通胀时期,公司改变存货成本的会计政策,是利润操纵行为,而是认为后进先出法更好地反映企业的真实经营业绩。

哈佛财务分析框架

无论什么政策,只要出台后,在执行过程中特别容易出现动作变形的问题。

在传统的财务报表分析之前,增加了另外两个分析,一个是企业所处环境分析,包括我们刚才所讲的是否处在通胀环境中。另外一个就是会计政策分析,包括重要的变更以及和同行业其他企业的比较。

改变会计政策有的时候是企业在操纵利润,有的时候又是合理的,那么我们怎么判断是哪种情况呢?

首先,看宏观环境是否有大的变化。如果宏观环境变化,出现严重通胀,那么变更会计政策更可能是真实反映经营情况的需要。

其次,和同行业其他公司比较。一般来说,公司的会计政策和同行业公司会保持一致。如果与大多数公司不一致,是财务操纵的一个信号。

总结一下关于财务附注的两个重点:第一点,考察企业财务情况,不仅要关注报表本身,还要关注财务报表附注中的会计政策。

第二点,会计政策,主要关注变更的政策,以及与同行业其他企业的差异。可以使用“哈佛财务分析框架”来综合评价一家企业的财务情况。

越是细小越是要多去了解,其中的玄机就在其中。

你可能感兴趣的:(报表附注——字越小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