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

历史文化学院 2019级文物与博物馆学班 王禧 19819064824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子……”幼年时那快乐的童谣,在阳光里穿梭着,至今犹在耳畔萦绕……

        一进腊月门儿,便有了一两声的“摔炮仗儿”的炸响,于是,小城便热闹了起来,年味儿也会愈发地浓重。腊月初八,是最忙碌的第一天,奶奶早上五六点钟就起床了,淘洗各种米、豆、红枣和花生米等,然后在老式大锅里舀上多半锅水。等把水烧开了,便把淘洗好的混合米下到锅里。白色的泡泡儿托着各种颜色的粥料,上下翻滚着,煞是好看,香气氤氲,白雾缭绕,如同仙境一般。在我期盼的眼神里,八宝粥终于熬好了。盛上了满满一大碗,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喝着热气腾腾的八宝粥,笑语盈盈,其乐融融,那香糯清甜的味道,在我心里久久难以忘怀。

        腊八一过,年的脚步就越来越近了。年的奇妙之处就在于,它是视觉、味觉上的盛宴,底色是浓烈的中国红,氛围是暖暖的喜悦,一旦置身其中,被那欢快的气氛包裹,就会不由自主随着一声声由轻及重、由疏及密的鼓点声,雀跃起来,不自觉卷进忙年的氛围之中。陈丹青曾经说过,小时候的大欢喜大惊讶,其实最珍贵。我想,过年,就是小时候的我们最大的欢喜了吧。儿时的年,是由一个个关键词组成的,极具仪式感。从年货的准备,到迎年的扫尘、理发、买新衣、红包,等等。每一个步骤都彷佛在有力地宣告:近了,近了,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于是,我们家的年,也进入了倒计时。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这副对联道出了岁末年首的更替变换,说明了年的真正含义。“过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春节,是中华民族最盛大的节日,也是最古老的节日,是每个中国人难以忘怀的日子。过年在每个人的记忆中都有自己难忘的回忆和新年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其实,在我国古老的农耕文明中,受季节时令的限制,人们对年的认识也比较宽泛。常说进入腊月(12月)就是年。进入腊月,也到了农闲时节。天气转冷,食物也易存放,人们开始置办年货,储藏物品,忙忙碌碌,开始准备过年,一直忙到年底。整个正月,人们都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走亲访友,好不热闹。一直到二月初二才算过完年。开始春耕备播。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年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访亲友。大年初二祭先祖,初三初四逛庙会,十五晚上街上走。”过年,在我国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这样的传统习俗我们辈辈延续,已经成了中华民族融入血脉里的传统。这些流传至今的习俗,让我们有一种神圣的仪式感,一种与祖先联通着的历史感、时间感,就像一条从远古奔涌而来的河流,我们看到,我们融入,我们跟随,被裹挟着一起向前奔流……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除夕的上午便是贴春联、贴福字的时间,把旧春联撕破贴上新春联,寓意破除霉运、除旧布新。妈妈先用面粉配水熬成浆糊,然后爸爸便用小刷子在春联后面蘸满浆糊,然后我和爸爸一起把春联贴好。只要有门的地方就要有春联,贴春联看起来简单,其实一贴就要一上午。红纸黑字造就的春联,不只是新的开始,还是爱的传承。火红的春联里,藏着家人对年的期待,对家人的爱,在这浓浓的仪式感里,我们迎接着朝气蓬勃的新的一年。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过年最重要的是家人一起吃年夜饭。这个时候,只要是华裔子孙,不管天南地北,差不多同一时刻,我们吃的都是饺子。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饺”与“交”谐音,有辞旧迎新,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之意,预示着新的一年里交上好运。饺子形如元宝,人们过年吃饺子,寓意“招财进宝”。“一个扁食两头尖,下到锅里成万千,金勺舀,银碗端,端到桌上敬老天,天神见了心喜欢,一年四季保平安!”奶奶煮饺子时常常这样念叨。

        天南地北的一家人,年终总要相聚在一起,过个团圆年,这是过年的最根本的归宿,也是团圆年的意义所在。父母对子女的期盼,子女对父母的关爱,通过过年诠释血浓于水的亲情。一顿团圆饭,彰显家庭和谐美满幸福。现在亲朋好友过年相聚,沟通交流,相互了解,相互关照,回忆往事,畅想未来,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没有了昔日的觥筹交错推杯换盏的喧闹,增加了和谐温馨的促膝交谈。

        在年夜饭快要开始之时,爸爸总是在门口摆上那大大的一挂鞭炮,在新旧更替之时,随着新年的钟声,用喧天巨响迎春纳福,昭示着团圆的喜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比起鞭炮,我更喜欢烟花。所以,我常常一边捂紧耳朵,一边盼着鞭炮快点放完,因为接下来的视觉盛宴更令我期待。当夜幕被焰火点亮,正应了那句火树银花不夜天。满天绽放的烟花,璀璨绚丽,令我目不暇接,于是,也就在那极美的一瞬,年,具象成一方中国印,完整端方地烙在了我的心上。

        除夕之夜,窗外落雪无声,室内灯火通明,家人围坐一起包饺子,吃饺子,各种各样的馅料,用五颜六色的饺子皮包裹着,在沸水里翻滚着,漂浮着,热气蒸腾,丰盈饱满如来年的好日子让人期待,垂涎……吃了多少年多少代的饺子啊,中国人对饺子的热爱至今不减!年夜饭的桌子上可不单单只有饺子,鱼、鸡、肉各种美食一应俱全,好不热闹,饕餮盛宴一般。我们都对自己家乡的美食,或者说对自己儿时味觉上的记忆,而是那些我们记忆深处最珍贵的快乐。那也是对家乡、对自己的根的坚守和执着。

        吃完饺子就该守岁了,一家人团团围坐,吃着早就备好的干果、水果,欢声笑语说着家常,看着电视里的春节联欢会,开始守岁。除夕夜,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给全国人民呈现了一场丰盛的文化盛宴,给春节增添了节日喜庆气氛。一定要等着十二点报时的钟声响起,一定要等到跨年的那一刻,那一分,那一秒,给亲人给惦念的人说出那一句祝福“新年快乐,新年吉祥!”仿佛只有在新旧交替的那一刻说出的话才最具有神性,才能保佑新年所有的梦想成真,万事顺遂!

        新的一年什么都是新的好的!那就从穿新衣裳开始。大年初一的早上,睡梦中的孩子在迷迷瞪瞪中被大人喊起来,那时的天还很黑,让孩子们换好新衣裳,大人们各自忙碌着,嘴里念念有词,都显得神神秘秘,好似怕惊动了各路神灵。大年初一预示着一元复始,万象更新,这一天的开心快乐是一年的起点,所以大人们特别在意孩子们的言谈举止,叮嘱孩子们要笑要说吉利话,讨一年的好彩头。

        过年最热闹的是挨家挨户地拜年了,我们祖先的智慧在此环节得到了充分地展现。大年初一这一天,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大街上都是互相拜年的人,人人脸上都洋溢着快乐,说着吉祥的祝福,每个人的心里都充满了对来年的期盼,用所有的虔诚祝福着,用所有的美好呵护着过年的快乐与美满!拜年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线上拜年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普及,亲人们虽然身处异地,一样可以和家人共度新年。电话拜年、短信拜年、电子贺卡拜年、微信拜年等等,传递祝福的方式变得越来越丰富,越来越便利。旧年俗里,包含着的是对历史的传承和团圆的期盼;新年俗也体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与寄托。

        “没有一种感情比亲情更浓烈,没有一种温暖比得上过年回家”,无论时代怎么变迁,我想回家过年永远是中国人最深刻的集体记忆,也一定是我们内心深处最宝贵的财富。岁月更迭,时代发展,我们的“年味”永远不会变淡,悄然变化的年俗折射出我们生活的日新月异,然而,不管过年的方式如何变化,亲人阖家团聚、辞旧迎新、祈求幸福吉祥的情怀依旧是不变的。一年又一年,过年始终承载着我们最真挚的情感,年年岁岁,一晃而过;年味悠悠,历久弥新。

你可能感兴趣的:(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