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原凉粉

图片发自App

弘农故郡,桃林塞南,河阴十里,燕子山下,古枣林间,着一村落,居于土塬,名曰寨原。此处沟壑纵横,葱木掩映,百姓乐业,民风敦厚。农历二月初五日,乃寨原“流光”之节,俗谓“凉粉节”,是日,乡民无论老幼,悉食以图光景顺利、万事顺心,盖取其滑溜之意。

凉粉者,北方一面食也,以番薯、玉米、豆类等作物为主料。寨原凉粉主用绿豆,凉脆爽滑之禀性,为南来北往之旅客所钟爱。寨原乡民制作凉粉已愈数百年之久,十里八乡远近闻名。制作过程繁复而精细——精选绿豆,井水浸泡,打浆,发酵,撇浆,提取淀粉,晾干待用。取适量淀粉入盆,水拌搅匀,汲取井水,滚水熬制,既成,晶莹温婉如玉,颤颤巍巍如坠,即坠地自三尺高案,亦不复碎矣。

食用之法不为不多,冷调热炒因人而异。凉粉尚于锅中翻滚沸成糊状,旁置一缸,中盛甘甜井水,上架一漏盆,舀入盆中,从孔洞出,堕于水中,状如蛤蟆骨朵儿,一圆一尖。待食用时以漏勺将出,盛碗,浇佐料,口齿留香!或曰漏鱼儿,或曰面鱼儿,愚以为前缀者也。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或者,水沸入锅搅拌不停如前,至沸腾。盛入大瓷盘中,晾凉,同瓷盘齐置凉水中,少时,覆盘于案待用。食时以刮挠沿凝结处刨条,条粗如筷半,不曾间断。置入碗内,浇以酱油、醋、蒜泥等,辅以胡萝卜丝、芝麻酱、辣椒油拌和,清爽利口。此法曰刮条。

乡人嗜热炒者甚。每逢集日,凉粉摊前人满为患。炒食者,切凉粉为大小均匀之薄片。置一口饼铛于炉上,慢火,待油热爆炒葱姜蒜出味儿,下锅,搅拌须臾,上佐料,斯时热情蒸腾,香气四溢,齐活儿。寨原凉粉热炒不烂片儿,酸柔上口;若夹于饼中,食之别有风味。

另有一物为小儿最爱,刮起熬制时之锅底以铲,美其名曰锅巴,焦黄透亮,径入口中,咯嘣脆响;浸泡,洗净,或热炒或凉拌,其味尤佳。是为后缀。

耄耋长者有言曰,向时,一官宦事发东窗,以罪身落魄于朔方,于不毛之地遍寻肉食不着,乃央求一农人苦营无肉之尴尬,不虞竟成温润柔肠之风味佳肴。寨原凉粉,累经岁月洗礼,饕餮品鉴,更为一绝。今者声名远播,士人交游,农人休闲,商旅过往,无不以之馈赠尝鲜。企望遥临,请君品尝!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寨原凉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