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非理性囤货时评

11月1日晚7点,商务部网站发布的一条消息,其中提到“鼓励家庭根据需要储存一定数量的生活必需品,满足日常生活和突发情况的需要”,这一句话引发了网友的过度解读。

11月2日午后,恐慌情绪持续发酵,并波及A股市场,农业类个股逆势拉升。截至当天收盘,食品饮料板块和农牧饲渔板块合计主力净流入资金超过13亿元。

保障生活必需品市场供给和平稳运行是商务部的重要职责之一,商务部每年都会例行发布消费市场保供稳价的工作通知。此通知是基于今年秋冬季节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蔬菜价格波动上涨、新冠疫情多地散发情况提前做出的工作部署,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保障今冬明春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必需品供应。

网友对疫情和国家统一的密切关注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过度脑补、积累焦虑是没有必要的,这会造成群众恐慌和市场混乱,与商务部保供稳价的初衷相悖。通知中这些话主要针对疫情可能会造成的小区封控的特殊情况,为此做一些准备是情理之中的。

在《触发非理性消费》这本书中看到这样一句话:在购买决策中,消费者算不清楚“经济账”,消费者更在意“心理账”。很多人受网上不实信息和身边其他人囤货行为的影响,想通过盲目囤货获得安全感,比如一次性购买几百斤的大米的行为,这造成了商场短期缺货,且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

基于前期应对疫情的经验,我们需要理性囤货,按需购买,合理地储备生活必需品,以满足日常生活和突发情况的需要。各大商场目前生活物资供应充足,足够保障大家的生活。

对于国家的发布的通知,大家要正确理解。一些自媒体转载信息时为博眼球会进行所谓的“标题提炼”,有意无意地模糊了该条消息的其他内容,有一些自媒体更是喜欢放大焦虑以获得关注。

但是不少媒体及时辟谣提醒,官方发出声明,这类过度解读的行为没有造成特别大的负面影响。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非理性囤货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