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蜂窝被做空,疑有幕后黑手组织

1

 马蜂窝被做空,疑有幕后黑手组织

面临新一轮融资的马蜂窝目前陷入一场舆论风波。这家旅游行业的独角兽创业公司在10月20号,被微信公众号“小声比比”爆出:马蜂窝的点评内容,很多都是利用爬虫技术,从其他应用抓取过来的。这件事情成为本周科技圈内的一桩热门事件。

在随后的声明中,马蜂窝方面称,站内UGC内容以旅游相关的游记、攻略为主,点评内容在马蜂窝整体数据体量中仅占2.91%,存在虚假点评的账号在整体用户中的占比更是微乎其微,马蜂窝目前已对这些账号进行处理。

马蜂窝以做攻略社区起家,多年来吸引了不少热爱旅游的用户,他们会在社区里分享旅游贴士,并购买定制的旅游产品,这是马蜂窝核心业务之一。

随着有关马蜂窝评论数据涉嫌造假的事件的持续发酵,在舆论质疑马蜂窝的网络“水军”刷评论行为同时,10月23日,商业情报分析机构知微数据发布报告显示,在该事件的网络传播过程中同样也出现了明显的网络“水军”助推痕迹。知微数据表示,在马蜂窝事件发生后,知微数据也就此网络热点事件做了分析,结果却发现,该事件的水军助推特征非常明显,具有“水军”特征中的多种。在对传播脉络进行数据分析之后,知微数据将其总结为:大水冲了龙王庙,水军传播马蜂窝‘注水’”。

另外有知情人士反馈,马蜂窝疑被对手有组织收买乎睿数据。据称国庆节前曾找了36氪等主流科技媒体,但媒体认为应该做进一步的调查拒绝报道。显然,乎睿数据很快和小声比比达成了共识,于是一篇《估值175 亿的旅游独角兽,是一座僵尸和水军构成的鬼城?》文章变成了一颗炸弹,无论所指内容是否属实,都会给马蜂窝带来一定影响。

2

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

互联网圈有句话,叫“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毕竟在负面消息面前,更多人的是看热闹的,大多数人不分青红皂白就把错以为真的消息广泛传播开来,虽然可能没有什么恶意,但对涉事人/品牌所带来的伤害就没那么简单了。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自媒体乱象。最近,不少媒体也在评论这一现象,比如:

10月22日,《新民周刊》发文:自媒体黑幕背后「连锁反应」远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

10月23日,人民网四评自媒体乱象:让「臭脏黑」的套路再也没市场;

10月23日,新华社刊文:千字10元,靠改头换面做成大号——揭秘自媒体地下「洗稿」产业链;

10月23日,《新民周刊》刊文:地产自媒体敲诈勒索触目惊心,有公号年入千万

……

媒体操控舆论的影响力之大,有时候确实难以想象。而针对本次马蜂窝事件,某投资人说,马蜂窝事件就是典型的借用自媒体、水军等网络暴力来发动商业战争的案例,这其实是主流舆论所不容的现象,人民日报在自媒体乱象这个事情上也表明了不容许的态度,文中提到“一些“臭脏黑”自媒体账号追名逐利不择手断,娱乐至死没有下限,套路用尽,机关算尽,已经到了无法无天、自取灭亡的地步。对此,亟需以更专业、更严格的网络治理,净化网络空间、纯洁网络文化”。他还说道,抓取点评这类行业通病固然有错,但网络暴力才是真正的恶,是犯罪,严重触犯高压线,是破坏互联网风清气正的黑源。

自媒体时代,人们喜闻乐道着各种八卦、爆料。但殊不知,这背后又藏着多少不为人所知。

3

马蜂窝进行整改,堵住漏洞

自媒体爆料后第二天,马蜂窝一纸诉讼将深圳乎睿数据有限公司、自媒体人丁子荃告上法院。

在法院未正式裁决之前,10月23日,马蜂窝在北京三里屯CHAO酒店召开了“圣地巡礼”的发布会,马蜂窝CEO陈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马蜂窝在餐饮等点评数据方面存在部分问题,但远没有外界所表述的那么夸大。马蜂窝已开始对相关问题进行整改,并重新梳理工作流程,堵住漏洞。但对相关表述中涉及大量明显‘抹黑’行为,马蜂窝表示将交由法律判定并称愿意做第一家告别数据造假的公司。

互联网时代,这次事件或许只是冰山一角,不管马蜂窝是否遭遇黑手,我们乐见马蜂窝对问题内容的改进,也希望它由此蜕变。

你可能感兴趣的:(马蜂窝被做空,疑有幕后黑手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