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电影《完美的世界》开篇布奇的出场是很诗意与惬意的:明朗的天空下,他躺在绿色的草丛中,闭着眼睛,枕着胳膊,依着一棵天地中孤立的树,远处传来悠扬的鸟鸣,自由而舒适。一只老鹰从夕阳中缓缓掠过,漫天的钞票飞扬……字幕出现:《A Perfect World》
这是开始,也是结局。
故事是从这里开始:万圣节的夜晚,两名越狱犯——布奇和特里从监狱里逃了出来。布奇和特里相互讨厌,逃亡起初二人就约好出了监狱就分道扬镳。凌晨,特里下车盗窃另外一辆汽车时,闯入了一个单亲家庭,要对女主人进行施暴。此时,布奇赶了过来,看到特里对女主人8岁的儿子菲利普进行殴打,非常愤怒。听到动静的邻居持枪赶来,为了安全逃脱,布奇挟持了菲利普。
接下来,布奇干掉了粗野愚蠢总想欺侮菲利普的同伙特里,带着菲利普开始了一段温暖动人的公路时光:这一路,布奇对菲利普有着情同父子的关爱,同时,和瑞德带领的警方进行着一场惊心动魄的周旋,而菲利普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刺激与快乐……
故事的主角布奇看似冷酷无情,却是侠骨柔肠;看似桀骜不驯,却是深情绵长;看似亡命天涯,却是来去如风;看似恶贯满盈,却是柔情似水。
布奇的一生,杀过两个人,一个是八岁那年企图伤害她母亲的人;一个是现在,企图伤害小男孩的特里。为了母亲,他流离失所,走上不归路;为了菲利普,他命断天涯,完成了生命的回归。
或许,坏人的那点好总比好人的那点坏更让人震撼。看《完美的世界》总让人想起《这个杀手不太冷》,两部电影都是铁汉柔情。只是那部电影是一个大叔和小萝莉之间的朦胧情思;而此片,带给人的思索更多:有关童年、有关人性、有关自由、有关社会。而我想说的,是有关教育的那部分:从布奇身上,我们该怎么学会做父亲?
02
我设想的电影结局是这样的:布奇娶了菲利普的单身母亲,一家人从此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因为,这实在是一个优秀的父亲。
他给予孩子以信任。
从布奇干掉特里的那一刻起,他就没有强迫菲利普再和自己在一起。菲利普瑟瑟发抖地站在路边的商铺前,布奇坐在车里问他:“你来吗?”。菲利普摇摇头又点点头,听话地上了车。
如果说这一次菲利普的听话中还有着恐怖和无助,那么旅途中另外一次则完全是菲利普的自愿。完全可以逃脱的菲利普偷了一套小精灵的服装站在商店前,布奇依然坐在车里对他说:“你自己决定。”菲利普迅速地从车窗上爬到车里。
他教菲利普如何开车。当菲利普自己坐在车中导致车失控的时候,布奇站在车的正前方大声喊:踩刹车!车在距离布奇1米的地方停下了,布奇说:干的好!我从来不怀疑你!后来,那个夜晚,菲利普对布奇说:我会开车!布奇说:你已经证明了,你很能干,非常能干!
每一份信任的背后都源于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当成是朋友。他说:“我们是朋友”“我们很相像,都长得很英俊,都爱喝汽水,都有个糟老头子!"
他给予孩子以自由。
菲利普没有父亲,信奉异教,不能顽皮、不能过圣诞节万圣节、不能开生日派对、不能玩游戏、没有吃过棉花糖、没有坐过摩天轮。布奇让孩子坐在车顶上,菲利普用脚踢着车兴奋地喊着:快点。然后伴随着呼啸的风高喊。路边的风景渐行渐远,菲利普感受到从没有的快乐。
布奇甚至真的让菲利普扮演小精灵去讨要糖果。那是菲利普一直以来的梦想。后来,在那个晚上,布奇让菲利普把自己想做但不能做的事列一个清单。
想一想:我们的人生有多少的清规戒律?我们的灵魂在飞翔,我们的肉身却在原处滞留,只因为不敢打破这个规整的世界。于是我们只有无望地埋葬掉自己的梦想。
而布奇告诉菲利普:你可以吃棉花糖,可以坐过山车,可以乘火箭船,可以在万圣节的时候玩“不请吃糖就捣蛋”,以后你的生命中,清单上的项目会一项一项被划掉,BUZZ,你本该有个这样的人生,不是吗?
他给予孩子以梦想。
旅行途中,在享受清风美景的同时,他也为孩子绘制着梦想。
乘着时光机旅行,明信片上美丽的风景。
这些都属于远方,但是哪个孩子的心中没有远方呢?远方是一个诱惑,指引着每个人的人生之路和心灵之路。
远方是属于梦想的,有梦想的孩子心灵不会干涸,不会枯萎,他总会乐观地向前看。这一生的坑坑洼洼,山高水长,少了这种精神,还真不行。
他给予孩子以自信。
从小生活在单亲家庭的菲利普有一位母亲,俩个姐姐,纵然只是8岁的孩子,许多男性的自卑问题亦难于向人启齿。当菲利普因为JJ太小产生自卑不敢当着布奇的面换衣服的时候,布奇自然地说:“让我看看。”然后说“对于你这个年纪的孩子来说,算不错了”。马上给菲利普重新建立了自信心。
有许多时候人的自卑就源于童年时别人一句不经意的玩笑或者调侃,此时,能有布奇这样正确的引导该是多么重要啊。而这个角色,在这里只属于父亲。
他给予孩子以审美。
在留宿他们的黑人家中,布奇发现了一台从来没有使用过音乐机。他轻轻地打开音乐,和黑人农妇伴着音乐跳起了舞。农妇起初不敢、不会,也是因他的鼓励、引导而舞了起来。菲利普和黑人小孩看着这一切咯咯地笑着,也跟着跳了起来。屋里弥漫着快乐温馨的气息。
这一幕份容易让人想起《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安迪,在狱中冒着被禁闭一个月的风险在放风时间里来播放音乐。
音乐是一种直达人心灵的东西。无关实用,却直达审美。在亡命天涯的途中,还保留着这份情趣,怎能不在菲利普心中刻下烙印?
他甚至和孩子聊起了爱情。
夜晚来临的时候,布奇和菲利普来到了一个乡野小店里就餐。穿着红衣的女服务员极尽诱惑。很显然,布奇有原始的需要,便坐在吧台上和女人勾搭,同时派菲利普去“打酱油”。菲利普隔着窗子偷偷看到了两人的偷情。被打扰的布奇回到车上。
菲利普:“你亲了她?”
布奇:“才亲了一下。”
菲利普:“为什么?”
布奇:“感觉很好,很难解释。”
菲利普:“你爱她吗?”
布奇无奈地说“爱”,然后伸长舌头大笑起来。菲利普也跟着哈哈大笑。夜色中弥漫着温馨的快乐。两人哈哈大笑。
03
谁的人生一开始就是完美的?谁的人生没有漏洞?
布奇是,菲利普也是。
布奇的人生是这样开始的:他的父亲不负责任,有家庭暴力。他的母亲是个妓女,布奇从小在妓院长大。八岁时他杀死了伤害他母亲的凶手。十二岁母亲因梅毒晚期上吊自杀。在感化院呆了四年之后,他成了职业犯罪。
当菲利普告诉布奇自己偷了东西会坐监狱,而坐了监狱会下地狱的时候,布奇盯着菲利普的眼说:孩子,监狱就是地狱。
童年的这些过往注定了布奇的人生是不完美的。让人欣慰的是:他没有把这种不幸转化成一种暴戾的力量,反而转化成一种爱心,正因为自己没有得到过父爱,所以他要给菲利普最好的父爱;正是因为自己遭遇过家庭暴力,所以他对肆意殴打孩子的行为恨之入骨。
单亲家庭中成长的菲利普的人生又何尝是完美的?纵然有妈妈的慈爱,姐姐的关爱,父爱的缺失和那些清规戒律让菲利普缺少男孩子的调皮和阳刚之气。是布奇,承担了一个父亲的角色,为他完成了这一课。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菲利普又是幸运的。
一个是逃犯,一个是人质。
两个生活在不完美世界里的人,相遇,互补,构成了一个完美世界。
所以,布奇对菲利普说:比起别人,我宁愿倒在你的手枪之下。
在菲利普这里,布奇完成了自己的人生救赎;
与此同时,布奇也弥补了菲利普父爱缺失的遗憾。
人生就是一个洞,可能在最初,可能在后来。终其一生,我们都在修修补补,或许一辈子都达不到完美世界,但还是要带着希望前行。在辗转漂泊流离的岁月里,透过时光的缝隙,还能依稀看到微薄的光亮。
我愿意,陪你流亡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