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存培训

一、缓存的由来

wikipedia定义:简称缓存,原始意义是指访问速度比一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快的一种RAM,通常它不像系统主存那样使用DRAM技术,而使用昂贵但较快速的SRAM技术。

Cache一词来源于1967年的一篇电子工程期刊论文其作者将法语词“cache”赋予“safekeeping storage”的涵义,用于电脑工程领域。PC-AT/XT和80286时代,没有Cache,CPU和内存都很慢,CPU直接访问内存。80386的芯片组增加了对可选的Cache的支持,高级主板带有64KB,甚至高端的128KB Write-Through Cache。80486 CPU里面加入了8KB的L1 Unified Cache,当时也叫做内部Cache,不分代码和数据,都存在一起;芯片组中的Cache,变成了L2,也被叫做外部Cache,从128KB到256KB不等;增加了Write-back的Cache属性。Pentium CPU的L1 Cache分为Code和data,各自8KB;L2还被放在主板上。Pentium Pro的L2被放入到CPU的Package上。Pentium 3开始,L2 Cache被放入了CPU的Die中。从Intel Core CPU开始,L2 Cache为多核共享。


image.png

缓存是指地址在离开处理器后遇到的第一级存储器层次结构。一般来说下,缓存是位于处理器和主存之间的存储器,材质为SRAM,其性能介于寄存器和主存DRAM之间。

从主存中提取固定大小的数据集并将其置于缓存中,这个数据集被称为

缓存对于存取的优化来源于局部性原理:对置于缓存中的某个块,时域局部性指出,可能最近一段时间还会被用到。空域局部性指出,马上用到这个块中其他数据的可能性也很高。

若处理器在缓存中找到了所需的数据项,则缓存命中,否则发生了缓存缺失。缓存缺失所需的时间取决于存储器介质的延迟和带宽,延迟决定了提取块中第一个数据项所需时延,带宽决定了提取块中其他数据项所需的时间。

由于在各级存取系统中利用局部性原理进行优化的情况非常普遍,因此只要使用了缓冲原理的结构,都可被泛称为缓存

如今缓存的概念已被扩充,不仅在CPU和主内存之间有Cache,而且在内存和硬盘之间也有Cache(磁盘缓存),乃至在硬盘与网络之间也有某种意义上的Cache──称为Internet临时文件夹或网络内容缓存等。凡是位于速度相差较大的两种硬件之间,用于协调两者数据传输速度差异的结构,均可称之为Cache。(来源:磁盘缓存和内存缓存的区别)

二、缓存的由来

引用:
wikipedia缓存定义

你可能感兴趣的:(缓存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