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读书活动的两个感受

第一个感受

发现自己的一个内心模式:事情无论做好做坏,我总是先怀疑和否定自己。

今天是第二次读书活动,11点了,约好的读书活动时间已经到了,两位主持读书的陈老师、王老师还没到。

我的第一反应是不是我搞错时间了,是不是我走错教室了,是不是…

就在这短短几分钟内,我内心不安的冒出许多念头,都是怀疑我自己做错了什么。

却又不敢打电话,怕老师认为我的电话是在催促他们,认为我有不满。

就在这时,陈培文老师笑意融融的出现了,她拎了一兜的饮品,略带歉意的给我们道歉:不好意思,来晚了。

我们没有不高兴,相反很开心老师的到来。

这一刻我感觉到,如果你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并且诚心诚意的为他人做事,哪怕出一点小意外,谁也不会以此为意。

对比陈老师,我对待小变故的态度就有些不妥。

我总是怕做错事,自责担心,给自己无端增加了不必要的紧张。这焦虑更多的来自于对自己的不认可,这样让自己越发的不舒服,做事情也会畏畏缩缩。

倒不如就像陈老师这样安安心心的到来,坦坦然然的道歉,也不会有什么糟糕的事情发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第二个感受

宽松的环境比做好一件事更重要。

我们都是第一次参与读书活动,念书时的效果差异很大。

前面几位老师念得很舒缓,我进入了一种冥想的状态,但是后面几位新读友,读的很流利清晰,但是语速很快,我的思维一直跟不上他们的速度,慢慢的一种不舒服的感觉浮上来,感到胳膊肌肉收缩和紧张。

当时我很想打断,但是看大家在凝神倾听,我也只好尽量让自己适应,似乎也听进去了,但终觉有些遗憾。

轮到我时,我放慢读书的速度,自己感觉很好。

读完书大家讨论时,有几位提到听我读书时很有感觉,一度进入了状态。

这时我反应过来,当时没有打断是合适的。

因为哪种读书方式是令人舒服的,各自都会有判断,每个人会自己自行调整,这种改变与外人提醒而被迫改变是完全不同的。

喜欢王老师最后说的:这是一个以心理专业为背景的积极关注、无条件接纳的平台。在这里没有好与不好,没有贴标签式的评判。在这里,你的感受,你的情绪可以自由的抒发和流动。


的确,和正确、对错相比,提供一个宽松的读书环境更为重要,我们感受到被接纳被允许,以更自然的状态进入去学习里。

你可能感兴趣的:(公益读书活动的两个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