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rk

1. 请解释Spark中的RDD是什么?

在Spark中,RDD(Resilient Distributed Dataset)是一个基本的数据抽象在Spark中,RDD(Resilient Distributed Dataset)是一个基本的数据抽象,它是一个具有容错机制的分布式对象集合,可以在多个结点上进行并行操作。RDD可以包含各种类型的数据,例如CSV格式、JSON格式、Parquet格式等,因此,RDD是对不同类型数据集的统一抽象。

每个RDD都被分为多个分区,这些分区运行在集群中的不同节点上。这使得RDD具有高度的可伸缩性和灵活性,能够有效地处理大规模的数据集。

对数据的所有操作在Spark中都可以归结为创建RDD、转化已有的RDD以及调用RDD操作进行求值。同时,RDD支持两种主要的操作:transformation操作和action操作。Transformation操作是一种转换操作,用于生成一个新的RDD,而Action操作则用于对RDD进行计算并返回一个结果。

总的来说,RDD是Spark中最重要的数据结构之一,它提供了一种高效且灵活的方式来处理和分析大数据。

2. 请解释Spark中的DataFrame和DataSet的区别。

在Spark中,DataFrame和DataSet是两个关键的高级数据抽象层,它们都用于表示在Spark中,DataFrame和DataSet是两个关键的高级数据抽象层,它们都用于表示分布式数据集并提供更高级别的API以及更丰富的功能,相比于早期的基本数据结构RDD,它们带来了更大的便利性和效率。

DataFrame是在Spark 1.3版本中引入的,作为一种以命名列的形式组织数据的数据结构,使得用户能够以类似于关系数据库的方式对数据进行操作。它提供了强大的编程接口和优化执行引擎,可以进行复杂的数据分析和处理。

而在Spark 1.6版本中,DataSet作为DataFrame的一种扩展形式被引入。DataSet支持Spark SQL查询和DataFrame API,同时通过编程语言的类型系统来保证数据的类型安全性,进一步加强了数据的处理能力。

总的来说,DataFrame和DataSet都是为了方便数据处理而设计,其中DataFrame提供了比较丰富和灵活的操作方式,而DataSet则通过类型安全机制提高了数据处理的准确性。这两者都是基于RDD(弹性分布式数据集)发展而来,分别针对不同的使用场景和需求提供了差异化的解决方案。

3. 请解释Spark中的Transformation操作和Action操作。

在Spark中,对弹性分布式数据集(RDD)的操作主要可以分为Transformation和Action两种类型。

具体来说,Transformation操作是对RDD进行转换,得到一个新的RDD,但不会立即执行计算,而是仅仅记录下这个操作。例如,可以从数据源生成一个新的RDD,或者根据现有的RDD生成一个新的RDD等。 常用的Transformation操作有map、filter、reduce等。

而Action操作则是触发对RDD进行实际的计算,并得到一个值或者一个结果。这类操作会直接将RDD cache到内存中。 Action操作的典型代表是count、collect等,它们可以用于对数据进行实际的计算或者获取结果。

总的来说,Transformation和Action两种操作类型提供了丰富的接口以支持各种复杂的数据处理任务,使得Spark能够有效地进行大规模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4. 请解释Spark中的窄依赖和宽依赖。

在Spark中,存在两种类型的依赖关系:窄依赖和宽依赖。窄依赖是指每一个父RDD的Partition最多被子RDD的一个Partition使用,这种依赖关系通常发生在map操作上。例如,当一个RDD经过map操作后生成了一个新的RDD,这时新的RDD的每一条数据都依赖于原RDD中对应的一条数据,这就是窄依赖。

窄依赖的好处是可以让Spark在同一台机器上处理数据,从而避免数据的网络传输和磁盘IO,提高程序的运行效率和性能。然而,由于窄依赖会使得每个Partition的数据只能被一个Task处理,因此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导致并行度不足的问题。

相对于窄依赖,宽依赖指的是多个子RDD的Partition会依赖同一个父RDD的Partition,这种依赖关系通常发生在Shuffle操作上。例如,当一个RDD经过groupByKey操作后生成了一个新的RDD,这时新的RDD的每一条数据都依赖于原RDD中的所有数据进行分组计算,这就是宽依赖。

需要注意的是,宽依赖由于需要通过网络在多个executor之间交换数据,因此可能导致严重的性能滞后。同时,shuffle操作越多,作业执行过程中的stage也越多,这样会影响性能。因此,在进行Spark作业编写时,需要尽可能减少shuffle操作以优化性能。

5. 请解释Spark中的缓存机制,以及如何优化缓存策略?

在Spark中,缓存机制是一种用于存储频繁使用或者计算代价大的RDD的数据结构,它可以提高数据访问速度并减少重复计算。当某个RDD需要进行频繁复用的时候,Spark提供了persist()和cache()两种方法来进行RDD的持久化。此外,Spark的缓存还具有容错机制,如果一个缓存的 RDD 的某个分区丢失了,Spark 将按照原来的计算过程,自动重新计算并进行缓存。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缓存机制并非没有缺点。例如,缓存太多的时候,Spark会自动使用 LRU 缓存策略(最近最少使用缓存策略),将最老的分区从内存中移除。若下次使用被移除的分区时,只能重算。因此,如何优化缓存策略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在进行缓存策略优化时,一种常用的方法是使用基于RDD依赖关系的方法。这种方法通过分析RDD之间的依赖关系来确定哪些RDD应该被缓存。另一种方法是使用基于数据大小的方法,该方法通过估计每个RDD的大小来确定哪些RDD应该被缓存。最后,还可以使用基于计算代价的方法,该方法通过估计每个RDD的计算代价来确定哪些RDD应该被缓存。

总的来说,合理使用和维护Spark的缓存机制可以显著提高程序运行效率,但是也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资源限制来制定和调整缓存策略。

6. 请解释Spark中的持久化机制,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持久化级别?

在Spark中,持久化机制被用来存储频繁使用的或者计算代价大的RDD的数据,以此来提高数据访问速度并减少重复计算。Spark提供了persist()和cache()两种方法来进行RDD的持久化。

对于这两种方法来说,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cache()方法默认使用的是内存级别,也就是说,它将数据存储在内存中。如果内存不足时,它会自动将数据溢出到磁盘上。而persist()方法则支持多种存储级别,这为开发者提供了更多的灵活性。

Spark为了提供更好的性能优化,贴心地提供了多种存储级别供选择,包括:MEMORY_ONLY、MEMORY_AND_DISK、MEMORY_ONLY_SER、MEMORY_AND_DISK_SER、OFF_HEAP、MEMORY_ONLY_2、MEMORY_AND_DISK_2等等。这些不同的存储级别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存储方式,例如,MEMORY_ONLY表示仅在内存中存储,而MEMORY_AND_DISK则表示既在内存中又在磁盘上存储。

如何选择合适的持久化级别呢?这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资源限制来制定和调整策略。例如,如果应用程序需要快速访问数据,那么可以选择MEMORY_ONLY或MEMORY_AND_DISK级别的持久化。但如果内存资源有限,可能需要选择其他的持久化级别,如MEMORY_AND_DISK_SER或OFF_HEAP等。

总的来说,正确而合适地使用Spark的持久化机制可以显著提高程序运行效率,但是也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资源限制来制定和调整缓存策略。

7. 请解释Spark中的共享变量和广播变量,以及它们的作用和使用场景。

在Spark中,共享变量和广播变量都是用于在分布式环境中实现数据共享的方式。

共享变量主要用于在多个任务之间共享数据。例如,累加器就是一种常见的共享变量,它的作用是在整个应用程序运行期间保持一个全局唯一的状态。累加器常被用来对信息进行聚合,如计算总和或计数等。需要注意的是,累加器只在Action执行的时候才会被触发,而在Driver端创建和注册后,会被序列化到executor中去修改,最后在driver端读取。

而广播变量则是一种优化技术,它可以将一个大对象只发送一次,然后在每个节点上缓存该对象,避免了数据的重复传输。当需要对一个只读的大对象进行处理时,就可以使用广播变量。比如,如果有一个数组或者字典需要在所有节点上共享,那么可以将这个数组或字典作为广播变量进行传递。

选择使用共享变量还是广播变量主要取决于具体的应用场景。如果需要在各个任务之间共享的数据量较小,可以选择使用共享变量;反之,如果需要共享的数据量大,且数据不需要修改,那么广播变量会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在Spark中,共享变量主要有累加器和广播变量两种形式。累加器是一个能在各个节点之间聚合信息的变量,例如使用map()或filter()函数时,可以在Driver程序中定义一个变量,然后将其传递给运行在集群中的每个任务。累加器的特殊之处在于,它能够突破常规限制,将工作节点中的值聚合到Driver程序中。

广播变量则是一种用来高效分发大对象的机制。当一个任务需要访问一个非常大的对象时,Spark会自动把该对象发送到所有执行任务的节点上,每个任务都获得这个大对象的一个副本。这样,每个任务都可以访问这个大对象,而不需要在网络上传输它,从而提高了任务的执行效率。

这两种共享变量都有各自的应用场景。累加器常用于对数据进行聚合操作的场景,例如求和、平均值等;而广播变量则适用于需要在多个节点之间共享一个大对象的场景,如机器学习中的参数共享等。)

8. 请解释Spark中的分区机制,以及如何优化分区策略?

在Spark中,分区机制是一种关键的优化技术,它将数据切割成多个部分,这些部分可以并行处理以提高作业的执行效率。例如,当对一个RDD进行操作时,Spark会将RDD划分成多个分区,每个分区运行在一个Executor上,并且每个分区的数据只会被计算一次。这种并行处理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数据处理的速度。

然而,对于某些类型的操作,如join操作,由于需要对数据本身进行shuffle,网络开销可能会很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Spark提供了优化策略。例如,Spark程序可以通过控制RDD分区方式来减少通信开销。在进行sum型的计算时,可以先进行每个分区的sum,然后把sum值shuffle传输到主程序进行全局sum,这样可以减少网络传输量。

此外,Spark中的join过程中最核心的函数是cogroup方法,这个方法会判断join的两个RDD所使用的partitioner是否一样。如果分区相同,即存在OneToOneDependency依赖,那么可以直接join;如果要关联的RDD和当前RDD的分区不一致时,就需要对RDD进行重新分区以优化性能。

总的来说,通过理解并合理使用Spark中的分区机制和优化策略,我们可以有效地提高Spark作业的性能和效率。

9. 请解释Spark中的任务调度机制,以及如何优化任务调度策略?

Spark的任务调度机制主要分为两大部分:Stage级的调度和Task级的调度。在Spark作业运行时,首先会通过Transformation操作形成RDD血缘关系图,即DAG。然后,根据这个DAG图,Spark将作业划分为多个Stage,每个Stage包含一系列的Task。在这个过程中,Spark采用了两种调度模式:FIFO(先进先出)和FAIR(公平调度)。

  • FIFO模式是Spark的默认调度模式,该模式下,任务会根据StageID和JobID的大小进行调度,数值较小的任务会优先被调度。然而,这种模式存在一个明显的缺点,那就是当遇到一个耗时较长的任务时,它会导致整个Stage中的所有任务都在等待这个任务完成后才能继续执行。

  • FAIR模式则是将资源分配给所有可运行的任务,以确保每个任务都能公平地获得集群资源。这种模式可以有效避免因某个任务长时间未完成而导致的其他任务阻塞的问题。

如何优化任务调度策略呢?这需要我们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集群配置来进行调整。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对Spark运行过程中各个使用资源的地方进行参数调优,来优化资源使用的效率,从而提升Spark作业的性能。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调整Executor的数量、内存大小等参数来进一步优化任务调度策略。
(在Spark中,任务调度机制的核心在于如何组织和处理RDD中每个分区的数据。当Driver程序启动后,它会按照用户程序的逻辑准备任务,并根据Executor的资源配置情况逐步分发这些任务。

Spark应用程序主要由Job、Stage和Task三个部分组成。Job是触发于遇到一个Action算子的操作,Stage是Job的子集,遇到Shuffle时会进行一次划分,而Task则是Stage的子集,以并行度(即分区数)来衡量。

任务调度总体上分为两路进行:一路是Stage级的调度,一路是Task级的调度。具体来说,Spark RDD通过一系列的Transformation操作形成了RDD的血缘关系图,也就是DAG(有向无环图)。最后,当Action被调用时,会触发Job并开始执行任务。

在进行任务调度时,优化策略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我们可以对数据进行预处理或者使用更高效的算法来减少计算时间。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调整Executor的数量或者分配更多的资源来提高作业的执行效率。同时,对于shuffle操作,我们可以考虑使用更少的shuffle操作或者使用更高级的shuffle算法来减少网络传输量和提高性能。)

10. 请解释Spark中的内存管理机制,以及如何优化内存使用?

Spark是基于内存的大数据计算引擎,因此,在编写Spark程序或者提交Spark任务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内存方面的优化和调优。这是因为Spark的内存管理模块在整个系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理解其基本原理,有助于更好地开发Spark应用程序和进行性能调优。

在Spark中,有两种主要的内存管理模式:静态内存管理和统一内存管理。在静态内存管理模式下,存储内存、执行内存和其他内存的大小在Spark应用程序运行期间均为固定的,但用户可以在应用程序启动前进行配置。而统一内存管理则是一种更为灵活的内存管理机制,它允许所有的内存池共享同一块内存,从而提升了内存的使用效率。

为了优化内存使用,Spark提供了一些内存管理相关的参数,如Executor内存总量、堆内存占比、缓存管理等。这些参数的合理配置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利用Spark的内存。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调整并行度来提高作业性能,通过增加或减少并行度,可以更好地利用集群资源,从而提高作业的运行效率。此外,我们还可以尝试调整分区数量,合适的分区数量可以使数据更加均匀地分布在各个节点上,从而进一步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最后,我们还可以选择适当的缓存级别和持久化级别来有效地减少数据的重复计算,从而提高作业的运行速度。

11. 请解释Spark中的容错机制,以及如何提高容错能力?

Spark的容错机制是其核心特性之一,它主要分为调度层、RDD血统层和Checkpoint层三大层面。当某个任务失败时,Spark会通过重新执行该任务来恢复丢失的数据。同时,为了减少数据丢失的风险,Spark提供了一种称为“血统 (Lineage)”的容错机制,即记录下每一个RDD是如何由其它RDD变换过来的以及怎样重建某一块数据的信息。

在具体实现上,Spark采用了一系列策略来提高容错能力。例如,当Stage输出失败时,上层调度器DAGScheduler会进行重试;对于Task内部任务失败的情况,底层调度器会尝试重新运行该任务。此外,Spark还引入了Checkpoint机制,通过定期将数据集保存到磁盘上,以防止因为节点故障而导致的数据丢失。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虽然Checkpoint机制可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但其操作成本较高,会对性能产生影响。因此,在实际使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需求来合理配置相关参数,以达到最佳的容错效果。

12. 请解释Spark中的数据倾斜问题,以及如何解决数据倾斜问题?

数据倾斜是大数据计算中一个常见的问题,它会导致Spark作业的性能远低于预期。在Spark中,数据倾斜可能出现在各种场景,例如大表与小表的关联操作等。当出现数据倾斜时,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优化:

  1. 预处理数据:在进行数据处理之前,可以先对数据进行预处理,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如数据采样、数据分桶等,将数据进行均匀分布,减少数据倾斜的可能性。

  2. 重新分区:使用Spark的repartition或coalesce方法,将数据重新分区,使得数据能够更均匀地分布在不同的分区中,从而减少数据倾斜的影响。

  3. 增加并行度:通过增加Spark作业的并行度,即调整spark.default.parallelism参数或调整rdd的分区数,使得数据可以更均匀地分布在更多的Executor上进行处理。

  4. 使用随机前缀进行聚合:对于出现倾斜的key进行随机前缀处理,将原本倾斜的key分散到不同的桶中,然后再进行聚合操作,最后将结果合并。

  5. 采用Map侧Join:如果是大表与小表做关联,可采用Map side join,彻底的消除shuffle,进而规避数据倾斜。

13. 请解释Spark中的Shuffle操作,以及如何优化Shuffle性能?

在Spark中,Shuffle是一个核心的运算环节,主要涉及到数据的重新分配和关联。例如,当执行groupByKey、reduceByKey、countByKey、join等算子时,会触发Shuffle操作。这是因为这些算子需要将数据根据key进行分类汇总,这就需要把分布在集群各个节点上的数据中的同一个key对应的values,都集中到一块儿,这个过程就是Shuffle。

Shuffle过程中,Spark会将数据从多个节点中拉取到一个节点上,进行聚合或join操作。由于需要频繁的数据交互和网络传输,所以Shuffle操作对性能的影响非常大。优化Shuffle性能可以有效提升Spark作业的执行效率。以下是一些主要的优化策略:

  1. 增加Executor内存:通过增加Executor内存,可以减少磁盘IO和网络传输的压力,从而提升Shuffle性能。

  2. 调整shuffle分区数量:适当增加shuffle分区数量,可以让每个任务处理的数据量更小,减少并发度,降低网络传输的开销。

  3. 采用压缩算法:对Shuffle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压缩,可以减小数据的体积,降低网络传输的成本。

  4. 开启动态重试机制:通过设置spark.shuffle.io.retryWait参数,增大每次重试拉取数据的等待间隔,可以提高Shuffle操作的稳定性。

  5. 调整缓冲区大小:通过设置spark.shuffle.file.buffer参数,可以控制shuffle write task的BufferedOutputStream的buffer缓冲大小,进而影响数据写入磁盘文件的效率。

14. 请解释Spark中的动态分配资源机制,以及如何优化资源分配策略?

Spark采用了基于应用工作负载的动态分配资源机制,这意味着应用可以根据需要向资源管理器(如YARN)释放资源和再请求资源。这种特性在多个应用共享资源的情况下显得非常有用。在Spark中,是否采用动态资源分配主要由参数spark.dynamicAllocation.enabled来决定。

优化资源分配策略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调整Executor内存:适当增加Executor内存可以提高任务执行效率,但需要注意不要超过集群总内存的限制。

  2. 调整并行度:通过调整并行度可以平衡作业的任务数和每个任务处理的数据量,从而提高作业的整体性能。

  3. 启用动态分配:根据应用的工作负载情况,动态分配和释放资源,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可以通过设置spark.dynamicAllocation.enabled参数来启用或禁用动态分配功能。

  4. 优化数据分区:合理设置数据分区的数量,可以减少Shuffle操作的数据量,从而降低网络传输的开销。

  5. 开启动态重试机制:通过设置spark.shuffle.io.retryWait参数,增大每次重试拉取数据的等待间隔,可以提高Shuffle操作的稳定性。

15. 请解释Spark中的集群管理器(如YARN、Mesos等),以及它们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Spark是一个可以以分布式集群架构模式运行的大数据处理框架,它需要有相应的集群管理器来帮助管理和协调集群节点。常见的集群管理器包括YARN、Mesos等。

  • YARN(Yet Another Resource Negotiator):这是一个基于Hadoop的资源管理系统,它可以为多种应用提供资源管理和任务调度服务。YARN具有可扩展性、高可用性和容错性等特点,适用于处理大规模的数据任务。在Spark中,可以通过设置参数spark.master为yarn来使用YARN作为集群管理器。

  • Mesos:Mesos是Apache下的一个大数据处理系统,它的核心技术是基于两级资源调度机制。Mesos可以将整个集群的资源抽象成一个资源池,应用程序可以按需获取和使用这些资源。Mesos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适用于处理各种类型的大数据任务。在Spark中,可以通过设置参数spark.master为mesos来使用Mesos作为集群管理器。

选择哪种集群管理器取决于具体的应用场景和需求。例如,如果已经使用了Hadoop集群,那么可以选择使用YARN作为Spark的集群管理器,这样可以更好地利用现有的硬件资源。如果需要一个高度灵活和可扩展的资源管理系统,那么可以考虑使用Mesos作为Spark的集群管理器。

16. 请解释Spark中的数据源和数据接收器,以及如何使用它们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

Spark中的数据源和数据接收器是数据采集和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源是数据的输入来源,例如Kafka、Flume、Twitter、ZeroMQ和简单的TCP套接字等。而数据接收器则是用于接收这些数据输入的组件,每个DStream都与一个Receiver对象一一对应。

在使用Spark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时,首先需要创建一个StreamingContext对象,然后使用它来创建DStream。DStream是一个连续的数据流,可以从数据源中获取数据,并可以使用Spark的高度抽象原语如map、reduce、join、window等进行运算。

在数据采集阶段,可以利用ETL工具将分布的、异构数据源中的数据抽取到临时中间层后进行清洗、转换、集成,最后加载到数据仓库或数据集市中,成为联机分析处理、数据挖掘的基础。

在数据处理阶段,可以将实时采集的数据作为流计算系统的输入数据流,然后通过Spark Streaming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处理结果可以保存在很多地方,如HDFS,数据库等。

总的来说,Spark中的数据源和数据接收器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数据采集和处理能力,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利用大数据进行各种分析和挖掘工作。

17. 请解释Spark中的SQL查询优化,以及如何提高SQL查询性能?

在Spark中,对SQL查询的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内存列式存储与内存缓存表:Spark SQL可以通过cacheTable将数据存储转换为列式存储,同时将数据加载到内存缓存。这种方式相当于在分布式集群的内存中创建物化视图,将数据缓存下来,这样迭代的或者交互式的查询就不用再从HDFS读取数据,直接从内存读取数据可以大大减少I/O开销。

  2. 列存储压缩:为了减少内存和硬盘空间的占用,Spark SQL采用了一些压缩策略对内存列存储的数据进行压缩。

  3. 逻辑查询优化:Spark SQL在逻辑查询优化方面支持列剪枝、谓词下压、属性合并等逻辑查询优化方法。

  4. Join优化:Spark SQL借鉴了传统数据库查询优化技术,并在分布式环境下进行了调整和创新特定的优化策略。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所有Spark操作中,join操作是最复杂、代价最大的操作,也是大部分业务场景的性能瓶颈所在。

  5. 自适应执行优化引擎(Adaptive Query Execution,简称AQE):该引擎可以根据执行过程中的中间数据来优化后续执行,从而提高整体执行效率。

要想提高SQL查询性能,除了以上提到的优化策略外,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

  • 选择合适的数据格式:如Parquet、ORC等;
  • 使用分区表:合理使用分区可以提高查询性能;
  • 使用索引:对于大型表,使用索引可以提高查询速度;
  • 避免使用过多的聚合函数和子查询;
  • 使用缓存:对于频繁使用的表,可以使用缓存来提高查询速度。

18. 请解释Spark中的机器学习库(如MLlib)和图计算库(如GraphX),以及它们的使用方法和应用场景。

Spark MLlib是Spark的可扩展机器学习库,它提供了一系列的机器学习算法和工具,包括分类、回归、降维、协同过滤、聚类等。MLlib还包含了特征化(特征抽取、特征转换、特征降维、特征选择)以及管道构建、评估和调优等工具。此外,MLlib还提供了模型的保存、读取和管道操作等功能,并附带有实用的线性代数、统计学和数据处理工具。

在应用场景方面,MLlib广泛应用于各种基于大数据的机器学习任务,如垃圾邮件检测、推荐系统、广告点击率预测等。需要注意的是,MLlib与ML的区别主要在于ML基于DataFrame,而MLlib API基于RDD。

另一方面,GraphX是Spark的图计算库,它用于图和并行图的计算,通过引入弹性分布式属性图(Resilient Distributed Property Graph),即带有顶点和边属性的有向多重图来扩展Spark RDD。为了支持图计算,GraphX公开了一组基本的功能操作以及Pregel API的一个优化。同时,GraphX也包含了一个日益增长的图算法和图builders的集合,以简化图分析任务。

在应用场景方面,GraphX适用于各种需要处理大规模图形数据的任务,例如社交网络分析、网络结构分析、图像分割等。总的来说,无论是MLlib还是GraphX,都是Spark在大数据处理和分析领域的重要组件,能够有效地处理复杂的机器学习和图计算任务。

你可能感兴趣的:(spark,hbase,数据库,数据仓库,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