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究治未病》

治未病,一个非常值得细究的话题;君不见,目下有医院已经为此三字而专门设科了。

“治未病”三字最早出现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原文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此段大意是说,上古圣人在治病时,往往都是不等病已经发生了再去治疗,而是在疾病未发生之前而施以治疗。这就如同治理国家一样,不等祸乱产生了才去治理,而是在祸乱未产生之前就将其平定于萌芽状态。如果等疾病已经发生了再去施治,等祸乱已经形成了才去平定,那就如同临渴而掘井,临战而铸造兵器,那不是太晚了吗?

自此处“治未病”一说首次“亮相”之后,不管是《素问》、《灵枢》还是《金匮要略》,无不都对其高频引述。于是便引来历代医家无尽的兴趣及对其进行着各自所悟所得的解释。普遍的共识认为,“治未病”的基本意思就是重在疾病的预防!其主要内容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已变防渐等多个方面。也就是说,医者在疾病的诊疗过程中,不但要治病,而且要防病;不但要防病,而且要注意提前预判,并及时地阻断病变的发生、发展趋势,从而使得病变未产生之前,医者就已经运筹帷幄地采取果断措施,将未来之病患消灭于萌芽状态。

也有人抠字眼,这样解释“治未病”的:此“未病”当为“无病”!又说既然是无病,那就是常人;而既然是常人,那有何“治疗”之必要?并由此得出结论说,此处之“未病”与平常健康之人的“无病”是有区别的;其区别点在于,“未病”只是没有出现病变的症状而已,但其致病因素或者说是致病隐患却是存在的!

还有一些时髦的现代医家,将我们传统中医“治未病”思想,与泊来的“亚健康”一说联系了起来。并解释说在疾病未发生之前,要注意保养身体,保持健康;否则如果此时不注意养生,一旦形成疾病状态而再去治疗,则就已经晚了。

在逐字逐句地读罢《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之后,我首先问了自己一个问题,“治未病”之说早不出现晚不出现,偏偏就出现在了《内经》这篇关于四时养生的专篇论述之后,此何用意?又说明了什么?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文末的“治未病”一说是用来说养生的;或者直接说,“治未病”思想与养生理论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不可分割的!

而且,我的这个观点还很容易从逻辑关系上得到证明呢。经文之前大段大段地谈论四时养生,末了突然冒出来一个“治未病”,这不是在正告我们:平素只要能顺应自然四时地去养生,那不正是在“治未病”吗?反过来,如果把这个未病防病的“治未病”思想具体体现在人们的具体日常生活中,那岂不又是在“四时养生”嘛!也就是说,我们的思绪完全不必停留在“治未病”三字里的“病”还是“未病”亦或是“治”上;应该将思绪跳出来,病就是病,没病就是没病!应该这样想,不管是病还是没病,养生都是绝对重要和必行的事情;而且我所理解的养生是,未病可以防病,既病亦可痊病。

你可能感兴趣的:(《细究治未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