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第一个习惯读后感2022.4.4

       昨天写到通过做测试后发现我得分最低的就是第一个习惯:积极主动。所以今天特别认真的读了第一个习惯,并做了相关的练习,特在此分享。

        文中指出,人类优胜于其他动物的最主要的地方,就是人类具有自我意识,我们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活动。由于有这种独特的意识,我们会跳出自己,然后以旁人的方式来看待自己,了解自己。所以人类做事情就多了很多的选择性,除自我意识外,我们还拥有“想象力”,即超越当前现实而在头脑中进行创造的能力;“良知”,即明辨是非,坚持行为原则,判断思想、言行正确与否的能力; “独立意志”,即基于自我意识、不受外力影响而自行其是的能力。这些选择的加持就更加拉大了我们与动物的区别,也会更大程度的激发人类做事的潜能。

       积极主动不仅指行事的态度,还意味着人一定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个人行为取决于自身的抉择,而不是外在的环境,人类应该有营造有利的外在环境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已故罗斯福总统夫人埃莉诺·罗斯福曾说:“除非你愿意,否则没人能伤害你”就是这个意思。积极主动的人理智胜于冲动,他们能够慎重思考,选定价值观并将其作为自己行为的内在动力,他们会有意无意地根据自己的价值观来选择对外界物质、心理与社会刺激的回应方式。

        可能看到这里有些人会觉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 “我根本没时间做” “我被男朋友伤害的很深” “都怪主管那个小气鬼给我穿小鞋,我不得不这么做” “要是我老婆再温柔点就好了” 等等。这些话平时我们经常挂在嘴边,随随便便就能说出一大堆。但是现在开始认真看: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这个事情太难了,白费力气,我天生就这样做不到这些)

 “我根本没时间做” (又是外界因素——时间控制了我。)

“我被男朋友伤害的很深” (我没有错,都是他伤害我的,我是受害者)

“都怪主管那个小气鬼给我穿小鞋,我不得不这么做”(是别人的行为影响我的,我是被迫的)

“要是我老婆再温柔点就好了”(我会被他人影响的)

          发现了吗?平时我们挂在嘴边的话其实都是在给自己找理由,推卸责任。潜意识里就是我负不了责任,我无法自由选择回应的方式。

你平时说话是积极的语言多还是消极的语言多?

书中作者提到一个很有趣的例子:

一位男士,他说:“你讲得很有道理,可是每个人的状况不同。我的婚姻真是让我忧心忡忡,我和太太已经失去了往日的感觉,我猜我们都已经不再爱对方了。该怎么办呢?” 

“爱她。”我回答。

“我告诉过你,我已经没有那种感觉了。”

“那就去爱她。”

“你还没理解,我是说我已经没有了爱的感觉。”

“就是因为你已经没有了爱的感觉,所以才要去爱她。”

“可是没有爱,你让我怎么去爱呢?”

“老兄,爱是一个动词,爱的感觉是爱的行动所带来的成果,所以请你爱她,为她服务,为她牺牲,聆听她心里的话,设身处地为她着想,欣赏她,肯定她。你愿意吗?”

在所有进步的社会中,爱都是代表动作,但消极被动的人却把爱当作一种感觉。好莱坞式的电影就常灌输这种不必为爱负责的观念——因为爱只是感觉,没有感觉,便没有爱。事实上,任由感觉左右行为是不负责任的做法。积极主动的人则以实际行动来表现爱。就像母亲忍受痛苦,把新生命带来人间,爱是牺牲奉献,不求回报。又好像父母爱护子女,无微不至,爱必须通过行动来实现,爱的感觉由此而生。

就像上面这个例子,他们所谓的爱是什么?一种感觉,感觉没了就不爱了?不,爱不只是一个结果,更是一个过程。你没有进行去爱她的动作和过程怎么会让彼此有所感受呢?现代人流行几句话,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这就是典型的不积极的表现,把所有的一切都抛给他人,但是最后你有又能留住什么呢?

        看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哪些事物,也能大致判断他是否积极主动。每个人都有格外关注的问题,比如健康、子女、事业、工作、股票或战争等等,这些都可以被归入“关注圈”,以区别于自己没有兴趣或不愿理会的事物。关注圈内的事物,有些可以被掌控,有些则超出个人能力范围,前者可以被圈成一个较小的“影响圈”。观察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哪个圈,就可以判断他是否积极主动。

一般人都是关注圈大于影响圈

积极主动的人专注于“影响圈”,他们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们的能量是积极的,能够使影响圈不断扩大。反之,消极被动的人则全神贯注于“关注圈”,紧盯他人弱点、环境问题以及超出个人能力范围的事不放,结果越来越怨天尤人,一味把自己当作受害者,并不断为自己的消极行为寻找借口。错误的焦点产生了消极能量,再加上对力所能及之事的忽略,就造成了影响圈日益缩小。

你的圈子是扩大了还是缩小了?

         之前说的作者儿子的事情,就是因为作者太过于关注关注圈,太过于在意因为儿子的弱点被轻视,结果造成错误的焦点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让自己倍感忧虑和无助,同时也加重了孩子的依赖性。后来转换思维之后,开始更加耐心的对待儿子,换个角度去观察他,信任他,让儿子可以按照自己的步调和意愿去发展。结论就是我们不必担忧外界条件,只要先从自己做起,就可以化阻力为助力。

---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划分成三种问题:可直接控制的(问题与自身的行为有关),可间接控制的(问题与他人的行为有关)和无法控制的(我们无能为力的问题,例如我们的过去或现实的环境)。而我们面对问题时能做的就是,对于可直接控制的,积极主动的去解决。可间接控制的,通过改进影响圈然后去解决。无法控制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改变面部曲线,以微笑、真诚与平和来接受现实。纵使有再多不满,也要学着泰然处之,这样才不至于被问题左右。

      人的一生中,错误的选择在所难免,其后果让人悔不当初,却又无能为力,于是想象着如果再有一次机会,必会另作他选。但是对于已经无法挽回的错误,积极主动的人不是悔恨不已,而是承认往日错误已属关注圈的事实,那是人力无法企及的范畴,既不能从头来过,也不能改变必然后果。那么这个时候与其伤春悲秋,幻想着重新来过,或者是悔恨不已除了浪费时间然后让自己更沮丧,不如做些自己现在可以控制改变的。看看那些事情现在去做可以让结果比目前更好。

     由此就找到了两种能够直接掌控人生的途径:一是做出承诺,并信守诺言;二是确立目标,并付诸实践。即便只是承诺一件小事,只要有勇气迈出第一步,也有助于培育内心的诚信,这表示我们有足够的自制能力、勇气和实力承担更多的责任。一次次做出承诺,一次次信守诺言,终有一天我们会克服情绪的掣肘,获得人生的尊严。从各种小事开始,许下承诺并予以兑现。学会做照亮他人的蜡烛,而不是评判对错的法官;以身作则,而不是吹毛求疵;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事端。

最后用一句祈祷词送给大家:

上帝啊,请赐我平静的心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请赐我勇敢的心去改变我能够改变的,请赐我智慧的心去辨别它们。

-与君共勉-

你可能感兴趣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第一个习惯读后感20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