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嘈杂的年代,有一本清静的书捧在手心,或许也是一种幸福。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我喜欢看书,尤其爱读宋词,而宋词里更偏爱的便是这:自是花中第一流的人儿,她便是李清照。
这个名字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可也许人们对她的印象只是寥寥数首如《声声慢》《一剪梅》《武陵春》等之类的名作,又或者是"婉约词宗"以及"男有李后主,女有李易安"之类的赞誉。
的确,她也完全配的上人们给她的这些桂冠,但是对于她而言,这并不是她的全部。她也不仅仅只是那个多愁善感的小女子,她的个性与她的词作一样,让人且迷恋,且哀怜。
她灵秀聪慧 ,备受人们的嘉许,而她率真果决,敢爱亦敢言的性格却为她带来了生前身后的种种忌恨和诋毁。她爱花、爱酒、爱这春光烂漫的人生,但命运之神只在她手上放了一半的幸福,前一半是美满甜蜜,后一半却只留给她苦涩流离。
虽然她多才而博学,但现实却是那么的残忍,对于太多太多的事情,她亦无能为力,而那些眉黛浅处的哀怜与歌,只被她轻轻的别在诗笺之上,留给我们一个帘卷西风的婉约背影。
学生时代开始,就被她那些灵动流转的词所折服,但是直到很久以后,再一次读到她的词,心中已然是别样的感受,原来,初次见到《漱玉词》时的那份惊艳,终究还是肤浅。
读易安词,总有一种优雅而安静的感觉浮上心头,她的词,几乎很少有生僻字,大多都是些简单的字句。但是在她的笔下,这些不起眼的文字仿佛忽然间就有了生命,有了情感,如同那位在水一方的伊人,让人倾倒和迷恋,即便是精思巧构,也不留任何痕迹,唯有她才有这样的情思与文才。
现在,当我们再读到她的词,不仅只是读那绝美的言辞与意像,或许,我们更要读的,是她的心。
点墨,即是他的寸心,那些词中的每一个文字,都自有她的深意,我们不能只是望见了花的美,却忘了花的香,乃至于深藏其中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在那些绝妙华章后面,有着一颗怎样的玲珑词心?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读到这首词,我们是否也会想起,那些曾经的青涩时光,最初心动的那一刹那,究竟是谁轻轻扣开了我们的心门?而在这个心灵渐渐荒芜的年代,许久许久之后,也许我们将不再记得。
少年时,花开四季,或许只在一生中那唯一的瞬间,望见美好。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当时,她或许正和新婚燕尔的夫君一起逛这缤纷的花市吧?那些卖花担上的竹篮中,每一朵花中仿佛都藏着爱慕,一如这首《减字木兰花》。
于是,她轻轻拣出一枝含苞欲放的花儿,花瓣上,竟然还有点点晶莹朝露,是如此的清雅绚丽,惹人喜爱。或许,一切也正如她此刻的心情,甚至,她还天真可爱的要和这花儿一比芳容,她把花儿簪在鬓发之间,让一旁的丈夫看,到底是她美,还是这初次绽放的花儿美呢?
这是一副多么有生活气息却又泛着淡淡芬芳与温暖的画卷,《花间集》里有一句词说“照人冰雪自天真”。此时的她,正和这句中的女子一样,明丽纯真,宛似冰雪。
她绝不会想到,这一切的美好只是犹如大梦一场,韶华盛极之后,只在风中零落成满目的伤。
此后的她,在经历了与赵明城短暂的"赌书泼茶踏雪赏梅"的恩爱时光后,便在国破家亡的风雨中颠沛流离,经历了再婚又离婚,孤苦伶仃、四处逃亡。甚至身负枷锁、锒铛入狱,身心受到了严重的摧残。
到此,生活于她而言,就如同那一季繁花落尽时定格的画面,只是,那些花儿尚有人怜惜,而有谁会为她感伤呢?
著名散文家、学者、新闻理论家、梁衡写她《乱世中的美神》初看到这名,只有惊叹,"此花不与群花比"千百年来,也只有她才配得上这样的称许。
我们在这些词中看到的她,浅笑依然,丝毫还不知道忧伤,如同一个在风中自在奔跑的小女孩。或许,我们只是不忍去惊扰这份恬美的幸福,因为那嫣红的花、那清凉的露、那绽放的笑容,也是我们每一个人心底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