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 | 昨日种种,皆成今我

每到毕业季,就会收到很多私信。关于择业、关于职场,关于理想,关于坚持。

这两天在读一本书,宗宁的《格局逆袭2》。很多观点与之前推荐的吴军的《见识》有相通之处。朴实无华的语言里,藏着永不过时的处世价值。

今天读到这一段,宗宁先生分享他走出象牙塔后这些年的从业经历:从互联网到农业到工程,再到足球论坛。这几个领域看似毫无交集,但最后都为他现在乃至今后的职业发展铺了路。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乔布斯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You can't connect these dots looking forward. You can only connect them looking backwards.

我也会收到有关择业的私信。提问的人通常会大概描述下自己的毕业院校专业所在城市,父母愿景,自己的理想喜好,还有疑虑担心……

其实这样的顾虑,几年前也困扰着我。刚毕业那会儿,我也在想,我该进哪行:培训?翻译?外贸?英语幼教?考个公务员?……

人都有一种心理,就是都希望求个安稳踏实。具体到择业这个问题上,就体现在:

我害怕入错了行,做了很多无用功,走了很多弯路。

我希望我能马上进入真正适合我的行业,这样我就能一直在这个行业里待下去,慢慢积累,稳中见升。

对吧?

的确,我也很羡慕很佩服那些很小就清楚地知道自己要走哪条路的人,他们如果不是具有远超同龄人的情商智商,就是背后有个特别有主意又有资源的父母为他们铺平道路。

但这样的完美剧本,我们多数人都拿不到。这个世界还是庸人更多一些,天资平平,出身平平。平庸如你我,如果说一定有什么能力让我们最后鹤立鸡群,那我想,折腾,应该算一个。如果这还不够,那就不停地折腾。

大四那年,因为手头紧,我开始接兼职翻译的活儿。蛮辛苦的,妥妥的白菜价。毕业了之后,待过报社,做编译,月薪2k+;后面又混入了一家互联网公司,做很基础的运营维护,月薪3k+。再到后来为了家庭离开职场,又重新捡起翻译的行当,一直做到现在。

有一次,我朋友就说我,早知道兜兜转转一大圈回来,又做回了翻译,当初何苦还去报社去互联网公司朝九晚五的,早去做自由翻译不就好了?

不存在的。

正是大四那年辛苦的白菜价翻译经历,我才积累起了翻译的功底,才算进入了这个行业;

在报社做编译的那一年,我接触到了文笔很好的一批优秀记者和责编,跟着学了一点采编、炼字的经验。今时今日,我经营着自媒体,偶尔写点鸡汤输出观点,妥妥地就用上了;

在互联网公司的那一年,带我的是这个行业的老司机,在实际操作中潜移默化地对我输出互联网思维、用户维护、产品思维,从此我一只脚迈入互联网领域。今时今日,我在翻译工作之余经营着自媒体,一开始吃的就是那一年在互联网公司积累下的老本。

而如果,我从一开始到现在,只做翻译,不抓住自媒体的浪潮,不写文章,不研究后台数据,就不会有这个公众号,不会有知新共学社群,更不会有因为这个公众号和社群而沉淀下的客户和用户。我的收入与大四那年的白菜价相比,顶多就是翻译单价从30到一两百的区别,不会有自己的客户,不会有新的收入管道,也根本不会有质的飞越。

当然,这一路上收获的快乐与缘分,也都不会有了。

那多可惜啊。

所以,该走的弯路,一米都不会少的嘛。

上个月我过生日,发的生日文底下,有个关注了很久的老用户评论说,当初是因为想要做翻译,所以才关注的我,但现在慢慢发现这条路并不适合自己,遂放弃了,现在好像找了别的事业方向,也挺好的。

我替她感到由衷的庆幸。

在她轻描淡写的叙述里,我忽然发现,什么弯路不弯路的,只有埋头走过了所有的弯路,心力交瘁的你才会去对比权衡、才会明白心之所向。当这条路遍地荆棘,会不会有另一条路是鲜花烂漫,这个问题对于谁都无解,你只有自己走过了才知道。别人的成功案例,别人口中的鸡汤,在你的实际问题面前,都是无效的方法论。你自己的点滴经历,才是最准确的人生导航。

所以啊,与其纠结哪条路适合自己,浪费大好时光患得患失,不如稍微权衡之后就跟着感觉走,多经历,多尝试。

毕竟出来混社会,从来拼的都是综合能力,你的专业、你的见识、你的人脉、你的经验判断……这些就像散落一地的珍珠,需要一颗一颗耐心地捡起。

而时间,就会成为那条贯穿其中的线。

你可能感兴趣的:(毕业季 | 昨日种种,皆成今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