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学纪事

                                       游学纪事

        女儿学画,五一假老师安排了游学,去凤翔,两天时间,必须家长陪同。老婆值班,走不脱,任务就落在了我肩上。女儿师从王老师学画已经两年多了,王老师常常安排节假日去户外写生,都是老婆领着孩子去的。认识王老师许多年了,我喜欢他的画,也欣赏他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开放,包容,尊重孩子天性,注重孩子兴趣和创造力的培养,形成了当下十分难得的教学风格。在这个小地方,文学、摄影、书法、绘画等方面的艺术家大多集中在教师群体中,他们的德行修养和艺术造诣都是可圈可点的,幸好我们都是行业内的人,面熟。就绘画而言,每次画展,我都去看,看了就心生许多感慨,消沉的情绪也会高涨起来,虽然我不会画画,可是这丝毫也不影响我去欣赏一幅好画。好画能给人长精神,疗治伤痛,舒缓压迫和抑郁,让盘居心中的名利之惑风轻云淡。

          幸好,王老师还约了从天津来援教的李老师,能与这二位同行,实在是难得的乐事。

                                                                       一

        那条即将汇入达溪河、泾河、渭河,终将投奔大海的小河,十分平静地铺展在我们面前。王老师把我们领到这里,摆弄了阵势,布置了任务。先在河滩上找石头,涂白,晾干,然后作画。家长也画。河对岸是碧绿的麦田,白墙灰瓦的村子,房子周围有刚刚长出新叶的杨柳,远处是拥挤得层层叠叠的山峦,一层更比一层苍茫,一层更比一层飘渺,融入灰白色的云里,似雾似烟,模模糊糊,漫漫无际,分不清山和云的边界,只知道它们携手构成了天际线。这就是要入画的风景。没有绘画的启蒙,直接面对眼前的风景还真有点不知所措。好在混入孩子们中间,他们的心潮与溪流一样荡漾,无法一门心思地专注于面前的画纸上,潦草和敷衍在所难免,上了年岁的人尽管什么都不懂,但坐得稳,熬得住。当我将全部心思凝聚在画面上的时候,内心涌起无限的安适与愉悦,作画反而成了一种享受。

        捡一块石头作画,这也是一种古老的绘画创作方式,几千年前,当我们的始祖在大地上蹒跚学步的时候,他们就会用作画的方式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捕获两只野羊就画出两只野羊,捉到一条鱼就画一条鱼。一个人画了,别的人也跟着画,越画越了草,越画越没耐心,慢慢地,图案不断简化,变成了羊和鱼的大致轮廓,最终演变成了文字。最早的文字就是简化了的图画。历史就是某个手脚勤快,头脑灵活,敢把螃蟹当葱吃的人创造的。

        在石头上作画,也是一种将娱乐与绘画相伴相随,相辅相成的教学方法。如今的孩子很少有机会到山野沟谷河滩上去,他们的主业是学习,学习过程讲究高效化,最终成了做题,对付考试,他们少之又少的闲暇就是上网打王者荣耀、我的世界、英雄联盟和阴阳师。眼睛扎进手机里再也拔不出来,忘乎了所以。

        在这样温暖的日子里,没有阳光的刺痛也没有风雨侵扰,地上开始放绿,淡灰的云在天空中铺展得无边无际,天空一会儿亮闪闪的似乎要露出太阳,一会儿又阴沉下来,似乎要飘起雨星。孩子们在河滩上仔细搜寻,找到了自己认为周正,平滑,形态美好的石头,每捡到一块石头都能收获一个小小的喜悦。孩子的成长离不了这些小小的成功,在埋头探寻中收获喜悦,在收获喜悦中成长,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永远不会在挫折面前失去自信。有的孩子很好地利用了石头的天然形态,随物赋形,将河对岸的麦田,麦田尽头的房子和树木,远处的山峦和云层巧妙地安置在石头上,用物象大小、画面布局和色彩的浓淡表现远近,画面就是有了纵深感和立体感,画面里的空间就十分广阔,包纳了数不清的人和事。

         一幅好画不管是具象的还是抽象的,本质上都是生活的艺术化表现形态。一个心存善念的人,会有一个有别于他人的认知视角,能在平常的生活图景中剥丝抽茧,撷取美好的画面。只要抓住本质,表现得更加具象一点或者更加抽象一点都不失为一幅好画。人人都是生活的亲历者,人人都有可能艺术的活着。许多年前我也试图成为一名画家,我把白纸放在课本的插图上,小心翼翼去描摹那些图画。我将硬币放在白纸下面,用铅笔拓下了硬币上精美的图案。春天里,我在学校塌掉了多半的破墙根下早读,将一种吃起来有淡淡辣味的野草拔下来,揉出鲜绿的草汁,为课本上的图画染色。我也会在盛夏的午后,顶着烈日跑到邻居门前的陡洼里,摘下喇叭花紫的、红的、白的花瓣,在炕墙上贴出千姿百态的花朵。可是,没有方向的爱好终究是盲目的。那点可怜的兴趣被无情的时光不知不觉间卷走了,缺少了坚持的兴趣爱好终究只能是一份渴望,几十年泯灭了太多的想法,只有对于书画艺术的渴望还在心中。平常日子里,不曾放过任何出现在书籍杂志、影视屏幕、墙体广告、书画展板上让人眼前一亮的美丽图画。注目于这些画面,能给人以信心和力量。

        那些落在河滩上的石头,都是有灵性的,它们能上能下,能高能低。能补天,也能作为地基垫起一座高楼,作画就更不用说了。当一伙孩子和家长的石头画完成后,两位美术老师都做了专业的讲评,我也仔细地阅读了他们画在石头上的绘画作品,感受到了每一个人倾注在石头上的精神气质。经过一两小时的点染,冰凉的石头有了温度,有了温情,有了思想,有了意蕴。着了色的石头会呼喊,会唱歌,会讲故事。这正是艺术的力量。 

                                                                   二

       凤翔六营村。一条近几年才修建起来的古色古香的街道。街两边是高大的青砖灰瓦民居,村民在家门口铺摆开来卖各样杂耍,沿街的铺面则卖板画、皮影、面谱、剪纸和各种吃食。人不多也不少,生意不火爆也不冷清。有一家泥塑馆,房子很深,两边墙壁的架子上全是黄土泥塑的人像。或坐或踞,或奔或跳,或哭或笑,或呼喊或狂啸;担担的,背背篓的,推车的,扛口袋的;吃面的,抽旱烟锅的,掌起酒罐一饮而尽的;磨刀的,杀猪的,穿线的,吃面的,敲鼓的,拉二胡的,斗蛐蛐的,爆玉米花的。众生百态,穷尽了世相。陕西八大怪也得到了十分夸张的体现,这让天津在都市来的李老师更加兴趣更浓。老婆帕帕头上戴,家家房子半边盖,板凳不坐蹲起来,面条宽得像裤带,锅盔大得赛锅盖,油泼辣子一道菜,秦腔大戏吼起来,姑娘一般不对外。有些具象的,能够比划的东西,比如吃面的泥塑,一只老碗,一条裤带面,面一头在碗里,一头高高挑过了头顶,张大了的嘴巴像畅口瓦窑一样朝向天空。那些泥人儿个个大襟棉袄,大裆棉裤,粗犷的造型,丰富的神韵,生动的情态,风尘仆仆,仿佛刚从汉唐的黄土地上走来,他们夸张的挥手或者跨步,让人哑然失笑。

        我们在屋子里一个个地欣赏那些排在架子上的泥人儿。那么多的人聚集在一起,他们各干着各的事情,叫喊着,吵嚷着,吼着秦腔,哧溜溜吸着裤带面。大隐隐于市。一个清瘦的中年人正坐在房子尽头的角落里黑着脸,眼睛像吸住了一样正对着一个黄泥块刻刻划划。我们的到来就像流入了一团空气,他根本就不在意,也许是屋子里的泥人太过吵嚷了,我们的气息全然被压制了,掩盖了。

        在黄土浩瀚的大西北,人们修梯田,种五谷,在黄土汹涌澎湃的沟沟洼洼里找饭吃。凤翔人却学会了西方神话里上帝造人的套路,坐在家里用黄土造人赚钱。我们问那人一个泥人多少钱,他头也不抬地说,全订出去了,单个不卖。其实只是问问,我还没达到视金钱如黄土的境界,不就是些灰头土脸的泥人吗?它们所展现的美早被我一网打尽,存入脑海了。

                                                                      三

       凤翔六营村广场。

       广场在街道边上,早上起来我们直奔广场。广场中央是一幅巨型坐虎泥塑,其实是钢筋混凝土构造的塑像,被上了大红大绿的外衣,比泥塑还像泥塑罢了,真正的黄土泥塑会被烈日和暴雨打回原形。坐虎四周是二十四生肖的泥塑。王李二老师又开始了他们的二人转,还笑着说今早的任务就是把你们昨天挖的坑填平。来凤翔的路上,在胡家店的小河边涂白了石头后,放在河滩上晾晒时间,王老师拧开了车载音响,放起了钢琴曲,让我们按曲子的节奏在纸上划曲线,不能停顿,最后在起笔处收笔,形成一个闭合曲线,划完后在背面写上名字,收集起来放回车上。

        王老师把画了曲线的纸发到每个人手里,接下来的任务是找到自己孩子的生肖像,大人和孩子一起作画,在曲线交错形成的小框框里填色,完成画作,这样的画作不能企望它有多像,但认真画完,一定很有神韵和情趣。他指着眼前牛的生肖泥塑讲了泥塑上图案的特点:一是色彩艳丽,大红大绿,基本色只有黑白红黄紫等等,色彩比较单调。二是每一块只用一种颜色,每两种色块都用黑线隔开,形成鲜明的对比。还有三四五,我没有记住。接着就是李老师登场了,他说这种民间看起来很俗,很土的画,却是世界美术史上最洋气,最新潮的画派。本来两种以上最艳的色彩放在一起是不可以的,有很大风险,绘画作品最忌讳这样的色彩搭配,可是西北民间的彩画上这样的搭配却意外的十分和谐,反而独具神韵。强烈的色彩对比下,整体色调却出其不意地达到了和谐统一,不得不说是世界美术史上的一个奇迹。这个奇迹出自西北民间,我心里不禁有点热乎了,因为这样大红大绿的画,充斥了我的记忆,我奶我妈在我小时候都是手绘手织这类画的民间高手,尽管她们都不识字,不知道那么多的理论。再者,李老师来自经济发达的天津市,是来援教的专家和特级教师,本来走走看看就足够了,他却认真而执着得离谱,在县城的学校带课,还跑到乡下学校上示范课,做讲座,周末跑遍山山水水去写生,还对偏远大西北的民间艺术和古老文化有浓厚的兴趣,被这样一位令人敬佩的专家盛赞不绝,那一定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艺术品了。生于斯,长于斯,不由得心里有点儿飘飘然了。李老师一口气讲了一大堆理论,又说和什么什么西洋画派一脉相承,难道黄土高原上的土画还真能攀上西方的洋亲戚?

       十二生肖泥塑的造型特点是肥,憨,灵动,有机趣,色彩又热烈奔放,整体上厚重大方,雍容大度,一派汉唐气象。就连细身细腰的猴,瘦如闪电的蛇也超凡脱俗地变幻成了婴儿肥,胖猪一样敦实,完全颠覆了人的想像,可是不眨眼地看上一阵,又觉得是那样憨态可掬,兴味盎然,不肥成胖猪还真对不住这片皇天后土。

        女儿属鼠,我俩找到了老鼠泥塑,在前面开始画画。头不抬眼不眨地涂呀,画呀,很快就到了午饭时候,终于完成了,提起来和泥塑对比,我的画还真附和泥塑猴肥而机敏的特性,两位专家终于忍不住赞扬了一番,王老师说画得很沉静,很饱满。李老师说我的画有世界绘画大师某某某的风格,那名字又长又拗口,听清了又没记住。又是王老师给我普及了一下这方面的知识,他说李老师当时说我的画象冷抽象派蒙德里安的风格,还发来了那人画作的截图,其实就是给方框里填色,如果没有专业水平根本就不知道他创作的那东西还叫画。原来蒙德里安是世界美术史上的一个大人物,他19世纪生于荷兰,是几何抽象画派的先驱和风格派运动幕后艺术家和非具象绘画的创始者之一,对后世的建筑、设计等影响很大。看来还得补课,熟读世界美术史,才配得上与王李二老师同行。

你可能感兴趣的:(游学纪事)